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技术超越韩国
?
韩国科学技术评估与规划研究院前瞻技术中心(KISTEP)最新报告指出,中国半导体技术正在快速追赶韩国,并在多个芯片领域超越韩国。
?
根据报告,目前中国在全球半导体技术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几乎在所有技术领域都领先韩国,包括存储芯片和先进封装技术。
?
报告显示,中国在高密度电阻存储技术得分达94.1%,超过韩国的90.9%;在AI芯片领域得分88.3%,也高于韩国的84.1%,显示中国芯片产业正在缩小与韩国的技术差距。
?
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KISTEP 曾指出,韩国在存储芯片与先进封装技术方面仅次于美国,仍领先中国。
?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在存储芯片方面,韩国仍占有优势。无论是DRAM、NAND 还是HBM 芯片,三星与SK 海力士的产能、技术及研发历史仍明显领先中国厂商。
?
此外,三星在先进制程上已能制造3nm芯片,并计划今年实现2nm芯片量产,其先进封装技术亦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准,使韩国在尖端芯片制造上仍保持一定竞争优势。
?
随着中国半导体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未来韩国芯片产业面临被全面超越的可能。部分分析人士认为,韩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优势正在逐渐消退,中国芯片的崛起将对全球半导体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
?
阿里云否认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
?
此前,有消息称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面临算力缺口,阿里紧急追加寒武纪思元370芯片订单至15万片。
?
9月1日,针对网络流传的“阿里巴巴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传闻,阿里云官方正式回应称该消息不实。据《科创板日报》报道,阿里云相关人士明确表示,公司虽持续推进“一云多芯”战略以支持国产供应链,但并未签署传闻中所述的大规模采购订单。
?
阿里云方面指出,相关内容属于市场谣言,公司已对信息传播进行监测,并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尽管否认了15万片GPU的采购量,阿里云确认其正通过“一云多芯”战略深化国产芯片合作。具体是指其以自研的飞天云操作系统为基础,深度适配和支持多种类型的CPU、GPU/NPU等硬件芯片,实现同平台下不同芯片的混合部署与调度,旨在保障客户供应链安全、规避硬件绑定、提供硬件选择灵活性,并通过全栈自研产品实现对开源产品的替代,最终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企业级云平台。
?
此外,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阿里巴巴正在开发一款新的人工智能芯片,意在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目前,这款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主要面向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并与英伟达的架构兼容。
?
Yole机构:预计2025年后端设备总收入约69亿美元
调研机构Yole Group最新报告显示,先进封装技术正推动后端设备市场强劲增长。预计2025年后端设备总收入约为69亿美元,到2030年将增长至9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5.8%。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HBM堆栈、小芯片模块和高I/O衬底技术的应用,同时正在重塑代工厂、IDM和 OSAT的供应商路线图、工厂建设和买家格局。
?
Yole 表示,随着芯片制造复杂性超越前道尺寸缩放,后道设备成为推动半导体创新的战略重点。本报告涵盖整个价值链,包括固晶机 (Die Bonder)、倒装芯片贴片机 (Flip Chip Bonder)、热压键合(TCB)、混合键合、引线键合、晶圆减薄、切割、计量与检测设备。
?
报告指出,热压键合与混合键合成为增长最快的设备领域,反映封装正向芯粒 (Chiplet) 与 HBM 架构转型:热压键合市场将在 2030 年达到 9.36 亿美元,主要由内存与 AI 平台的集成需求推动;混合键合市场将增长至 3.97 亿美元,其高密度、细间距互连对于先进 3D 集成至关重要。
?
后道设备生态系统涵盖领先的 OSAT 厂商(如日月光、Amkor、长电科技、矽品)及晶圆代工与 IDM 企业(如台积电、英特尔、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些企业正加速投资键合与集成技术。
?
?
东芯股份拟2.11亿元增资上海砺算
东芯股份于8月31日公告称,拟与亨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道禾长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基金、其他投资主体、砺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之员工持股平台共同对外投资砺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砺算”),投资人合计投资金额约为5亿元。
?
其中,东芯股份拟通过自有资金人民币约2.11亿元向上海砺算增资,认购其新增注册资本约80.99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上海砺算约35.87%的股权。
?
公告显示,上海砺算主要从事多层次(可扩展)图形渲染GPU芯片的研发设计,坚持自研架构,产品可实现端、云、边的主流图形渲染和AI加速,对标主流GPU架构。
?
据悉,上海砺算的相关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个人电脑、专业设计、AIPC、云游戏、云渲染、数字孪生等场景,并非应用于大模型算力集群等相关场景,尚需要经过客户端产品认证、客户导入等环节。
?
?
格罗方德160亿美元扩建计划前景不明
近日,芯片制造商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宣布,已对其位于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县Fab 8工厂的员工进行了“调整”。尽管格罗方德正在斥资160亿美元扩建其位于马耳他和佛蒙特州伯灵顿郊外的旧芯片工厂,但具体裁员人数及受影响员工类型尚未明确。
?
格罗方德发言人Julie Moynehan在声明中表示,公司致力于通过提高效率和运营生产力,为长期增长做好准备,并将在关键战略领域继续招聘人才,同时对员工队伍进行调整以适应业务重点。格罗方德在全球拥有1.3万名员工,在亚洲和欧洲设有工厂。
?
此次并非格罗方德首次进行大规模裁员。2023年,该公司曾裁员800人,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5%,旨在削减每年2亿美元的成本。当时,Fab 8工厂有221人失业,背景是芯片需求下降,尤其在移动设备市场。
?
然而,当前芯片行业形势已有所好转。格罗方德第二季度业绩超预期,营收达17亿美元,利润为2.28亿美元。尽管如此,市场对其后续走向仍存疑虑。
?
?
乘联会崔东树:1月至7月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6%
近日,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在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带动下,2025年汽车生产1808万台,同比增11%。2025年1-7月的汽车行业收入59193亿元,同比增8%;成本52056亿元,增8%;利润2737亿元,同比增0.9%;汽车行业利润率4.6%,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5.9%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较1-6月的4.8%利润率有所下降。其中,7月的汽车行业收入8275亿元,同比增5%;成本7276亿元,增5%;利润293亿元,同比降17%;汽车行业利润率3.5%,环比6月下降明显,相较去年7月的4.4%也是下降。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总体表现不强,销售利润率仅有4.3%,较历史正常水平大幅下降。2025年7月份,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3.5%,达到近期低点。2025年1-7月份,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4.6%,好于2024年,仍处历史次低位。
?
他还在文中表示,各地大力度推动“两新”政策落地实施,有效释放内需活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果明显,但汽车行业效益改善明显落后其它消费品。随着国家反内卷工作持续推进,对改善行业利润的促进效果也已经有所体现。因此中央及各级政府积极稳定燃油车消费,推动报废更新的实施良好。期待车市油电同权推动油电同强,未来汽车行业总体形势必能持续稳中向好。
?
韩国科学技术评估与规划研究院前瞻技术中心(KISTEP)最新报告指出,中国半导体技术正在快速追赶韩国,并在多个芯片领域超越韩国。
?
根据报告,目前中国在全球半导体技术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几乎在所有技术领域都领先韩国,包括存储芯片和先进封装技术。
?
报告显示,中国在高密度电阻存储技术得分达94.1%,超过韩国的90.9%;在AI芯片领域得分88.3%,也高于韩国的84.1%,显示中国芯片产业正在缩小与韩国的技术差距。
?
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KISTEP 曾指出,韩国在存储芯片与先进封装技术方面仅次于美国,仍领先中国。
?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在存储芯片方面,韩国仍占有优势。无论是DRAM、NAND 还是HBM 芯片,三星与SK 海力士的产能、技术及研发历史仍明显领先中国厂商。
?
此外,三星在先进制程上已能制造3nm芯片,并计划今年实现2nm芯片量产,其先进封装技术亦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准,使韩国在尖端芯片制造上仍保持一定竞争优势。
?
随着中国半导体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未来韩国芯片产业面临被全面超越的可能。部分分析人士认为,韩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优势正在逐渐消退,中国芯片的崛起将对全球半导体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
?
阿里云否认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
?
此前,有消息称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面临算力缺口,阿里紧急追加寒武纪思元370芯片订单至15万片。
?
9月1日,针对网络流传的“阿里巴巴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传闻,阿里云官方正式回应称该消息不实。据《科创板日报》报道,阿里云相关人士明确表示,公司虽持续推进“一云多芯”战略以支持国产供应链,但并未签署传闻中所述的大规模采购订单。
?
阿里云方面指出,相关内容属于市场谣言,公司已对信息传播进行监测,并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尽管否认了15万片GPU的采购量,阿里云确认其正通过“一云多芯”战略深化国产芯片合作。具体是指其以自研的飞天云操作系统为基础,深度适配和支持多种类型的CPU、GPU/NPU等硬件芯片,实现同平台下不同芯片的混合部署与调度,旨在保障客户供应链安全、规避硬件绑定、提供硬件选择灵活性,并通过全栈自研产品实现对开源产品的替代,最终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企业级云平台。
?
此外,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阿里巴巴正在开发一款新的人工智能芯片,意在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目前,这款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主要面向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并与英伟达的架构兼容。
?
Yole机构:预计2025年后端设备总收入约69亿美元
调研机构Yole Group最新报告显示,先进封装技术正推动后端设备市场强劲增长。预计2025年后端设备总收入约为69亿美元,到2030年将增长至9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5.8%。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HBM堆栈、小芯片模块和高I/O衬底技术的应用,同时正在重塑代工厂、IDM和 OSAT的供应商路线图、工厂建设和买家格局。
?
Yole 表示,随着芯片制造复杂性超越前道尺寸缩放,后道设备成为推动半导体创新的战略重点。本报告涵盖整个价值链,包括固晶机 (Die Bonder)、倒装芯片贴片机 (Flip Chip Bonder)、热压键合(TCB)、混合键合、引线键合、晶圆减薄、切割、计量与检测设备。
?
报告指出,热压键合与混合键合成为增长最快的设备领域,反映封装正向芯粒 (Chiplet) 与 HBM 架构转型:热压键合市场将在 2030 年达到 9.36 亿美元,主要由内存与 AI 平台的集成需求推动;混合键合市场将增长至 3.97 亿美元,其高密度、细间距互连对于先进 3D 集成至关重要。
?
后道设备生态系统涵盖领先的 OSAT 厂商(如日月光、Amkor、长电科技、矽品)及晶圆代工与 IDM 企业(如台积电、英特尔、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些企业正加速投资键合与集成技术。
?
?
东芯股份拟2.11亿元增资上海砺算
东芯股份于8月31日公告称,拟与亨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道禾长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基金、其他投资主体、砺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之员工持股平台共同对外投资砺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砺算”),投资人合计投资金额约为5亿元。
?
其中,东芯股份拟通过自有资金人民币约2.11亿元向上海砺算增资,认购其新增注册资本约80.99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上海砺算约35.87%的股权。
?
公告显示,上海砺算主要从事多层次(可扩展)图形渲染GPU芯片的研发设计,坚持自研架构,产品可实现端、云、边的主流图形渲染和AI加速,对标主流GPU架构。
?
据悉,上海砺算的相关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个人电脑、专业设计、AIPC、云游戏、云渲染、数字孪生等场景,并非应用于大模型算力集群等相关场景,尚需要经过客户端产品认证、客户导入等环节。
?
?
格罗方德160亿美元扩建计划前景不明
近日,芯片制造商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宣布,已对其位于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县Fab 8工厂的员工进行了“调整”。尽管格罗方德正在斥资160亿美元扩建其位于马耳他和佛蒙特州伯灵顿郊外的旧芯片工厂,但具体裁员人数及受影响员工类型尚未明确。
?
格罗方德发言人Julie Moynehan在声明中表示,公司致力于通过提高效率和运营生产力,为长期增长做好准备,并将在关键战略领域继续招聘人才,同时对员工队伍进行调整以适应业务重点。格罗方德在全球拥有1.3万名员工,在亚洲和欧洲设有工厂。
?
此次并非格罗方德首次进行大规模裁员。2023年,该公司曾裁员800人,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5%,旨在削减每年2亿美元的成本。当时,Fab 8工厂有221人失业,背景是芯片需求下降,尤其在移动设备市场。
?
然而,当前芯片行业形势已有所好转。格罗方德第二季度业绩超预期,营收达17亿美元,利润为2.28亿美元。尽管如此,市场对其后续走向仍存疑虑。
?
?
乘联会崔东树:1月至7月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6%
近日,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在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带动下,2025年汽车生产1808万台,同比增11%。2025年1-7月的汽车行业收入59193亿元,同比增8%;成本52056亿元,增8%;利润2737亿元,同比增0.9%;汽车行业利润率4.6%,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5.9%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较1-6月的4.8%利润率有所下降。其中,7月的汽车行业收入8275亿元,同比增5%;成本7276亿元,增5%;利润293亿元,同比降17%;汽车行业利润率3.5%,环比6月下降明显,相较去年7月的4.4%也是下降。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总体表现不强,销售利润率仅有4.3%,较历史正常水平大幅下降。2025年7月份,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3.5%,达到近期低点。2025年1-7月份,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4.6%,好于2024年,仍处历史次低位。
?
他还在文中表示,各地大力度推动“两新”政策落地实施,有效释放内需活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果明显,但汽车行业效益改善明显落后其它消费品。随着国家反内卷工作持续推进,对改善行业利润的促进效果也已经有所体现。因此中央及各级政府积极稳定燃油车消费,推动报废更新的实施良好。期待车市油电同权推动油电同强,未来汽车行业总体形势必能持续稳中向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