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南京大学研发出量子无人机 能够保持两个空对地链路

Hf1h_BigDataDig ? 来源:yxw ? 2019-06-24 16:3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量子纠缠是目前为止可知的最安全通讯方式。

量子纠缠时,如果一个纠缠状态中的粒子被观测那么一定会导致这种纠缠态的坍塌,量子通信的安全就是使用了量子纠缠的这个特性实现的。

注:量子通讯(Quantum Communication)是指利用量子效应加密并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讯方式。量子通讯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验,并向实用化发展。高效安全的信息传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量子通讯具有高效率和绝对安全等特点,并因此成为国际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量子通讯是经典信息论和量子力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与成熟的通信技术相比,量子通讯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具有保密性强、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等特点。

量子纠缠通信在传输通道上也是绝对的安全,因为量子通信使用的是“量子通道”来进行信息传递的,每一对纠缠状态的粒子的“量子通道”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本不存在半道上信息被拦截或者被泄露的这样的风险。这就是量子通信的安全原理。

量子通讯简单的理解就是把一个物体微粒化,然后在另一处整合复原。而通过量子通讯卫星传输信息,能够彻底杜绝间谍窃听及破解的保密通信技术,抗衡外国的网络攻击,提升防御能力。

中国和欧洲的科学家目前正在开发基于卫星的量子网络,但是虽然量子卫星克服了远距离光子损耗问题,但是实时全方位覆盖和多节点建设的挑战仍然存在。比如低轨道卫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窗内与某些地面通信,另外太空发射的成本使得建立量子卫星网络相当昂贵。

无人机技术在南京大学的新突破

而最近,南京大学的无人机技术得到了突破性发展,为了弥补量子卫星通讯的不足,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尝试用无人机作为卫星和地面量子网络之间的关键节点。

研究团队一共16人,几乎都来自南京大学,涉及的机构包括固态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学院、工程管理学院等。

具体来说,他们测试了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能够保持两个空对地链路,每个大约100米长,甚至能下雨的夜晚接收和传输纠缠的光子。

如果成功,这种量子无人机将作为量子通信网络的载体,搭建无法攻破的通信传输体系。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八轴旋翼飞行器,飞机共有35千克,这里包括机载的量子通信系统。

经过实验发现,量子无人机一次可以在空中盘旋40分钟。并且能够维持两个空对地链路,每个大约100米长,还可以在白天、晴朗的夜晚,甚至在雨夜接收和传输纠缠的光子。

通过将这种便携式量子节点与现有卫星和地基节点连接起来,可以预期产生完全和广泛覆盖的量子网络。

通常情况下,光束衍射是自由空间量子网络的一个基本问题,其中衍射损耗占主导地位的是大距离,如卫星到地面的距离。然而,在基于无人机的网络中,可以应用多节点将长链路划分为较短链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无人驾驶飞机节点可以接收光子并将其重新发送到下一个节点以进行级联传输。

另一种布局方式是可以缩小量子通信系统的规模,从而适应局域量子网络的小型无人机。还可以将其放大,从而装载到高空无人机上,这些无人机会成为跨越数百公里的广域网中的节点。

总而言之,量子无人机网络或许会填补了卫星和地基量子网络之间的短板。

将面临多重挑战

部署无人机现在还面临多重挑战。例如,尽管该系统考虑到许多纠缠光子预计会在进出无人机的途中散落,吸收或以其他方式丢失,但无人机的量子通信系统可能会判断失误。比如说太阳的光线就像其中一些失去纠缠的光子。而这些错误可能会使用户过度自信,从而危及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无人机在低层大气中飞行,大气湍流是信号衰退的重要来源,但是无人机本身就是湍流的一个重要来源。这种无法避免的湍流可能会大大降低量子通信的性能。

尽管有缺点,来自德国的量子科学家Dmytro Vasylyev说,量子无人机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们可以作为“基于光纤的网络的低成本移动替代品”,还可以作为测试平台,帮助研究人员研究天气条件和其他大气影响对量子通信的影响。他说,这最终将为产生更好的基于卫星的量子通信作出巨大贡献。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无人机
    +关注

    关注

    231

    文章

    10903

    浏览量

    188206
  • 量子纠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8

    浏览量

    10324

原文标题:全球首架“量子无人机”从南京大学起飞

文章出处:【微信号:BigDataDigest,微信公众号:大数据文摘】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易灵思与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暑期课程圆满结课

    近日,由国产FPGA领军企业易灵思与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联合举办的“深度学习与硬件加速”暑期课程圆满结课。本次课程为期5天(7月7日至7月11日),面向大三本科生,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FPGA硬件加速与TinyML的前沿技术,培养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创新人才。
    的头像 发表于 07-17 11:33 ?1387次阅读

    思尔芯携手南京大学开展暑期协同课程,产教融合共育集成电路英才

    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暑期校企协同课程群启动仪式2025年6月23日,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暑期校企协同课程群启动仪式在苏州校区隆重举行。作为国内首家数字EDA供应商,思尔芯受邀深度参与此次校企合作,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6-25 20:05 ?533次阅读
    思尔芯携手<b class='flag-5'>南京大学</b>开展暑期协同课程,产教融合共育集成电路英才

    肇观电子无人机视觉避障模组量产交付

    无人机的世界里,视觉不仅定义了飞行的边界,更是智能决策的核心。肇观电子以其突破性的AI视觉芯片,赋予无人机前所未有的感知与认知能力。 基于肇观自研芯片的无人机视觉避障模组:
    的头像 发表于 05-06 15:11 ?828次阅读

    南京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正式揭牌成立

    2025年4月24日,由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简称“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与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共同举办的“南京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成立
    的头像 发表于 04-27 18:18 ?752次阅读
    <b class='flag-5'>南京大学</b>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正式揭牌成立

    南京大学与安科技成立FPGA创新教育联合实验室

    3月15日,在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告厅举办的2025电子信息实验技术教学建设研讨会上,安科技与南京大学迎来关键合作进展——“南京大学-上海安
    的头像 发表于 03-20 10:38 ?623次阅读

    《手把手教你做星闪无人机—KaihongOS星闪无人机开发实战》系列课程课件汇总

    —KaihongOS星闪无人机开发实战》系列课程,该课程与《手把手教你做PC—KaihongOS笔记本电脑开发实战》同步并行,两个系列课隔周交替播出。 《手把手教你做星闪无人机—KaihongOS星闪
    发表于 03-18 10:33

    无人机行业对温度冲击试验的需求及环境挑战

    如何有效地验证无人机在极端温度和气候变化下的表现,已成为无人机制造商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温度冲击试验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工具。通过模拟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应力测试,可以准确评估无人机
    的头像 发表于 02-16 14:53 ?748次阅读
    <b class='flag-5'>无人机</b>行业对温度冲击试验的需求及环境挑战

    植保无人机电池的选择和保养策略

    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让您的无人机续航无忧。以下,我们将从品牌选择和保养方法两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植保无人机电池的选择和保养策略。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10:06 ?1175次阅读

    中国移动与南京大学合作研发高保真2D数字人说话系统

    近日,中国移动宣布了一项重要合作成果——联合南京大学团队成功研发出高保真2D数字人说话驱动系统。 作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每年的客户服务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尽管智能语音客服已得到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11:32 ?1169次阅读

    南京大学研发水凝胶传感器动态保水新策略

    、电解质和弹性体复合材料,但仍存在 导电性下降、界面错位以及动态条件下对凝胶内部水分保护不足 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 南京大学薛斌、曹毅、王炜等 受到细胞膜结构的启发,开发了 一种自适应性脂质整合涂层(ALIBC),以增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10:22 ?909次阅读
    <b class='flag-5'>南京大学</b>:<b class='flag-5'>研发</b>水凝胶传感器动态保水新策略

    高帧频图像识别反无人机 慧视有办法!

    无人机的迅猛发展,使得无人机的反制技术也水涨船高,常见的有电子干扰、无人机识别对抗等。前者通过发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对无人机的通信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01:06 ?674次阅读
    高帧频图像识别反<b class='flag-5'>无人机</b>   慧视有办法!

    DIY了一台无人机,用全志T113芯片

    内存:内置128MB DDR 磁力计:IST8310 气压计:BMP388 IMU:BMI088 操作系统:全志Tina Linux 无人机自稳飞行功能测试 无人机通过飞控和WiFi模块结合,形成一
    发表于 11-13 09:43

    开源项目!DIY了一台无人机,用全志T113芯片

    Tina Linux 无人机自稳飞行功能测试 无人机通过飞控和WiFi模块结合,形成一SBUS接收机,来实现本地的数据传输与远程控制。 如下图中的画面所示,左侧是飞控通过WiFi与QGC连接后将
    发表于 10-22 13:50

    创新研究不停步,南京大学采购了南京大展的DZ-STA200同步热分析仪

    和研究,作为一款精密的检测仪器,能够为实验提供准确而全面的数据支持。这次南京大学多个校区选购了南京大展的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除了是对产品品质的认可,还为客户提
    的头像 发表于 09-09 13:50 ?585次阅读
    创新研究不停步,<b class='flag-5'>南京大学</b>采购了<b class='flag-5'>南京大</b>展的DZ-STA200同步热分析仪

    【品质见证,智慧之选】南京大学选购了南京大展仪器的差示扫描量热仪

    和实验水平。这次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采购了南京大展仪器的DZ-DSC300C差示扫描量热仪,此次采购标志着南京大学在新能源材料研究与开发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DZ-DSC3
    的头像 发表于 09-04 16:59 ?588次阅读
    【品质见证,智慧之选】<b class='flag-5'>南京大学</b>选购了<b class='flag-5'>南京大</b>展仪器的差示扫描量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