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GlobalRouter模式架构和VPC-CNI 模式架构对比

454398 ? 来源:it610 ? 作者:腾讯云原生 ? 2020-09-23 11:2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Kubernetes 版本迭代比较快,新版本通常包含许多 bug 修复和新功能,旧版本逐渐淘汰,建议创建集群时选择当前 TKE 支持的最新版本,后续出新版本后也是可以支持 Master 和节点的版本升级的。

网络模式: GlobalRouter vs VPC-CNI

GlobalRouter 模式架构:

GlobalRouter模式架构和VPC-CNI 模式架构对比

基于 CNI 和 网桥实现的容器网络能力,容器路由直接通过 VPC 底层实现;

容器与节点在同一网络平面,但网段不与 VPC 网段重叠,容器网段地址充裕。

VPC-CNI 模式架构:

基于 CNI 和 VPC 弹性网卡实现的容器网络能力,容器路由通过弹性网卡,性能相比 Global Router 约提高 10%;

容器与节点在同一网络平面,网段在 VPC 网段内;

支持 Pod 固定 IP。

网络模式对比:

支持三种使用方式:

创建集群时指定 GlobalRouter 模式;

创建集群时指定 VPC-CNI 模式,后续所有 Pod 都必须使用 VPC-CNI 模式创建;

创建集群时指定 GlobalRouter 模式,在需要使用 VPC-CNI 模式时为集群启用 VPC-CNI 的支持,即两种模式混用。

选型建议:

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选择 GlobalRouter,容器网段地址充裕,扩展性强,能适应规模较大的业务;

如果后期部分业务需要用到 VPC-CNI 模式,可以在 GlobalRouter 集群再开启 VPC-CNI 支持,也就是 GlobalRouter 与 VPC-CNI 混用,仅对部分业务使用 VPC-CNI 模式;

如果完全了解并接受 VPC-CNI 的各种限制,并且需要集群内所有 Pod 都用 VPC-CNI 模式,可以创建集群时选择 VPC-CNI 网络插件。

参考官方文档 《如何选择容器服务网络模式》: https://cloud.tencent.com/document/product/457/41636

运行时: Docker vs Containerd

Docker 作为运行时的架构:

kubelet 内置的 dockershim 模块帮傲娇的 docker 适配了 CRI 接口,然后 kubelet 自己调自己的 dockershim (通过 socket 文件),然后 dockershim 再调 dockerd 接口 (Docker HTTP API),接着 dockerd 还要再调 docker-containerd (gRPC) 来实现容器的创建与销毁等。

为什么调用链这么长?Kubernetes 一开始支持的就只是 Docker,后来引入了 CRI,将运行时抽象以支持多种运行时,而 Docker 跟 Kubernetes 在一些方面有一定的竞争,不甘做小弟,也就没在 dockerd 层面实现 CRI 接口,所以 kubelet 为了让 dockerd 支持 CRI,就自己为 dockerd 实现了 CRI。docker 本身内部组件也模块化了,再加上一层 CRI 适配,调用链肯定就长了。

Containerd 作为运行时的架构:

containerd 1.1 之后,支持 CRI Plugin,即 containerd 自身这里就可以适配 CRI 接口。

相比 Docker 方案,调用链少了 dockershim 和 dockerd。

运行时对比:

containerd 方案由于绕过了 dockerd,调用链更短,组件更少,占用节点资源更少,绕过了 dockerd 本身的一些 bug,但 containerd 自身也还存在一些 bug (已修复一些,灰度中)。

docker 方案历史比较悠久,相对更成熟,支持 docker api,功能丰富,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

选型建议:

Docker 方案 相比 containerd 更成熟,如果对稳定性要求很高,建议 docker 方案;

以下场景只能使用 docker:

Docker in docker (通常在 CI 场景)

节点上使用 docker 命令

调用 docker API

没有以上场景建议使用 containerd。

参考官方文档 《如何选择 Containerd 和Docker》:https://cloud.tencent.com/document/product/457/35747

Service 转发模式: iptables vs ipvs

先看看 Service 的转发原理:

节点上的 kube-proxy 组件 watch apiserver,获取 Service 与 Endpoint,根据转发模式将其转化成 iptables 或 ipvs 规则并写到节点上;

集群内的 client 去访问 Service (Cluster IP),会被 iptable/ipvs 规则负载均衡到 Service 对应的后端 pod。

转发模式对比:

ipvs 模式性能更高,但也存在一些已知未解决的 bug;

iptables 模式更成熟稳定。

选型建议:

对稳定性要求极高且 service 数量小于 2000,选 iptables;

其余场景首选 ipvs。

集群类型: 托管集群 vs 独立集群

托管集群:

Master 组件用户不可见,由腾讯云托管

很多新功能也是会率先支持托管的集群

Master 的计算资源会根据集群规模自动扩容

用户不需要为 Master 付费

独立集群:

Master 组件用户可以完全掌控

用户需要为 Master 付费购买机器

选型建议:

一般推荐托管集群

如果希望能能够对 Master 完全掌控,可以使用独立集群 (比如对 Master 进行个性化定制实现高级功能)

节点操作系统

TKE 主要支持 Ubuntu 和 CentOS 两类发行版,带 “TKE-Optimized” 后缀用的是 TKE 定制优化版的内核,其它的是 linux 社区官方开源内核:

TKE-Optimized 的优势:

基于内核社区长期支持的 4.14.105 版本定制

针对容器和云场景进行优化

计算、存储和网络子系统均经过性能优化

对内核缺陷修复支持较好

完全开源:https://github.com/Tencent/TencentOS-kernel

选型建议:

推荐 “TKE-Optimized”,稳定性和技术支持都比较好

如果需要更高版本内核,选非 “TKE-Optimized”版本的操作系统

节点池

此特性当前正在灰度中,可申请开白名单使用。主要可用于批量管理节点:

节点 Label 与 Taint

节点组件启动参数

节点自定义启动脚本

操作系统与运行时 (暂未支持)

产品文档:https://cloud.tencent.com/document/product/457/43719

适用场景:

异构节点分组管理,减少管理成本

让集群更好支持复杂的调度规则 (Label, Taint)

频繁扩缩容节点,减少操作成本

节点日常维护(版本升级)

用法举例:

部分IO密集型业务需要高IO机型,为其创建一个节点池,配置机型并统一设置节点 Label 与 Taint,然后将 IO 密集型业务配置亲和性,选中 Label,使其调度到高 IO 机型的节点 (Taint 可以避免其它业务 Pod 调度上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务量快速上升,该 IO 密集型业务也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在业务高峰时段,HPA 功能自动为该业务扩容了 Pod,而节点计算资源不够用,这时节点池的自动伸缩功能自动扩容了节点,扛住了流量高峰。

启动脚本

组件自定义参数

此特性当前也正在灰度中,可申请开白名单使用。

创建集群时,可在集群信息界面“高级设置”中自定义 Master 组件部分启动参数:

添加节点时,可在云服务器配置界面的“高级设置”中自定义 kubelet 部分启动参数:

节点启动配置

新建集群时,可在云服务器配置界面的“节点启动配置”选项处添加节点启动脚本:

添加节点时,可在云服务器配置界面的“高级设置”中通过自定义数据配置节点启动脚本 (可用于修改组件启动参数、内核参数等):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服务网络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4

    浏览量

    7419
  • vpc
    vpc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8

    浏览量

    8605
  • kubernetes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48

    浏览量

    9103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GNSS模拟器核心架构如何实现?技术主管深度解读设计原理

    本文聚焦GNSS模拟器技术领域的核心难点,包括系统组成与核心引擎,GNSS频段基础,控制模式架构理念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14:58 ?129次阅读
    GNSS模拟器核心<b class='flag-5'>架构</b>如何实现?技术主管深度解读设计原理

    AMD FPGA异步模式与同步模式对比

    本文讲述了AMD UltraScale /UltraScale+ FPGA 原生模式下,异步模式与同步模式对比及其对时钟设置的影响。
    的头像 发表于 07-07 13:47 ?900次阅读

    同一水平的 RISC-V 架构的 MCU,和 ARM 架构的 MCU 相比,运行速度如何?

    ARM 架构与 RISC-V 架构的 MCU 在同一性能水平下的运行速度对比,需从架构设计原点、指令集特性及实际测试数据展开剖析。以 ARM Cortex-M33 这类 ARMv8M
    的头像 发表于 07-02 10:29 ?721次阅读
    同一水平的 RISC-V <b class='flag-5'>架构</b>的 MCU,和 ARM <b class='flag-5'>架构</b>的 MCU 相比,运行速度如何?

    主流版本控制工具Git vs Perforce P4:架构模式、性能、大文件管理及分支管理对比详解

    Git vs Perforce P4,如何选型?架构模式、性能、大文件管理、分支策略四大维度对比,帮你全面了解两者的核心差异,选择更合适你团队需求的版本控制系统。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14:52 ?233次阅读
    主流版本控制工具Git vs Perforce P4:<b class='flag-5'>架构模式</b>、性能、大文件管理及分支管理<b class='flag-5'>对比</b>详解

    汽车电气架构中的电源架构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汽车电气架构(E/E架构)已成为现代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
    的头像 发表于 03-29 11:25 ?411次阅读

    基于SCA的软件无线电系统的概念与架构

    、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软硬件平台,将各种功能,例如工作频段、调制解调类型、数据格式、加密模式、通信协议等用软件来实现,通过在设备上面集成不同的通信软件可以实现不同的通信模式和功能。SCA的源头来自美国对于软件定义无线电SDR的探索和发展,是SDR在通信
    的头像 发表于 03-20 09:30 ?840次阅读
    基于SCA的软件无线电系统的概念与<b class='flag-5'>架构</b>

    揭秘云计算架构的分层奥秘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云计算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灵活的资源调配和高效的服务模式,成为支撑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7:41 ?560次阅读

    Kubernetes的CNI网络插件之flannel

    Kubernetes设计了网络模型,但却将它的实现讲给了网络插件,CNI网络插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Pod资源能够跨主机通信。
    的头像 发表于 01-02 09:43 ?847次阅读

    光伏电站运维管理系统与传统运维模式对比分析

    ?????? 光伏电站运维管理系统与传统运维模式对比分析 ??????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光伏电站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运维模式已逐渐无法满足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16:14 ?873次阅读
    光伏电站运维管理系统与传统运维<b class='flag-5'>模式</b><b class='flag-5'>对比</b>分析

    架构与设计 常见微服务分层架构的区别和落地实践

    前言 从强调内外隔离的六边形架构,逐渐发展衍生出的层层递进、注重领域模型的洋葱架构,再到和DDD完美契合的整洁架构架构风格的不断演进,其实就是为了适应软件需求越来越复杂的特点。 可以
    的头像 发表于 10-22 15:34 ?693次阅读
    <b class='flag-5'>架构</b>与设计 常见微服务分层<b class='flag-5'>架构</b>的区别和落地实践

    risc-v与esp32架构对比分析

    RISC-V与ESP32在架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处理器类型、设计原则、功能特性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以下是对两者架构的详细对比分析: 一、处理器类型与设计原则 RISC-V : 类型
    发表于 09-26 08:40

    常用的k8s容器网络模式有哪些?

    常用的k8s容器网络模式包括Bridge模式、Host模式、Overlay模式、Flannel模式CN
    的头像 发表于 09-19 11:29 ?666次阅读

    晶体管的开关模式和放大模式的区别

    晶体管的开关模式和放大模式是其在电子电路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模式,它们在原理、特点、应用以及电路行为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以下是对这两种模式的详细
    的头像 发表于 09-13 16:42 ?1304次阅读

    RISC-?V架构的目标和特点

    RISC-?V架构的目标 RISC-?V架构的目标如下 成为一种完全开放的指令集,可以被任何学术机构或商业组织所自由使用 成为一种真正适合硬件实现且稳定的标准指令集 RISC-?V架构的特点 特 性
    发表于 08-23 00:42

    自动驾驶三大主流芯片架构分析

    ,但是在AI应用领域也是必不可少。GPU方案GPU与CPU的架构对比CPU遵循的是冯·诺依曼架构,其核心是存储程序/数据、串行顺序执行。因此CPU的架构中需要大量的空
    的头像 发表于 08-19 17:11 ?2464次阅读
    自动驾驶三大主流芯片<b class='flag-5'>架构</b>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