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美光5210固态硬盘是如何做到10倍速度提升的?

璟琰乀 ? 来源:美光科技 ? 作者:美光科技 ? 2020-12-18 14:05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在大量业务数据中寻找关键的、可操作的数据块来进行商业分析就像找零件拼千年隼一样。你很确定它们就在那里,在某个地方。只需要更快找到它们,就能深入了解、加快商业分析速度。

全新美光 5210 固态硬盘以提升了 10 倍的速度查询业务数据,找到数据块,从而帮助更快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美光 5210 固态硬盘是如何做到的?

01

首先:速度至关重要

由于数据表可能无法在平台级别判断性能差异,因此我们测量了一个(相对)高速的硬盘配置(10K RPM 硬盘)和一个更高速的美光 5210 固态硬盘配置的存储吞吐量。

有什么差别?美光 5210 固态硬盘平台展示的存储吞吐量是另一种配置的 8.6 倍。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有助于理解我们期望在查询处理过程(下一部分)中看到的差别。

这些结果并不是简单的单硬盘测试,而是针对完整的多硬盘配置的。相同的主机系统、相同的 CPU、相同的 DRAM。唯一的差别就是存储。

02

更快找到数据块:数据分析处理

吞吐量看起来很不错,但我们想进一步了解数据:就查询处理而言,8.6 倍吞吐量的差别意味着什么?结果是,大不一样。这个指标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对分析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指标是系统完成已知查询流所用的时间(把它看作查询流运行时间)。查询流运行时间越短,查询的处理速度就越快。

这可以实现更快、更完整的应答:查询速度更快,因此可以进行迭代式查询(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运行更多查询)。美光 5210 固态硬盘是完成这项工作的不二之选。下面显示了单个查询流的相对完成时间。美光 5210 固态硬盘位于左侧,传统硬盘(10K 混合硬盘)位于右侧。当然,用时越短越好:

03

除了查询速度,还有其他重要因素

我们在发掘和利用锁定数据价值方面的探索,以及人们对快速分析和增强型就地数据分析能力的需求,共同推动了新存储思维方式的发展。但我们知道,必须在这一需求与责任之间取得平衡,我们要意识到,资源的高效利用更为重要。

能效: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因此我们应该节约使用。使用的资源越少越好。美光 5210 固态硬盘在测试中证明了自己的节能特性(以完成一个标准查询集所消耗的 KWh 数表示)。

经济实惠的价格:财务资源也同样珍贵,有了每 NAND 单元四位的美光 5210 固态硬盘,更多应用和工作负载就能以更经济的方式迁移到固态硬盘上。

多年来,商业智能(分析)系统一直都采用普通硬盘 (HDD)。当想要提高性能时,就开始使用更快的 RPM 硬盘,这是一种渐进式改变。

而革命性的改变往往会带来令人惊叹的结果,例如通过QLC,缩小了普通硬盘与固态硬盘之间的性价比差距,让更多工作负载可以受益于固态硬盘的优势。与商业分析相结合的美光 5210 固态硬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吞吐量更高,意味着分析速度更快、能耗更低。

提高效率、加快速度,双管齐下。美光持续关注分析技术的未来,帮助实现更好的商业决策。

责任编辑:ha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硬盘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339

    浏览量

    58700
  • 美光
    +关注

    关注

    5

    文章

    730

    浏览量

    52555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Jtti.cc服务器用固态硬盘还是机械硬盘比较好?服务器硬盘挑选指南

    对服务器用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进行比较,并提供一些硬盘挑选的指南。 一、性能比较 固态硬盘由于采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6-12 17:37 ?428次阅读

    xMEMS将?Cooling片上风扇扩展至固态硬盘xMEMS将?Cooling片上风扇扩展至固态硬盘

    数据中心的企业级E3.S外形固态硬盘和用于笔记本电脑的NVMe M.2固态硬盘实现盘内主动散热。 传统上,固态
    的头像 发表于 06-09 17:13 ?341次阅读

    科技推出两款全新高性能固态硬盘

    在近日开幕的2025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25)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U)宣布推出两款全新的高性能固态硬盘(SSD)——Crucial英睿达T7
    的头像 发表于 05-27 14:18 ?837次阅读

    如何规划固态硬盘的分区 金士顿NV3高速固态

    当前固态硬盘的价格越来越实惠,例如金士顿的NV3 PCIe 4.0 NVMe 固态硬盘,400元就可以购买1TB容量,要知道这可是一款中高端固态
    的头像 发表于 03-24 14:40 ?569次阅读
    如何规划<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硬盘</b>的分区 金士顿NV3高速<b class='flag-5'>固态</b>

    康盈半导体便携式磁吸移动固态硬盘测评

    说到移动固态硬盘,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块传输速度更快,用来存储各类数据的“大盒子”。现在随着技术与设计的进步,以及用户新需求的出现,移动固态硬盘
    的头像 发表于 03-03 14:51 ?762次阅读
    康盈半导体便携式磁吸移动<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硬盘</b>测评

    科技推出4600 PCIe 5.0 NVMe SSD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U)今日宣布,推出4600 PCIe 5.0 NVMe SSD。该产品是一款面向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打造的创新型客户端存储
    的头像 发表于 02-21 16:44 ?757次阅读

    带缓存与不带缓存的固态硬盘有什么区别

    延迟、高可靠性和低噪音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机械硬盘,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而固态硬盘中的缓存技术,更是提升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固态
    的头像 发表于 02-06 16:35 ?2912次阅读

    东芝固态硬盘解决方案

    数据洪流时代人们对数据存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要求更快读取速度和更高存储容量的同时,对存储设备的便携性和安全稳定等方面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固态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的主要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8:07 ?961次阅读
    东芝<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硬盘</b>解决方案

    固态硬盘(SSD)对比机械硬盘(HDD)

    固态硬盘(SSD)对比机械硬盘(HDD),优点众多。首先是读写速度,SSD 读写超迅速,系统启动、软件加载转瞬完成,开机时间大幅缩短,一般 10
    的头像 发表于 01-13 16:33 ?1068次阅读

    发布新型CUDIMM与CSODIMM内存产品

     公司近期宣布成功推出并已开始批量发货两款新型内存模块——CUDIMM与CSODIMM,这两款产品均遵循JEDEC固态存储协会的标准,数据传输速率高达6400MT/s,相较于传统DDR5内存,
    的头像 发表于 10-16 14:38 ?1442次阅读

    固态控制芯片和固态硬盘区别

    固态控制芯片(Solid State Drive Controller)和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是两个紧密相关但功能不同的组件。 1. 固态控制芯片
    的头像 发表于 10-14 15:11 ?1321次阅读

    工程行业中如何做到低碳甚至零碳

    低碳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日常习惯当中。但是在工程行业中如何做到低碳甚至零碳呢?
    的头像 发表于 10-14 10:31 ?885次阅读

    电脑硬盘固态好还是机械好

    使用磁性介质来存储数据,通常是一个或多个旋转的磁盘。 它们有移动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磁盘和一个读写头。 2. 速度和性能 固态硬盘(SSD) : SSD的读写速度远高于HDD,这使得它
    的头像 发表于 10-10 15:53 ?1508次阅读

    装了固态硬盘还要装机械硬盘

    在决定是否同时安装固态硬盘(SSD)和机械硬盘(HDD)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一、性能需求 读写速度固态
    的头像 发表于 10-10 15:51 ?2463次阅读

    固态硬盘是uefi还是legacy

    。与传统的机械硬盘(Hard Disk Drive,简称HDD)相比,固态硬盘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更低的功耗、更高的抗震性能等优点。随着技术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09:51 ?378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