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郑建华院士:解读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

物联网之声 ? 来源:工程师曾暄茗 ? 2019-01-19 09:2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导读:人工智能领域涉及的安全问题较多,如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的安全,还包括一些伦理问题和隐私问题。人工智能主要是基于信息基础构建的一些应用,它离不开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传播。同时,人工智能领域的思想、方法、理论对信息安全也有很多的应用。

1、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曾经说过,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充分表达出了信息化与现代化、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同时,从新技术,比如“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到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都要以信息技术为引导,人工智能也是如此,通过一系列技术的创新,最终才能真正发展国家经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的发展,都需要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信息化是一个双刃剑,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安全问题,因此应当把信息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保密性、完整性、可用、可控和不可抵赖性是信息安全的五个基本属性。信息安全要实现的目标是,对信息的使用和处理均经过所有权人的授权、严格按所有权人要求、真实地顺畅地合理地进行。要经过所有权人授权,主要是指身份识别问题,身份是有所有权的,要经过授权对信息进行使用;在使用中是可读、可写还是可改,就需要按照授权人的授权要求进行;真实指信息的使用要真实,不是经过篡改或者伪造的,要保证其真实性;顺畅是指在信息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信息系统能够正常使用;合理性就是要理性使用,主要是对信息的管控,如要对有害信息进行有效治理。

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管理以及信息的处理和使用等环节中,都会涉及到安全问题。

信息采集主要是指控制问题,如是不是按照真实情况进行采集?采集数据过程中是不是是否严格遵守规定?

信息传输中要有效地进行保护,做好保密工作,要保证它的真实性不被篡改,保证传输过程的可靠性,能够抗干扰。

信息存储和管理,强调的是真实性和保密性,不会被篡改,不会被滥用。以后,很多的信息都会放在云上面,那么要如何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呢?要知道云的管理者是不可信的,每个用户的信息对他也要进行保密,因此说云的安全或大数据的安全,只是指存储和管理方面的安全。

那么在信息处理和使用中,就会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进行身份识别和权限的有效管理?最后,处理的结果要进行签名,保证它的真实性,同时可以对信息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追溯。

总之,信息安全不仅仅是在于信息本身的安全,信息的作用也不仅仅只是针对设备而言,它甚至延展到了人的身上,因此提高信息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2、人工智能应用的信息技术体系

当前社会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人工智能热潮,很多都是由于数据驱动,正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下,人工智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所以数据的安全、信息的安全贯穿着人工智能应用的过程中。

人工智能大体分为几个层面。

(1)感知层,各类传感器采集各类信息,也就是信息的采集,这涉及到很多安全问题。

(2)传输层,采集过程要进行处理,进行反作用,靠的是基础网络,涉及到传输过程的安全。

(3)数据层,可能进行数据汇聚,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协同,来产生新的知识和价值。

(4)应用层,也就是服与控制,提供服务,对终端进行反控制,类似一个循环吧,一个有机的循环回路。

3、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需求

人工智能的每一层都涉及到安全问题和数据安全问题。在身份识别认证中,人和设备是不是可信的,是不是有正当权限的人和设备。数据保护中,不管是传输还是存储过程,都要保证数据的可控性、真实性和可追溯。如果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被篡改了,那到最后通过算法推导出的结果,也必然是不真实和不可信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个问题,保证数据能够进行有效地汇聚,既要保证数据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够通过这种大数据的汇聚产生价值,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这里的安全问题也是现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4、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建设

安全问题在重视应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安全和应用建设的同步发展。

政府要主导,在人工智能应用中深入分析安全需求,进行顶层的设计,提出安全要求;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安全准入制度和检测评估方法、机制。

企业应该从感知、传输、分析协同、服务控制等方面建立一些安全标准。同时既要重视机制的保障还要重视技术的保障,使人工智能的应用和网络安全建设同步发展。

5、需要关注的网络安全技术

(1)身份识别和生物特征识别。身份识别的核心是密码技术,但对于轻量级设备、便携的智能设备而言,它们的计算能力还较弱,使用成熟的密码技术会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对原来的身份识别进行改造。生物特征识别也是如此,目前的生物识别技术还没有建立一个安全的逻辑链条。

(2)移动安全。现在各种智能应用的终端主要以手机为主,手机与PC机相比更不安全,因为手机更便捷、成本低、更新快,所以安全隐患更多,更难解决,建立体系建立难度更大。

(3)大数据安全。大数据安全比一般意义上的云安全难度更大,云安全主要是用户信息是放在云上,仅供用户使用,同时云的管理者是不能看到用户的信息。而大数据安全相对来说更加复杂,它是将很多用户的数据都放在云上,将不同用户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每个用户需要自己进行加密,否则无法保证数据的安全,但是加密之后如何让其他人使用,或在一定限度内实现共享,既要加密保护,又要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的融合和利用,这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加密检索,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的计算外包。

(4)系统脆弱性。目前网络攻防态势非常严峻,主要就是是利用信息系统,要知道现在的信息系统还不完善,具有脆弱性,将来人工智能应用也是一个程序、一段代码,如果出现严重漏洞,就会被恶意代码取得它的控制权,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系统的脆弱性也是网络安全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6、网络安全中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它在主动安全防护、主动防御、策略配置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当前仍旧处于探索阶段。比如基于神经网络,在入侵检测、识别垃圾邮件、发现蠕虫病毒、侦测和清除僵尸网络设备、发现和阻断未知类型恶意软件执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基于专家系统,在安全规划、提高安全运行中心效率、量化风险评估、威胁情报等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对网络空间安全带来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最后用张钹院士的一句话进行总结:网络安全促进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人工智能改变网络安全的未来!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信息安全
    +关注

    关注

    5

    文章

    683

    浏览量

    39815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487

    浏览量

    281322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09

    文章

    49160

    浏览量

    250690

原文标题:郑建华院士:解读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

文章出处:【微信号:szwlw26059696,微信公众号:物联网之声】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达实智能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

    近日,达实智能收到来自深圳上市公司协会颁发的证书,凭借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的实践成果,当选深上协“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16:36 ?221次阅读

    九联科技亮相惠州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

    领导小组办公室、惠州市人民政府指导,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主办,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惠州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承办。吸引了惠州市近20家本土企业参展,来自高校、研究机构、企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6-30 17:52 ?693次阅读

    南宁院士政治局人工智能讲课全文 专家观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下午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南宁同志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工作建议。 今天分享一个南宁
    的头像 发表于 05-11 16:49 ?306次阅读
    <b class='flag-5'>郑</b>南宁<b class='flag-5'>院士</b>政治局<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讲课全文  专家观点

    广电计量亮相2025年广州市人工智能与企业数据治理研讨会

    近日,由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会与广电计量承办的“千模智赋百业”2025年广州市人工智能与企业数据治理研讨会在广电平云广场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与
    的头像 发表于 03-25 11:44 ?531次阅读

    光峰科技任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3月20日,深圳上市公司协会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专委会正式成立,激光半导体技术领军企业光峰科技
    的头像 发表于 03-21 16:39 ?354次阅读

    广电计量中标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支撑项目

    近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支撑项目(2025年)成交单位的公告》,广电计量成功中标该项目,后续将为广州企业提升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的头像 发表于 03-07 09:32 ?539次阅读

    人工智能与计算产业生态峰会暨哈尔滨新质生产力峰会圆满落幕

    以“数智龙江·向新而行”为主题的人工智能与计算产业生态峰会暨哈尔滨新质生产力峰会成功举办。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1:18 ?617次阅读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理这些数据,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此外,嵌入式系统还可以为人工智能提供安全和隐私保护,避免数据泄露和攻击。总之,嵌入式系统和人工智能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许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嵌入式系统
    发表于 11-14 16:39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和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这些内容让我更加认识到,在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科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最后,通过阅读这一章,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对于能源科学的重要性。人工智能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阅读这一章后,我深感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结合正引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以下是我个人的读后感: 1. 技术革新与生命科学进步 这一章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加速生命科学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周末收到一本新书,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平台提供阅读机会。 这是一本挺好的书,包装精美,内容详实,干活满满。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这本书的第一章,作为整个著作的开篇
    发表于 10-14 09:12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分析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这主要得益于其开源性、灵活性和低功耗等特点。以下是对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的详细分析: 一、RISC-V的基本特点 RISC-V
    发表于 09-28 11:00

    人工智能ai4s试读申请

    目前人工智能在绘画对话等大模型领域应用广阔,ai4s也是方兴未艾。但是如何有效利用ai4s工具助力科研是个需要研究的课题,本书对ai4s基本原理和原则,方法进行描诉,有利于总结经验,拟按照要求准备相关体会材料。看能否有助于入门和提高ss
    发表于 09-09 15:36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活的世界? 编辑推荐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聚焦于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电子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五大领域的交叉融合,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和诸多实际应用案例,介绍了
    发表于 09-09 13:54

    报名开启!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将启幕,国内外大咖齐聚话AI

    呈现、产业展览、技术交流、学术论坛于一体的世界级人工智能合作交流平台。本次大会暨博览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府采购中心、广东省工商联、前海合作区管理局、深圳市工信局等单位指导,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主办
    发表于 08-22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