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芯片领域布局已久的吉利,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在10月最后一天,吉利汽车发布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预计未来5年投入1500亿元研发资金,同时宣布了自研7nm智能座舱芯片SE1000即将量产。
据了解,SE1000是由芯擎科技自研,具有高达88亿颗晶体管规模,面积仅有83平方毫米。在完成车规认证后,明年即将量产。吉利还表示SE1000将成为中国第一颗7nm制程的车规级SoC芯片。
跃升国内企业研发投入前五,芯片实现“全栈自研”
在智能吉利2025战略中,最核心的目标是将未来5年的研发投入设在1500亿,即至少平均每年30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今年9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中国企业研发投入排名中,除了排名第一的华为研发投入超过1400亿,以及第二名的阿里投入572亿之外,3到5名的年研发投入都在300多亿的水平。吉利在此前就已经是国内汽车领域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一家企业,如果后面五年保持在平均300亿元的研发投入,那么将有望跃升到国内企业研发投入的前五。
或许有人会认为吉利集团业务范围广泛,包括多个子品牌、卫星组网、甚至是此前宣布要进军手机业务等等,分摊下来其实每个部分得到的实际研发费用并不多。但在发布会上吉利提出的“九大龙湾行动”中,将5年1500亿研发投入放在了第一位,而实现“自动驾驶全栈自研”放在了第二的位置。
其中实现“自动驾驶全栈自研”的重点,吉利称之为“一网三体系”。意思是围绕芯片、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和卫星网搭建端到端的自研体系和生态联盟,来驱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的体验跃升。
芯片在其中占据的地位毋庸置疑,吉利在近两年也频频投资芯片、功率半导体等汽车产业上游领域。而入局汽车SoC芯片设计,吉利早在2016年投资亿咖通就已经开始,吉利还是继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布局汽车SoC芯片的车企。
去年10月,吉利控股集团战略投资的亿咖通科技(8月更名为寰福科技)与Arm中国共同出资成立了芯擎科技,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微控制器等汽车芯片领域制定了研发及量产计划。
?
图源:企查查
不过在编者查看工商信息时,发现在今年7月16日,芯擎科技在进行投资人变更后,亿咖通从名单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香港注册公司Mobile & Magic Limited。考虑到吉利汽车在港股上市,这个操作也算合情合理。
除了自研7nm智能座舱芯片SE1000会在明年量产之外,吉利还透露了几点重要信息:2024到2025年,吉利会陆续推出5纳米的车载一体化超算平台芯片,以及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算力高达256TOPS,能满足L3自动驾驶的需求。
其实早在今年3月,芯擎科技其实就已经宣布最快将于明年年底推出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并将由台积电代工生产。CEO汪凯还在今年6月透露,芯擎科技计划推出一款高阶自动驾驶芯片AD1000,单芯片算力满足ADAS L3+的要求,预计在2024年商用。这些信息基本与吉利所公布的新战略吻合,或许这次战略发布会,可以被理解为吉利为旗下投资的芯片产业带来强有力的背书。
车企布局汽车芯片,已经是一种潮流
国内最早布局半导体芯片的车企,毫无疑问是比亚迪。早在2005年,比亚迪便开始组建IGBT研发团队,2009年推出首款车规级IGBT 1.0技术,2012年IGBT 2.0研发成功,2018年其推出的IGBT 4.0产品在电流输出、综合损耗及温度循环寿命等许多关键指标上超越了英飞凌等主流企业的产品,而自主32位车规级MCU,使得比亚迪在汽车缺芯的浪潮中受到的影响较少。
不过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比亚迪并没有先发优势。由于近年智能汽车以及自动驾驶的兴起,高算力芯片在汽车上的需求显得尤为突出,但正是因为需求近年才开始凸显,所以车企布局相对较晚,普遍在最近两三年才开始。
在高算力芯片上布局较早的特斯拉,在2019年推出了FSD芯片,采用三星14nm工艺制造,通过AEC-Q100车规认证,拥有单芯片72TOPS的算力。
而国内车企方面,大多采用战略投资等方式,深度绑定国内头部芯片企业的方式,布局汽车芯片。今年2月8日,长城汽车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对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简称“地平线”)的战略投资。除了对地平线的战略投资外,长城汽车还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高级辅助驾驶(ADAS)、高级别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方向为重点,共同探索汽车智能科技,开发市场领先的智能汽车产品,快速布局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智能化核心技术,加速智能汽车的研发与量产落地。
上周,上汽零束也与地平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车载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相关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全新一代汽车数字架构和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解决方案。据了解,上汽零束成立于2020年5月,今年7月,零束“银河全栈3.0”获得上汽集团批准,专注于操作系统、硬件解决方案、数字生态等三层核心架构。
造车新势力方面,蔚来汽车在2020年成立了Smart Hardware硬件团队,宣布开始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小鹏汽车在今年4月也传出在中美两地同时开启了自动驾驶芯片项目,团队规模10人左右,有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流片。
小结:
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芯片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加深,而为了在未来的智能汽车竞争中取得技术壁垒优势,押注自研芯片是吉利给出的答案。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大车企在这一轮缺芯中纷纷开始布局芯片领域,汽车芯片的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
在10月最后一天,吉利汽车发布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预计未来5年投入1500亿元研发资金,同时宣布了自研7nm智能座舱芯片SE1000即将量产。
据了解,SE1000是由芯擎科技自研,具有高达88亿颗晶体管规模,面积仅有83平方毫米。在完成车规认证后,明年即将量产。吉利还表示SE1000将成为中国第一颗7nm制程的车规级SoC芯片。
跃升国内企业研发投入前五,芯片实现“全栈自研”
在智能吉利2025战略中,最核心的目标是将未来5年的研发投入设在1500亿,即至少平均每年30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

或许有人会认为吉利集团业务范围广泛,包括多个子品牌、卫星组网、甚至是此前宣布要进军手机业务等等,分摊下来其实每个部分得到的实际研发费用并不多。但在发布会上吉利提出的“九大龙湾行动”中,将5年1500亿研发投入放在了第一位,而实现“自动驾驶全栈自研”放在了第二的位置。
其中实现“自动驾驶全栈自研”的重点,吉利称之为“一网三体系”。意思是围绕芯片、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和卫星网搭建端到端的自研体系和生态联盟,来驱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的体验跃升。
芯片在其中占据的地位毋庸置疑,吉利在近两年也频频投资芯片、功率半导体等汽车产业上游领域。而入局汽车SoC芯片设计,吉利早在2016年投资亿咖通就已经开始,吉利还是继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布局汽车SoC芯片的车企。
去年10月,吉利控股集团战略投资的亿咖通科技(8月更名为寰福科技)与Arm中国共同出资成立了芯擎科技,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微控制器等汽车芯片领域制定了研发及量产计划。

图源:企查查
不过在编者查看工商信息时,发现在今年7月16日,芯擎科技在进行投资人变更后,亿咖通从名单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香港注册公司Mobile & Magic Limited。考虑到吉利汽车在港股上市,这个操作也算合情合理。
除了自研7nm智能座舱芯片SE1000会在明年量产之外,吉利还透露了几点重要信息:2024到2025年,吉利会陆续推出5纳米的车载一体化超算平台芯片,以及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算力高达256TOPS,能满足L3自动驾驶的需求。
其实早在今年3月,芯擎科技其实就已经宣布最快将于明年年底推出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并将由台积电代工生产。CEO汪凯还在今年6月透露,芯擎科技计划推出一款高阶自动驾驶芯片AD1000,单芯片算力满足ADAS L3+的要求,预计在2024年商用。这些信息基本与吉利所公布的新战略吻合,或许这次战略发布会,可以被理解为吉利为旗下投资的芯片产业带来强有力的背书。
车企布局汽车芯片,已经是一种潮流
国内最早布局半导体芯片的车企,毫无疑问是比亚迪。早在2005年,比亚迪便开始组建IGBT研发团队,2009年推出首款车规级IGBT 1.0技术,2012年IGBT 2.0研发成功,2018年其推出的IGBT 4.0产品在电流输出、综合损耗及温度循环寿命等许多关键指标上超越了英飞凌等主流企业的产品,而自主32位车规级MCU,使得比亚迪在汽车缺芯的浪潮中受到的影响较少。
不过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比亚迪并没有先发优势。由于近年智能汽车以及自动驾驶的兴起,高算力芯片在汽车上的需求显得尤为突出,但正是因为需求近年才开始凸显,所以车企布局相对较晚,普遍在最近两三年才开始。
在高算力芯片上布局较早的特斯拉,在2019年推出了FSD芯片,采用三星14nm工艺制造,通过AEC-Q100车规认证,拥有单芯片72TOPS的算力。
而国内车企方面,大多采用战略投资等方式,深度绑定国内头部芯片企业的方式,布局汽车芯片。今年2月8日,长城汽车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对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简称“地平线”)的战略投资。除了对地平线的战略投资外,长城汽车还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高级辅助驾驶(ADAS)、高级别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方向为重点,共同探索汽车智能科技,开发市场领先的智能汽车产品,快速布局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智能化核心技术,加速智能汽车的研发与量产落地。
上周,上汽零束也与地平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车载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相关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全新一代汽车数字架构和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解决方案。据了解,上汽零束成立于2020年5月,今年7月,零束“银河全栈3.0”获得上汽集团批准,专注于操作系统、硬件解决方案、数字生态等三层核心架构。
造车新势力方面,蔚来汽车在2020年成立了Smart Hardware硬件团队,宣布开始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小鹏汽车在今年4月也传出在中美两地同时开启了自动驾驶芯片项目,团队规模10人左右,有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流片。
小结:
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芯片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加深,而为了在未来的智能汽车竞争中取得技术壁垒优势,押注自研芯片是吉利给出的答案。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大车企在这一轮缺芯中纷纷开始布局芯片领域,汽车芯片的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文章
52624浏览量
442790 -
吉利汽车
+关注
关注
3文章
162浏览量
1541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小米自研3nm旗舰SoC、4G基带亮相!雷军回顾11年造芯路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来了!雷总带着小米自研3nm旗舰手机芯片来了! 在5月22日晚上的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小米15S Pro、小米Pad

“端到端”智驾芯片,英伟达DRIVE Thor接棒,车企自研芯片对标行业领先
。 ? 在智驾芯片层面,不少厂商采用了英伟达的DRIVE Orin芯片,以及下一代智能驾驶计算平台Thor进行开发,MDC610、地平线征程5、征程6芯片、小鹏图灵AI芯片等也加入端到
这次来真的了?苹果自研Wi-Fi7芯片采用台积电N7工艺,或明年iPhone上首发
落地。 ? 10月最后一天,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爆料称,苹果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的新品上搭载自研的Wi-Fi7芯片,该芯片采用台积电N

智能座舱车规MCU主流之选 芯驰科技亮相香港车博会
座舱和智能车控芯片产品的技术创新与量产实践,与海内外产业链伙伴深入交流,共话未来发展新机遇。 本届香港车博会以“新汽车·新征程”为主题,汇聚了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奇瑞、
雷军:小米自研芯片采用二代3nm工艺 雷军分享小米芯片之路感慨
Ultra,小米首款SUV小米yu7 等。 雷军还透露,小米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力争跻身第一梯队旗舰体验。此次小米发布会的最大亮点之一肯定是小米自研手机SoC
今日看点丨小米自研手机 SoC 芯片“玄戒 O1”官宣;曝特斯拉重启中国零部件进口
1. 自研SoC 芯片玄戒O1 突然官宣!雷军:小米十年造芯路始于2014 年 ? 5月15日晚,雷军突然宣布了小米
发表于 05-16 11:16
?1438次阅读
DeepSeek 携手 8 车企,一场颠覆即将来袭!
,吉利汽车率先发力,宣布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 DeepSeek-R1 模型深度融合。通过 DeepSeek-R1 的蒸馏训练,星睿车控 FunctionCall 大模型和汽车主动交互端侧
发表于 02-11 00:13
?1012次阅读
全国产自主可控车规MCU发布!使用RISC-V内核,进入动力安全域应用
片,除了车规级MCU之外,还有一款H桥驱动芯片、一款高边驱动芯片(已量产上车)。 ? 车企
苹果2025下半年将采用自研Wi-Fi 7芯片
据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透露,苹果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的新品中,将首次采用自研的Wi-Fi 7芯片。这款芯片将基于台积电N
苹果iPhone 17将首发搭载自研Wi-Fi 7芯片
了博通公司提供的Wi-Fi芯片,博通每年向苹果供应超过3亿枚Wi-Fi+蓝牙芯片。然而,苹果正逐步减少对博通的依赖。据悉,从明年起,苹果将开始使用自
今日看点丨 传苹果2025年采用自研Wi-Fi芯片 台积电7nm制造;富士胶片开始销售用于半导体EUV光刻的材料
1. 传苹果2025 年采用自研Wi-Fi 芯片 台积电7nm 制造 ? 行业分析师郭明錤(Ming-Chi Kuo)在X上发帖表示,苹果将在2025年下半年的新产品(例如iPhone
发表于 11-01 10:57
?1335次阅读
比亚迪最快于11月实现自研算法量产,推进智驾芯片自研进程
10月21日市场传出消息,比亚迪正计划整合其新技术院下的自研智能驾驶团队,目标是在今年11月实现自研智能驾驶算法的量产,并持续推进智能驾驶
所谓的7nm芯片上没有一个图形是7nm的
最近网上因为光刻机的事情,网上又是一阵热闹。好多人又开始讨论起28nm/7nm的事情了有意无意之间,我也看了不少网上关于国产自主7nm工艺的文章。不过这些文章里更多是抒情和遐想,却很少有人针对技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