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Graphcore发布最新IPU:世界首款采用台积电3D Wafer-on-Wafer的处理器

Carol Li ?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 作者:李弯弯 ? 2022-03-03 18:39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3月3日,Graphcore发布最新一代IPU,性能比上一代提升40%,电源效率提升16%,这是全球首款基于台积电3D Wafer-on-Wafer的处理器。从上一代IPU到新的IPU,开发者无需修改代码,价格保持不变,现在已经上市。

世界首颗基于台积电3D Wafer-on-Wafer的处理器


Graphcore大中华区总裁兼全球首席营收官卢涛向媒体介绍,新一代IPU名叫Bow IPU,是一个3D封装的芯片,单个封装中有超过600亿个晶体管,具有350 TeraFLOPS的人工智能计算的性能,上一代MK2 IPU是250 TeraFLOPS。


Bow IPU在供电方面也做了很多优化,片内存储保持了0.9 GB的容量,但吞吐量从47.5TB/s提高到65TB/s。

处理器内核个数、独立线程个数等等,包括外部的一些接口,Bow IPU跟上一代处理器相比都没有变化。相比上一代,Bow IPU变化主要体现在它是一个3D封装的处理器,晶体管的规模有所增加,以及算力和吞吐量有所提升。


Bow IPU由2颗裸片叠在一起构成,使用了台积电的SoIC-WoW技术。一个IPU的裸片在下面,另一个裸片在上面。上面的裸片为供电、节能等功能提供帮助。

卢涛表示,跟之前的处理器相比,这个设计使得新产品在实际运算算力提高的情况下,能效方面也有所提升。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Graphcore跟台积电一起联合创新的结果。

基于Bow IPU的Bow系统性能大幅提升

除了BowIPU,Graphcore同时发布了基于Bow IPU的Bow系统,包括Bow Pod16、Bow Pod32、Bow Pod64、Bow Pod256,以及Bow Pod1024。以Bow Pod16为例,Bow Pod16中包括4台1U的Bow-2000,还包括1台CPU服务器,能提供5.6 PetaFLOPS算力。


以Bow Pod16纵向扩展的Bow Pod32、Bow Pod64分别包括8台Bow-2000、16台Bow-2000。基于Bow Pod64可以再横向扩展到Bow Pod256、Bow Pod1024等。Bow Pod1024包括256台Bow-2000,可以提供358.4 PetaFLOPS的人工智能计算。目前,除了Bow Pod1024在早期访问阶段外,Bow Pod16、Bow Pod32、Bow Pod64、Bow Pod256均已量产。


性能扩展方面,以IPU-POD16的性能作为基准,Bow Pod16的性能可以提升1.4倍,Bow Pod256可以提升18倍。


卢涛介绍,Bow-2000 IPUMachine使用了4颗Bow IPU。此前,在这样一个1U刀片里,Graphcore提供了1 PetaFLOPS的算力,现在Graphcore提供了1.4 PetaFLOPS的算力。Bow-2000具有3.6 GB处理器内存储,吞吐量为260TB/s,IPU流存储多达256 GB,IPU-Fabric为2.8 Tbps。

100%软件兼容,开箱即用无需更改代码


卢涛强调,新一代产品跟前一代产品百分之百软件兼容,基本上能做到开箱即用。用户得到性能提升的同时不需要修改代码,不仅是应用软件,包括底层软件、驱动等都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可以无缝集成到正在不断变得更加广泛的IPU软件合作伙伴生态中。

这一点特别关键。很多产品在从一代往另一代演进的时候,在实现性能提升的同时,还需要很多的软件适配工作。而100%的软件兼容,意味着已经使用Graphcore上一代IPU的用户在未来购置新的Bow IPU后,不需要做任何软件适配工作就能获得性能提升。

提供完整软件栈生态系统

Graphcore中国工程副总裁、AI算法科学家金琛对媒体表示,上述的这些性能提升,除了硬件新架构外,也要归功于Graphcore的软件栈和生态系统,其中的核心部分就是Poplar SDK。

金琛表示,Poplar SDK包括driver,上层XLA的backend,以及Graphcore自研的PopART等,这些软件的加持使得Graphcore能够实现在不同应用的性能上的广泛和通用的提升。


除此之外,Graphcore还提供比较丰富的生态。比如AI软件框架,支持PyTorch、TensorFlow、HALO、PaddlePaddle,以及Keras等。在用户方面,支持Jupyter NoteBook,以及Inference Deployment Toolkit等,帮助客户实现推算一体的部署。

在开发者社区方面,Graphcore提供广泛的代码用例,以及各种文档、视频的示范。Graphcore在机器学习应用上提供了特别多模型范例,覆盖了不同的AI垂直领域,如图像识别、物体检测,语音模型、语言模型等,这个模型库还在不停迭代和增加。

在云上,Graphcore也提供了广泛的部署。此外,Graphcore的PopVision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和Poplar编程者更有效地提升应用在Graphcore的平台上的性能优化。


提供10倍的总体拥有成本优势


Graphcore不仅提供高效的性能,在性价比上也有比较显著的优势。比如,上图左边是Bow Pod的一个形态,右边是DGX-A100的一个形态。可以看到,在DGX-A100上需要70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在Bow Pod16上,EfficientNet-B4的backbone的训练只需要14个小时左右,基本快了5倍,性价比又有优势,总体拥有成本(TCO)的增益可以达到接近10倍左右。

Graphcore未来还要做什么?


人的大脑大概有860亿个神经元,100万亿个突触,这个突触相当于人工智能里面模型的参数个数。也就是说,最大的人工智能模型的参数跟真正的人的大脑比较起来,还有100倍左右的差距。

卢涛谈到,目前Graphcore正在开发一款可以用来超越人脑处理的超级智能机器——Good Computer,即古德计算机。这个命名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好的计算机,希望计算机能够带来正面的影响,另外也是向前辈致敬——JackGood是一位非常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


Good Computer大概能够达到8192个未来的IPU,提供超过10 Exa-Flops的AI算力,未来也许会继续向3D Wafer-on-Wafer演进,可以实现4 PB的存储,可以助力超过500万亿参数规模的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Poplar SDK完全支持。

预计价格取决于不同的配置,大概在100万美元到1.5亿美元的规模。卢涛表示,从Bow IPU往前展望,这是Graphcore正在做的一个产品。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台积电
    +关注

    关注

    44

    文章

    5763

    浏览量

    170474
  • IPU
    IPU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5

    浏览量

    15829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wafer清洗和湿法腐蚀区别一览

    在半导体制造中,wafer清洗和湿法腐蚀是两个看似相似但本质不同的工艺步骤。为了能让大家更好了解,下面我们就用具体来为大家描述一下其中的区别: Wafer清洗和湿法腐蚀是半导体制造中的两个关键工艺
    的头像 发表于 06-03 09:44 ?345次阅读

    AMD实现首个基于N2制程的硅片里程碑

    代号为“Venice”的新一代AMD EPYC CPU是首基于电新一代N2制程的高性能计算产品。 ? AMD表示,其代号为“Venice”的新一代AMD EPYC?处理器是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5-06 14:46 ?305次阅读
    AMD实现首个基于<b class='flag-5'>台</b><b class='flag-5'>积</b><b class='flag-5'>电</b>N2制程的硅片里程碑

    配备3D图形加速引擎的通用微处理器RZ/G2LC数据手册

    RZ/G2LC 微处理器配备 Cortex?-A55 (1.2 GHz) CPU、16 位 DDR3L/DDR4 接口以及带 Arm Mali-G31的 3D 图形加速引擎。 此外,这款微处理
    的头像 发表于 03-12 17:29 ?460次阅读
    配备<b class='flag-5'>3D</b>图形加速引擎的通用微<b class='flag-5'>处理器</b>RZ/G2LC数据手册

    CoWoS产能未来五年稳健增长

    尽管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半导体业内人士仍对台未来五年的先进封装扩张战略保持乐观态度,特别是其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封装技术的生产能力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
    的头像 发表于 02-08 15:47 ?558次阅读

    扩大先进封装设施,南科等地将增建新厂

    为了满足市场上对先进封装技术的强劲需求,正在加速推进其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等先进封装技术的布局。近日,市场传言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0:18 ?571次阅读

    CoWoS封装A1技术介绍

    进步,先进封装行业的未来非常活跃。简要回顾一下,目前有四大类先进封装。 3D = 有源硅堆叠在有源硅上——最著名的形式是利用的 SoIC CoW 的 AMD
    的头像 发表于 12-21 15:33 ?2824次阅读
    <b class='flag-5'>台</b><b class='flag-5'>积</b><b class='flag-5'>电</b>CoWoS封装A1技术介绍

    TAS3103 EVM用于具有3D效果的数字音频处理器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TAS3103 EVM用于具有3D效果的数字音频处理器.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2-06 14:01 ?0次下载
    TAS3103 EVM用于具有<b class='flag-5'>3D</b>效果的数字音频<b class='flag-5'>处理器</b>

    Monitor Wafer的核心功能、特点、生产流程和应用

    ? 文本简单介绍了非生产晶圆Monitor Wafer的核心功能、特点、生产流程和应用。 Monitor Wafer,即非生产晶圆(Non-Product Wafer,简称NPW),在现代半导体
    的头像 发表于 12-06 10:59 ?1422次阅读

    谷歌Tensor G系列芯片代工转向

    近日,谷歌Tensor G4将成为该公司最后一由三星代工的手机芯片。从明年的Tensor G5开始,谷歌将选择作为其新的代工伙伴,并采用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09:58 ?948次阅读

    WAFER连接在现代电子领域的多样化应用

    WAFER连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中的连接组件,其设计和功能使其在多种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色。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连接解决方案,WAFER连接凭借其小巧、精密的设计赢得了工程师
    的头像 发表于 10-11 14:26 ?1158次阅读

    WAFER线对板连接的特点与应用分析

    WAFER线对板连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连接解决方案。其设计旨在实现高密度连接,特别适合于空间有限的环境。WAFER线对板连接的结构简单,通常由绝缘体、金属接触件和锁紧机制
    的头像 发表于 09-19 15:10 ?1246次阅读
    <b class='flag-5'>WAFER</b>线对板连接<b class='flag-5'>器</b>的特点与应用分析

    今日看点丨谷歌明年将把Tensor G5生产转移到;京东方推出新型OLED面板原型

    智能手机 “Pixel 10”系列将搭载下一代移动应用处理器“Tensor G5”,预计将采用3
    发表于 09-14 11:10 ?646次阅读

    3nm制程需求激增,全年营收预期上调

    近期迎来3nm制程技术的出货高潮,预示着其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随着苹果iPhone 16系列新机发布,预计搭载的A1
    的头像 发表于 09-10 16:56 ?1028次阅读

    CoWoS产能将提升4倍

    先进封装解决方案的激增需求,正全力加速扩充其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封装产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9-06 17:20 ?1082次阅读

    先进封装领域竞争白热化,三星重组团队全力应对台挑战

    8月,通过收购群创位于台南的工厂,正式将其转型为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高级封装技术的生产基地,此举被视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9-02 15:58 ?89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