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机器学习相关课程都能在网上学,那还有必要读研究生吗?

倩倩 ? 来源:雷锋网 ? 2020-03-25 15:1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每到研究生入学考试出分的时候,网上都会有一波要不要读研究生的争论。

争论分为正反两个方面,辩手包括本科在读学生、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在读学生、职场人士。。.。。.

争论的焦点在于读研三年和工作三年哪种方式更能促进个人的发展。

有人认为研究生学习就那的就那几本书,职场人士在网上学习也能获得个人技能的增长。另一部分人认为读研重要的不是知识,是思维,是关系,是平台。当然不同的专业、行业针对论点的论据不同,但围绕的几点无非是:资源、技术、人脉、钱。

下面AI科技评论想谈谈:既然机器学习相关课程都能在网上学,那还有必要读研究生吗?

技能获取:网课VS读研

网课的定义是能用电子设备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技能的线上课程,有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这种定义本身就意味着知识学习门槛的降低,毕竟买一台电脑,连接一个快速点的网络的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另外,疫情下的这几个月,虽然在线网课遭受了很多吐槽,但这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此种教育模式的可行之处。

所以,上网课学习知识并不是假命题。具体到机器学习相关专业,读研所接受知识的模式和网上学习模式两者唯一不同的是一个“面授”,另一个是网络授课。

研究生如果想看网上的课程的门槛和非学生的成本一样,如果非学生想接受“面授”,即使是蹭课,往往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从技能进阶的角度来看,机器学习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往往都是由本校学院制定,这些学生如果想自学网课,那么就先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老师指派的论文,有时候这些论文,学分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与专业知识无关的思政教育。

南京大学AI本科培养体系

而只进行网课学习的机器学习爱好者的技能进阶模式当前也是比较清晰,先从吴恩达教授的机器学习入门,然后可以看看李宏毅教授的深度学习,然后在啃一遍周志华的西瓜书巩固基本知识。。.。。.如果仅仅不清楚学习课程的顺序,知乎高赞回答有一大把。

另外,在网上自学机器学习课程的人大多数都是在职从业者,其所选择课程也更有自主性、针对性,所以,如果不考虑毅力等因素,单从学习技能的角度,或许网上机器学习能够代替研究生教育。

人脉获取:导师制度VS公司平台

不同于人文社科,机器学习作为工科类目下的专业,更加要求实操经验。毕竟无论是相关从业者还是研究生都要求一定的编程能力。

研究生在校期间,学生一般都是跟着导师做项目,所能接触到的人脉和资源直接取决于导师的“咖位”,导师在学术界越有名气,学生身旁的师兄和师姐以及合作者就越优秀。另外,研究生学校所在的地方也很能决定问题,如果在北京,学校之间的交流肯定少不了,借着导师平台,能迅速接触到大牛,遇到更优秀的人。

从网课的角度来说,去上网课不会和授课人做朋友。但是在大学,你就是导师的学生,有一位导师对未来职业发展会有好处,不管是直接给你一份工作,哪怕是给你提供一些建议,这都是很宝贵的。虽然说在公司,一个好的团队,学的东西并不比在学校少。

也有可能本科毕业的你能力吊打同龄研究生毕业生。但关键是,国内的互联网巨头,明星AI创业公司,算法岗基本都是标配研究生,除非你是本科生里很强的那种人,例如ACM获奖者,或者有不错的算法比赛成绩。否则很难进去。除非选择小公司,但小公司入坑的概率比巨头高一些。[1]

最后,我们考虑下极端的情况,一段有毒的硕士生历程,比一份有毒的工作,毒性更强。毕竟,读研期间换实验室、换专业,比在职场上换工作难很多。毕竟,对许多人来说,读研并没有那么有趣。待遇不高,就业前景未知,多个需求存在矛盾之处,不被尊重…。。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研究生的心理状态。在研究生中,体重波动、疲劳、头痛、胃痛、神经质和酗酒,也都不少见。

金钱的获取:公司招聘更看重学历还是更看重项目和经历?

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看,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会加大对学历的考察。毕竟在网上学习课程的门槛比较低,而从网上“毕业”的门槛也比较低,而不论研究生的进入门票,还是毕业限制,在企业心中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之一。

虽然进入公司之后,才发现那些没读研究生的同事,生产力往往更强,也更能帮到其他同事。看看招聘要求,很多公司都希望从事机器学习工作的员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因为对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之类的技术导向的工作,确实已经有了一些成熟的技术方法,但是这些技术方法还在持续改进发展,几乎每天都有无尽的新论文出现,每过一两个月各种新技术就会跑出来一堆……更何况很多很多领域之前并没有使用这一类AI技术,需要让既有技术适应新的应用目标,这也需要不小的实践与研究能力。

而最简单能用来证明这种研究能力的方式,而且便于HR筛选的方式,就是硕士学历。也就是说,开发型工作、研究性工作,更多的是看重学历。而大多数人在网上学习的机器学习课程,也更多的是针对技术研究型的工作,所以如果没有“大公司”丰富的工作经历加持,仅仅依靠一套机器学习网上教程,或许很难拿到高薪职位。

那么,除了读研就没有更加清晰展现自己能力的方式了么?肯定是有的!kaggle上的一些数据科学比赛,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如果在学完吴恩达的机器学习课程之后,如果能积极参赛,和别人交流经验,并且能够拿到名次,你的简历不比一些毕业研究生差。

另外,阿里主办的数学竞赛也已经开始,据爆出来的题目,极大的考察了数学应用能力,而机器学习也比较看重数学的应用。。.。。.不管是读研还是自学,都需要积极上进的心思,当前拥抱最新技术的“姿势”,还是读一些顶会论文,固定的做一些读论文的工作,然后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开源出来,这对于自己成长的帮助不言而喻。

不读硕士学位也能获得科研能力:读

上面说了这么多,那么读个硕士学位有用么?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考虑到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等具体情况,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

例如,吴恩达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不是所有的机器学习都需要硕士、博士背景做支撑,但是如果能有机会去斯坦福,麻省理工的学习背景也是极棒的。

而在国内,能去北大、清华等超一流高校有一份求学经验,能带给你眼界、金钱、机会的激励也会超出你的想象。

那么,不读硕士学位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答案是读论文:5-20篇论文(在选择的领域,比如语音识别)=》这可能是足够的知识,你可以实现一个语音识别系统,但可能不够研究或让你处于前沿。

50-100篇论文=》你可能会对这个领域的应用(语音识别)有很好的理解。如何高效的读论文?在 CS230 课程中,吴恩达对于研究规划与如何读论文也提出了他的一些建议。

1、阅读文章标题、摘要和图:通过阅读文章标题、摘要、关键网络架构图,或许还有实验部分,你将能够对论文的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深度学习中,有很多研究论文都是将整篇论文总结成一两个图形,而不需要费力地通读全文。

2、读介绍+结论+图+略过其他:介绍、结论和摘要是作者试图仔细总结自己工作的地方,以便向审稿人阐明为什么他们的论文应该被接受发表。此外,略过相关的工作部分(如果可能的话),这部分的目的是突出其他人所做的工作,这些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与作者的工作有关。因此,阅读它可能是有用的,但如果你不熟悉这个主题,有时很难理解。

3、通读全文,但跳过数学部分。

4、通读全文,但略过没有意义的部分:出色的研究意味着我们发表的东西是在我们的知识和理解的边界上。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5

    文章

    11262

    浏览量

    107066
  • 机器学习
    +关注

    关注

    66

    文章

    8517

    浏览量

    135167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新思科技连续八年助力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

    作为中国研究生创 “芯” 大赛的创始合作方,新思科技始终秉持初心,连续八年全力支持这一赛事,致力于为中国本土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培育后备力量,以实际行动推动产业人才生态建设。
    的头像 发表于 08-15 15:40 ?280次阅读

    Cadence连续八年助力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

    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之一,是一项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的团体性集成电路设计创意实践活动。大赛以“创芯、选星、育芯”为宗旨,配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切实提高
    的头像 发表于 08-06 15:05 ?491次阅读

    概伦电子助力第八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圆满落幕

    近日,“华为杯”第八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决赛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圆满落幕。作为国内首家EDA上市公司,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EDA领军企业,概伦电子已连续多年支持这一赛事,始终将产教融合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17:20 ?594次阅读

    功率半导体器件——理论及应用

    和电力电子领域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用作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研究生课程的配合教材或参考书。 获取完整文档资料可下载附件哦
    发表于 07-11 14:49

    “兆易创新杯”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启动

    参赛队伍须基于兆易创新主控芯片或相关开发板,完成系统方案设计、硬件平台搭建、软件代码调试、功能实现及演示。通过将AI模型、深度学习算法部署到主控芯片上,搭建软硬件学习系统,应用于端点设备的应用。系统
    的头像 发表于 04-22 14:17 ?892次阅读

    浙江大学与大华股份共建研究生联合培育基地

    近日,浙江大学研究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上举行了校级联合培养基地授牌仪式暨行业导师聘书颁发仪式,大华股份作为校级联合培养基地代表参会,标志着“浙江大学-大华股份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正式成立。
    的头像 发表于 03-27 15:34 ?460次阅读

    清华大学:软体机器人柔性传感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课题。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曲钧天助理教授的海洋软体机器人与智能传感实验室(Ocean Soft-Robot and Intelligent Sensing Lab,OASIS-LAB)在国际期刊
    的头像 发表于 02-14 14:31 ?868次阅读
    清华大学:软体<b class='flag-5'>机器</b>人柔性传感技术最新<b class='flag-5'>研究</b>进展

    清华大学师生到访智行者科技交流学习

    近日,清华大学 “技术创新原理与实践” 研究生课程师生一行到访智行者进行交流学习。作为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要一站,此次来访开启了一场深度的参观学习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11:39 ?847次阅读

    广立微助力2024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EDA精英挑战赛

    近日,“2024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EDA精英挑战赛” 总决赛在南京完美收官,最终评审结果荣耀揭晓。广立微荣幸受邀成为本次大赛的命题合作企业,通过精心设计的命题、专业的指导以及参与高端论坛的演讲,为大赛的顺利进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14:08 ?917次阅读

    经纬恒润推动校企合作升级:为高校中外研究团队提供仿真建模培训

    经纬恒润以行业需求和学以致用为导向,积极助力全国职业教育、本科研究生教育的高水平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7:51 ?1638次阅读
    经纬恒润推动校企合作升级:为高校中外<b class='flag-5'>研究</b>团队提供仿真建模培训

    什么是机器学习?通过机器学习方法能解决哪些问题?

    来源:Master编程树“机器学习”最初的研究动机是让计算机系统具有人的学习能力以便实现人工智能。因为没有学习能力的系统很难被认为是具有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11-16 01:07 ?1146次阅读
    什么是<b class='flag-5'>机器</b><b class='flag-5'>学习</b>?通过<b class='flag-5'>机器</b><b class='flag-5'>学习</b>方法能解决哪些问题?

    LLM和传统机器学习的区别

    在人工智能领域,LLM(Large Language Models,大型语言模型)和传统机器学习是两种不同的技术路径,它们在处理数据、模型结构、应用场景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1. 模型结构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09:25 ?2237次阅读

    系统化EMC课程,打好专业基础

    获得及时帮助,并通过反复观看和更新课程巩固知识。总的来说,线上学习是一种高效、灵活且适应个人需求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需要自我驱动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人。SES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08:03 ?634次阅读
    系统化EMC<b class='flag-5'>课程</b>,打好专业基础

    DIR9001如果同轴输入的话,在网上看到有直接输入、还有用音频变压器输入的,不知道哪个更好些?

    1、DIR9001如果同轴输入的话,在网上看到有直接输入、还有用音频变压器输入的,不知道哪个更好些?请给个意见! 2、如下图,这样输入到DIR9001里,可以吗? 3、图中75欧下面的104电容可以不要吗?有什么影响?
    发表于 11-06 07:33

    RISC-V AI技术正式纳入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

    希姆计算与北京大学达成SOC课程合作2024年10月14日,希姆计算的范福杰博士走进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研究生课堂,为同学们讲授了一节生动的《现代SoC芯片架构设计实验课程》。RISC-V走进北大
    的头像 发表于 10-18 08:09 ?1374次阅读
    RISC-V AI技术正式纳入北京大学<b class='flag-5'>研究生</b><b class='flag-5'>课程</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