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 补齐人才短板乃是当务之急

BFv1_robovideo ? 来源:YXQ ? 2019-07-12 09:4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未来的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将从基础教育改革开始,依托社会治理的力量逐渐构建形成人工智能教育生态。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才也在快速迭代转型,新时代呼唤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放眼全球,各国的人工智能人才都非常稀缺,人工智能公司ElementAI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AI人才报告》指出,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的数量不断攀升,但顶级人才仍然供不应求。

根据中国教育部门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补齐人才短板,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700亿

从市场规模来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到了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142亿元,同比增长27%。截止到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增长至217亿元,同比增长53%。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339亿元左右,比2017年增长56%,远高于全球17%的增速水平。

并预测在2019、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500亿元、710亿元。2015-202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4.5%。

2015-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中美差距较大。国外企业ElementAI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AI人才报告》显示,中国成为全球最“吸金”的国家。由于国内的创业环境、政府支持和大数据沉淀,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占到了全球的60%,吸引了较多拥有技术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发展。即便如此,中国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吸引方面仍然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数据显示,58%的中国高级研究员在美国攻读研究生,35%在中国读研究生,7%在其他国家(澳大利亚和英国)读研究生。

在毕业于美国院校的中国高级研究员中,78%留在美国研究机构工作,仅有21%回到中国研究机构工作。该报告还显示,全球吸引人工智能人才的国家中,排名前五的是美国、中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共占据了72%的人工智能人才。中国虽然位列前列,但数量上仅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培养模式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的“短板”。清华大学2018年6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的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都排名世界第一。的确,中国采用了“规模性生产”的人才模式,加快了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AI论文数量产出TOP10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但是,数量上的优势并不意味着质量上的价值。中国的顶级人工智能人才仅仅排在第六名,前面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在人才培养上,美国遥遥领先:44%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获得的,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约占11%,其后是英国(6%)、德国(5%)以及加拿大、法国和日本(均为4%)。

全球主要国家获得博士学位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历史上,中国人才培养偏向于应试教育,其弊端是束缚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这种培养体系下,容易培养出“半人”而非“全人”,对中国的科技领先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虽然,中国现阶段教育体系已经获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历史遗留问题仍需要长时间来消化,未来需要重视长期导向的基础型人才,为尖端人才的培养做“储备”。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未来发展分析

立足基础教育,进行深度省思与变革。《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7%。虽然相比于2015年的6.2%提升了2.27%,但国民的科学素养仍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与省思。中国人工智能人才要发展,国民的基本科学素质是根基,而素质的提升又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差异,不是体现在教材上,而是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未来的教育要注重启发式的培养,鼓励学生互动和质疑,突出创新思维的培养。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问题上,不仅要强化通识教育,更重要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2、其次,注重基础层面算法人才的培养,将计算机科学嵌入中小学生的必(选)修课之中,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计算机的学习与运用,强调在启发、互动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营造开放和宽松的创新环境,要真正成为人工智能人才大国,不仅需要培养一批本土的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同时还要集聚全世界的优秀人工智能人才,这就需要以环境为依托,需要通过政策导向与市场优化双管齐下,营造良好环境。

以新时代人才发展理念为引领,打造“政产学研商”联动发力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既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又承载着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依托社会治理的力量构建新时代人工智能教育生态。我国政府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视。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列为重点任务,并对人工智能相关教育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2018年,国家投入到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费用是2900亿元,而2019年的预算是3000多亿元。

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上刚刚起步,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迫切地需要高校积极发力,广泛开设人工智能专业。2018年,呼声极高的人工智能专业正式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取首批成立该专业资格。但由于尚处于试水阶段,仍面临着诸多未知与挑战,比如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太快,本科教育能否适应这种速度?是否需要细分研究方向?如何进行课程设置,等等。因此,我们建议:

1、将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要务设定为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把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深度强化学习等作为核心的知识体系,辅以大数据、云计算等课程,从而形成系统体系。

2、注重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培养与开发,目前全球共有30万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但只有不到1/3的人才在高校,而其中中国高校界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需要校企联动发力,在实践中结合理论弥补这一缺口。例如,百度自2018年5月起,就已连续举办4期深度学习师资培训班,累计培训教师超过400人次,内容涵盖学术交流、课程构建、实验实训、平台应用等教学环节,同时通过高校搭台、企业助力的方式,培养数据型和算力型高校稀缺人才资源。

3、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校企合作,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其一,校企携手合作,致力于改变高校人才滞后于企业发展的现状;

其二,企业技术赋能高校研究,助力产学研融合落到实处。例如,百度目前已经形成了囊括师资培训、课程共建、教材出版以及学生赛事等多个维度产学融合生态;腾讯以产业为驱动,将产业人才需求联合高校转化为专业设置,将企业职业标准转化为课程内容,将企业生产开发过程通过实训项目转化为教学过程;阿里参与的校企合作,则更侧重学术及研究,将真实的业务场景和全球院校的科研实力结合,是阿里校企合作的最大特色。

未来的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将从基础教育改革开始,依托社会治理的力量逐渐构建形成人工智能教育生态。这是一段漫长的道路,需要我国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08

    文章

    49125

    浏览量

    250433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

    文章

    8963

    浏览量

    140521

原文标题:[机器人频道|物联网]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人才缺口超500万,未来三大方面补齐短板问题

文章出处:【微信号:robovideo,微信公众号:机器人频道】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Gartner 发布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十大趋势

    本文来源:Gartner公司Gartner发布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AI)十大趋势。企业不应流连于夸大其词的宣传或陷入到过度炒作所带来的恐惧中,而是应该关注AI的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实际的经济效益
    的头像 发表于 06-30 11:20 ?589次阅读
    Gartner 发布2025年<b class='flag-5'>中国人工智能</b>十大趋势

    2025年度先导智算专项中国人民大学校内赛启动

    近日,“2025年度先导智算专项中国人民大学校内赛”正式启动。赛事以 “智能计算,智启未来” 为主题,旨在从系统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三大维度激发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潜能,培养面向未来的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6-06 13:54 ?437次阅读

    看点: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 富士康将在印度投资15亿美元

    给大家带来一些行业资讯: 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 黄仁勋在日前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比如在Anthropic、OpenAI或谷歌DeepMind公司里那里有很多人工智能研究人员都是来自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11:40 ?362次阅读

    中科曙光获评2025中国人工智能百强企业

    近日,中科曙光受邀出席“2025IT市场年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会上,赛迪顾问发布《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竞争力研究(2025)》,中科曙光凭借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长期实践以及为各行各业带来的独特价值,入选
    的头像 发表于 04-27 18:59 ?588次阅读

    亚马逊一年助力两百万人提升人工智能技能的关键洞察

    诸多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一大障碍。根据亚马逊云科技与全球领先的科技咨询公司Access Partnership的研究显示,73%的雇主认为拥有人工智能人才当务之急,而其中75%的雇主坦言难以找到合适人选。 ?
    发表于 04-21 15:17 ?711次阅读
    亚马逊一年助力两百万人提升<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技能的关键洞察

    中软国际教育亮相2025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

    近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校企融合专业委员会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支持的2025(第
    的头像 发表于 04-03 17:53 ?1013次阅读

    主线科技首席科学家连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

    近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近400位全国会员代表参加大会,顺利完成了第九届理事会和第二届监事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为下一个五年擘画新蓝图。
    的头像 发表于 03-19 14:21 ?526次阅读

    AI看点:中国AI人才缺口500人 政府工作报告:支持AI大模型广泛应用

    给大家带来一些AI消息: 中国AI人才缺口500人 在央视财经的一篇报道中提到,目前我国AI人才
    的头像 发表于 03-05 14:59 ?924次阅读

    云知声荣膺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榜单,云知声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卓越创新和智能体(Agent)商业化能力荣耀上榜。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0:02 ?535次阅读

    思必驰入选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榜单,该榜单旨在寻找最具价值的AI企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14:54 ?730次阅读

    燧原科技亮相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

    近日,燧原科技创新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石恒博士受邀在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的“AI芯片与智能计算创新生态”专题论坛上,发表了《面向AI芯片的高性能计算核领域特定语言探索》的主题演讲。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3:58 ?644次阅读

    理想汽车成为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官方唯一指定用车

    近日,“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24)”在北京海淀区隆重开幕。理想汽车作为大会官方唯一指定用车,为参会领导、院士和专家嘉宾们提供高品质、高标准的出行服务,为嘉宾们带来全方位极致的移动体验。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4:52 ?482次阅读

    华为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框架生态高速发展

    近日,昇思人工智能框架峰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召开,本次大会以“创新源动力,框架新选择”为主题,由昇思MindSpore开源社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及AITISA联合主办,旨在汇聚AI产业界、学术界力量,共建人工智能框架开源生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11:06 ?826次阅读

    2025 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 TOP 50 评选正式启动

    进一步强化了对AI及其相关产业的指引和投入,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 2024》研究显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400家,并构建起包括
    的头像 发表于 11-16 13:19 ?644次阅读
    2025 福布斯<b class='flag-5'>中国人工智能</b>科技企业 TOP 50 评选正式启动

    深开鸿助力启动“鸿蒙数字技能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强化数字人才队伍建设

    近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启动了鸿蒙数字技能人才专项培养计划,旨在加强对鸿蒙数字产业的人才支撑,锻造一支具备鸿蒙操作系统开发、应用与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数字技能人才队伍。深开鸿作为开源鸿蒙领域
    的头像 发表于 10-30 08:07 ?800次阅读
    深开鸿助力启动“鸿蒙数字技<b class='flag-5'>能人才</b>专项培养计划”,强化数字<b class='flag-5'>人才</b>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