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美科学家研制新型相机可黑暗中拍3D照片

电子工程师 ? 来源:xx ? 2019-06-07 15:3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相机,能够在几乎完全漆黑的环境下拍摄3D照片。这种相机利用几乎不可见的物体反射的光子绘制3D图像。左图为利用当前技术捕捉的图像,右图为利用这种新型相机捕捉的图像 src="/uploads/allimg/181124/124102H36_0.jpg">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相机,能够在几乎完全漆黑的环境下拍摄3D照片。这种相机利用几乎不可见的物体反射的光子绘制3D图像。左图为利用当前技术捕捉的图像,右图为利用这种新型相机捕捉的图像

根据激光脉冲的光子从物体反射和被探测器记录所需的时间,这种相机能够了解被拍摄目标深度的信息

吉尔马尼等人研制的相机利用低强度的激光脉冲对物体进行扫描。激光脉冲持续发射,直至反射的光子被探测器捕捉到。借助于他们研发的算法,每一个被照亮的部位会对应所创建图像中的一个像素

这种相机采用的拍摄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删除为每一个像素探测单个光子时所进行的激光扫描产生的噪点。这一过程产生的最终图像要比其他技术更清晰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相机,能够在几乎完全漆黑的环境下拍摄3D照片。这种相机利用几乎不可见的物体反射的光子绘制3D图像。除了可用于研制新一代间谍相机外,这项技术还能让容易被亮光伤害的眼睛受益。

研究过程中,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黑暗中几乎不可见的物体反射的光子绘制物体的3D图像粒子拼接在一起。光线由相机内的固态检波器探测和记录。《自然》杂志报道称麻省理工学院的电子工程师阿赫米德-吉尔马尼和同事研发了一种算法,对光脉冲照射下一个物体临近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亮度较低的光线进行测量。吉尔马尼表示他们并非发明一种新型激光或者探测器,而是将他们的算法应用于一种可以在市面上买到的光子探测器。

吉尔马尼等人研制的相机利用低强度的激光脉冲对物体进行扫描。《科学》杂志报道称激光脉冲持续发射,直至反射的光子被探测器捕捉到。借助于他们研发的算法,每一个被照亮的部位会对应所创建图像中的一个像素。根据激光脉冲的光子从物体反射和被探测器记录所需的时间,相机能够了解被拍摄目标深度的信息。

这项技术当前被用于一些高科技装置,用于确定3D结构的特征。研究小组研发的算法能够利用只有其他光线探测器和测距技术所需数量百分之一的光子提供相同的信息。测距技术用于对目标区域进行远程测绘。由于激光产生的是单一波长的光线,这些图像是黑白的。不过,由于同时也反射激光的颜色,这一装置能够辨别出物体。科学家表示物体较为暗淡的区域往往需要更多光子照亮,而后发生反射。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3D
    3D
    +关注

    关注

    9

    文章

    2961

    浏览量

    111068
  • 相机
    +关注

    关注

    4

    文章

    1479

    浏览量

    54757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3D工业相机价格是?这种3D工业相机性价比最高

    3D 工业相机市场,一场价格与质量的博弈已然展开。企业在选择时面临着艰难困境,国际品牌筑起高高的价格壁垒,国产品牌又深陷低价低质的怪圈。我们该如何为打破这一局面?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11:25 ?111次阅读
    <b class='flag-5'>3D</b>工业<b class='flag-5'>相机</b>价格是?这种<b class='flag-5'>3D</b>工业<b class='flag-5'>相机</b>性价比最高

    迁移科技推出全新3D智能相机

    工业视觉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迁移科技正式发布全系升级的3D智能相机,将强悍算力直接嵌入相机内部,替代传统 “相机 + 工控机 + 显卡” 的系统架构。通过集成化设计,在空间节省、成本
    的头像 发表于 05-29 13:58 ?420次阅读

    3D AD库文件

    3D库文件
    发表于 05-28 13:57 ?5次下载

    2025年3D工业相机选型及推荐

    3D工业相机的选型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16:49 ?438次阅读
    2025年<b class='flag-5'>3D</b>工业<b class='flag-5'>相机</b>选型及推荐

    ?超景深3D检测显微镜技术解析

    为一个完整的三维模型。这种技术不仅提升了成像的精度,还大大扩展了显微镜的应用范围。 在材料科学领域,超景深3D检测显微镜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观察材料微观结构的强大工具。例如,在纳米材料的研究中,科学家可以
    发表于 02-25 10:51

    Captic借助奥比中光3D相机实现机器人高速拣选

    Captic,位于比利时的创新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检测系统帮助企业应对劳动力短缺的挑战。Captic凭借奥比中光3D相机开发先进AI视觉系统,进一步扩展了自动化应用的功能,不仅显著提升了工厂的生产效率,
    的头像 发表于 02-11 10:08 ?492次阅读

    SciChart 3D for WPF图表库

    SciChart 3D for WPF 是一个实时、高性能的 WPF 3D 图表库,专为金融、医疗和科学应用程序而设计。非常适合需要极致性能和丰富的交互式 3D 图表的项目。 使用我们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3:49 ?694次阅读
    SciChart <b class='flag-5'>3D</b> for WPF图表库

    AI 推动未来科学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科学大奖周

    科学家,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倾力打造兼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盛会。 未来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于 2016 年创设,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未来论坛是当前中国极具声望的民间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58 ?441次阅读
    AI 推动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大奖周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等企业助力下打造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41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对压力、摩擦力和应变三种力学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09:39 ?1.3w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科学
    发表于 10-14 09:21

    适用于3D机器视觉的高度扩展的TI DLP技术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适用于3D机器视觉的高度扩展的TI DLP技术.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8-23 09:57 ?0次下载
    适用于<b class='flag-5'>3D</b>机器视觉的高度<b class='flag-5'>可</b>扩展的TI DLP技术

    技术指南丨深视智能3D相机上下对射测厚操作流程

    深视智能激光三维轮廓测量仪上下对射测厚操作流程说明旨在协助用户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的传感器设备。①带圆孔定位上下测厚标定:基本流程:安装好相机,扫描标定块。在做完3D标定以后,相机的安装位置就不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8-12 08:37 ?1155次阅读
    技术指南丨深视智能<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相机</b>上下对射测厚操作流程

    上海科学家精准操控原子“人造”蓝宝石 为低功耗芯片研制开辟新路

    当芯片中的晶体管随着摩尔定律向纳米级不断缩小时,发挥绝缘作用的介质材料却因为厚度缩小而性能快速降低。如何为更小的晶体管匹配更佳的介质材料,成为集成电路领域科学家们的苦苦追寻的目标。 如今,中国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08-09 15:38 ?68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