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电池电极的纳米级电路详解

电子设计 ? 来源:电子设计 ? 作者:电子设计 ? 2020-12-25 21:4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引言】

开发出高性能、廉价并且耐用的电池是现如今最重要的科研方向之一。设计这样的电池一方面需要寻找到具有所需特性(例如高电压,高容量和足够的稳定性)的电活性存储材料。而另一方面,如何将这些材料与离子导电相和电子导电相组装成高效的复合电极结构,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因为各相的尺寸,形状和空间分布对电极的充电和放电倍率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提高电池电极材料的性能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新材料体系的开发以及将原有材料以适当的尺寸组装成合适的结构。然而,对于一种确定的材料,如何从尺寸、形状、以及各相分布等角度综合考虑并设计出高效的复合电极结构,是十分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只有少量系统的处理方法。以上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目前对这种复合体系的动力学机理的理解还不够充分;(2)对于许多材料来说,其关键的传输特性没有测量或不确定;(3)当涉及到多相以及多尺度的情况,问题会更为复杂。

【成果简介】

基于以往的研究基础,中山大学青年千人朱昌宝教授(第一作者)与德国马普固体所Maier教授(通讯作者)等人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nanoscale circuitry of battery electrodes”的综述文章。该综述回顾了电池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重点阐述了如何从各相的传输特性以及维度入手,通过纳米级电化学电路的设计来优化电极动力学。之后以这些原则为主线对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电极材料的新型纳米结构进行归类。接着总结了纳米结构构筑过程中常用的一些微纳合成手段。最后重点介绍了先进的原位表征技术对于电池材料混合导电网路的研究进展。

该综述主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但其设计原则同样适用于钠离子电池或其他的储能体系。文章中的讨论从优化电极动力学的设计原则开始,这些原理同样可被用于评估和分类已经合成的各种纳米结构体系。上述讨论主要围绕单相储锂机制展开,但也会涉及另外三种可能的机制:相变储锂,基于转化反应的多相储锂和界面储锂。

综述总览图

综述摘要图

电池电极、集成电路和生物电化学网络:同样复杂的网络结构和纳米级电荷传输。集成电路主要依靠电子传输;生物电化学网络主要依赖于离子移动;而电池的电极材料需要综合载流子在电子导电相,离子导电相以及电子-离子混合导电相中的输运。

【图文导读】

图1 电池电极中的输运过程

A)Li+和e- 通过离子导体I(蓝色)和电子导体E(橙色)扩散到混合导体存储颗粒M(绿色)的示意图;

B)使用准一维近似的(A)的等效电路;

C)电荷在多粒子网络中的输运。

图2 电极材料的纳米级电路设计策略 (各种情况下的图解和实际应用范例)

A)L*eon>>L*ion,多孔大块碳负极;

B)L*eon>L*ion,Li2MnO3-LiNi0.5Mn0.5O2-C正极;

C)L*eon≈L*ion,LiMn2O4-C正极;

D)L*eon<L*ion,Na3V2(PO4)3-C钠电正极;

E)L*eon<<L*ion,Li10GeP2S12-C电极。

图3 具有各种维度的电极结构设计

(A) 分级网络结构的TiO2-C-RuO2;

(B) Sn/C中空核壳结构;

(C) 石墨烯负载的碳包覆Li2S 纳米颗粒;

(D) 二维MoS2和石墨烯复合结构;

(E) Fe3O4包覆的Cu 纳米线;

(F) 单层MoS2 纳米点嵌入一维碳纳米线结构;

(G) Sn颗粒嵌入多孔碳纳米线。

图4 电池研究中的先进原位表征技术

(A) 原位方法概述;

(B) 原位Scanning transmission x-ray microscopy技术对LiFePO4相变与扩散的研究;

(C) 原位X-ray tomographic microscopy 技术对SnO 颗粒充放电过程的研究;

(D) 原位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技术研究嵌入碳纳米管的 Si 纳米颗粒的嵌锂行为;

(E) 原位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技术研究V2O5 纳米线的嵌锂与扩散行为。

表1 锂在25℃下在各种材料中的有效化学扩散率

表2 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

【小结】

由于电池材料的可选范围以及储能机制的限制,目前电池材料的理论能量密度被限制在可见范围内,但功率密度的实质性改进仍然是可以实现的。由于电活性物质中的固态输运较为缓慢,因此需要纳米技术来提供解决方案。以上所述的设计原则理论上为复杂的电化学电路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而在实践中,先进的制备技术和原位表征方法对于优化电极结构则是必不可少的。

审核编辑:符乾江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电池
    +关注

    关注

    261

    文章

    8456

    浏览量

    177415
  • 电池电极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0

    浏览量

    577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共聚焦显微镜原理:纳米级成像技术的关键

    在微观世界中,细节决定成败。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作为一项突破性的成像技术,正引领着纳米级成像的新纪元。它不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分辨率和对比度,而且能够在无需样品预处理的情况下,清晰地揭示样品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17:55 ?105次阅读
    共聚焦显微镜原理:<b class='flag-5'>纳米级</b>成像技术的关键

    电极压实密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探究

    在锂离子电池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无论是驱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还是为各类便携设备提供能量的小型电池,其性能的提升始终是研究的重点。电极压实密度作为影响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17:50 ?189次阅读
    <b class='flag-5'>电极</b>压实密度对锂离子<b class='flag-5'>电池</b>性能的影响探究

    触针式轮廓仪 | 台阶仪 | 纳米级多台阶高度的精准测量

    纳米级三台阶高度样本(8nm/18nm/26nm)的高精度测量。并应用于薄膜沉积速率的计算与验证,结果显示轮廓仪与光谱椭偏仪的沉积速率测量结果一致。1触针轮廓仪测量f
    的头像 发表于 07-22 09:52 ?168次阅读
    触针式轮廓仪 | 台阶仪 | <b class='flag-5'>纳米级</b>多台阶高度的精准测量

    多摩川17位绝对式编码器实现伺服系统纳米级定位精度

    在工业自动化的浪潮中,伺服系统的定位精度就像是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决定着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而多摩川 17 位绝对式编码器,无疑是这把手术刀上最为锋利的刃口,它实现了伺服系统纳米级的定位精度,为工业生产带来了质的飞跃
    的头像 发表于 07-16 16:28 ?329次阅读
    多摩川17位绝对式编码器实现伺服系统<b class='flag-5'>纳米级</b>定位精度

    Keithley 2450数字源表纳米级材料测试的精密利器

    、操作复杂性高等问题亟待解决。美国吉时利(Keithley)推出的2450数字源表,凭借高精度、多功能及智能化设计,为纳米级材料测试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成为科研与工业领域的精密利器。 ? 一、核心技术特性:精密测量的基石
    的头像 发表于 07-09 14:40 ?191次阅读
    Keithley 2450数字源表<b class='flag-5'>纳米级</b>材料测试的精密利器

    压电纳米定位系统搭档金刚石色心-在纳米尺度上捕捉量子世界的奥秘

    在量子计算、生物传感、精密测量等前沿领域,金刚石中的氮-空位(NV)色心正成为颠覆性技术的核心材料,其独特的量子特性为科技突破提供了无限可能,更因其卓越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而成为纳米级研究的有力工具
    的头像 发表于 06-05 09:30 ?348次阅读
    压电<b class='flag-5'>纳米</b>定位系统搭档金刚石色心-在<b class='flag-5'>纳米</b>尺度上捕捉量子世界的奥秘

    滚珠导轨:电子制造“纳米级”精度的运动基石

    在电子制造与半导体设备追求“微米工艺、纳米级控制”的赛道上,滚珠导轨凭借高刚性、低摩擦与高洁净特性,成为精密运动系统的核心载体。
    的头像 发表于 05-29 17:46 ?278次阅读
    滚珠导轨:电子制造“<b class='flag-5'>纳米级</b>”精度的运动基石

    MT6825超高频角度编码机制及深空探测器极端工况纳米级角分辨

    在深空探测领域,高精度角度测量技术是保障探测器姿态控制、目标定位和科学观测的核心支撑。MT6825超高频角度编码机制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纳米级角分辨技术,通过创新性地融合磁阻效应与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5-22 15:48 ?321次阅读
    MT6825超高频角度编码机制及深空探测器极端工况<b class='flag-5'>纳米级</b>角分辨

    优可测白光干涉仪AM系列:量化管控纳米级粗糙度,位移传感器关键零件寿命提升50%

    位移传感器模组的编码盘,其粗糙度及码道的刻蚀深度和宽度,会对性能带来关键性影响。优可测白光干涉仪精确测量表面粗糙度以及刻蚀形貌尺寸,精度最高可达亚纳米级,解决产品工艺特性以及量化管控。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13:00 ?498次阅读
    优可测白光干涉仪AM系列:量化管控<b class='flag-5'>纳米级</b>粗糙度,位移传感器关键零件寿命提升50%

    纳米级形貌快速测量,优可测白光干涉仪助力摩擦磨损学科发展

    研究摩擦学,能带来什么价值?从摩擦磨损到亚纳米级精度,白光干涉仪如何参与摩擦学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4-21 12:02 ?745次阅读
    <b class='flag-5'>纳米级</b>形貌快速测量,优可测白光干涉仪助力摩擦磨损学科发展

    Aigtek功率放大器如何帮助制备(1~100nm)纳米薄膜

    纳米薄膜材料,是纳米材料在二维空间内的应用材料,是纳米晶粒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粘合,晶粒分子之间的间隙及其小的的薄膜,具有薄层致密和晶粒纳米级的特点。目前行业内已经探索出可以
    的头像 发表于 12-20 10:42 ?670次阅读
    Aigtek功率放大器如何帮助制备(1~100nm)<b class='flag-5'>级</b>的<b class='flag-5'>纳米</b>薄膜

    认证效率20.26%,武大肖旭东/宫俊波NC:有增强开路电压的高效窄带隙CIGS太阳能电池适用于串联应用

    叠层太阳能电池通过集成不同能带隙的子电池来提高对太阳光谱的利用率。在众多材料中,Cu(In,Ga)Se?(CIGSe)通过调整成分可实现接近理论最佳带隙的1.00eV,通过三步纳米级控制制备了高效
    的头像 发表于 12-09 16:58 ?869次阅读
    认证效率20.26%,武大肖旭东/宫俊波NC:有增强开路电压的高效窄带隙CIGS太阳能<b class='flag-5'>电池</b>适用于串联应用

    中国科大在纳米级空间分辨红外成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图.多模态纳米红外成像和原位同步辐射技术揭示催化反应机理 精准识别催化材料表面纳米尺度的活性位点结构及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吸附物种,对于理解催化反应与材料结构之间的本质关联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光谱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06:27 ?510次阅读
    中国科大在<b class='flag-5'>纳米级</b>空间分辨红外成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全新纳米级3D晶体管,突破性能极限

    11月7日,有报道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超薄半导体材料,成功开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纳米级3D晶体管。这款晶体管被誉为迄今为止最小的3D晶体管,其性能与功能不仅与现有的硅基晶体管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越了后者。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13:43 ?1151次阅读

    SK海力士开发出第六代10纳米级DDR5 DRAM

    SK海力士宣布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款采用第六代10纳米级(1c)工艺的16Gb DDR5 DRAM。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SK海力士在半导体存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的头像 发表于 08-29 16:39 ?101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