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浅析英特尔10nm难产的深层原因

5RJg_mcuworld ? 来源:未知 ? 作者:胡薇 ? 2018-10-25 09:3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近日,SIA发了个耸人听闻的新闻,说intel放弃了10nm工艺的研发,当然这肯定是假消息就是了,今天intel也出面辟谣。不过相信很多人也会觉得奇怪,那边TSMC 7nm都量产了,三星也宣布风险试产了还上了EUV,为什么intel的10nm如此举步维艰?

去解释intel的10nm和TSMC/SAMSUNG 7nm之间实际上谁更先进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毕竟横竖intel的工艺又不会拿来代工对不……用不到的东西再好也和自己没啥关系,而且其实结论之前我在微博里也说过好几次。但intel在10nm上陷入这么大的困境,有着比较深远的技术考虑。

10nm其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因为如果按照正统(就是每一代全面缩减0.7x的工艺,只线宽的不算)工艺路线来看,在10nm前后需要做很多比较重要的决定,挑我们外行人能理解的有两个,第一个是是否引入EUV,第二个是如何处理高密度下第0层和第1层金属互联层(M0和M1)。一个一个来说。

EUV是目前很重要的技术,大家也经常会在各种新闻里看到EUV,但EUV其实并没有绝大部分人想象的那么重要,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当初为什么要引入EUV,是因为193nm光源传统上在90nm就会开始接近衍射极限,无法直接曝光,因此需要引入波长更短的EUV,用来制造更精细的电路。但是大家也看到了,EUV一直到现在的14nm,都没有成功导入到芯片制造工艺中,业界已经用193nm光源采用各种多次曝光的方式一路曝到了10nm甚至最新的TSMC 7nm。而公认的硅基半导体的物理极限大约在5nm左右,最乐观的到3nm也结束了,那么现在再导入EUV,其实你也只能用来用一代到两代,实质上EUV已经从“没有不行”的东西变成了“有了能省钱”的东西,重要性已经大大下降。第二方面,EUV只是光源,半导体工艺流程是非常复杂的,曝光只是其中——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环,简单来说,光有EUV并不能解决问题,并不是你能造出大功率EUV光刻机,就能去做7nm的芯片图样,就像你光有了镜头并不能拍出照片一样。

那么现在的EUV到底发展到什么阶段了,是不是可以在10nm或者10nm之后的节点真正的以更省钱的方式大批量制造芯片,是一个需要评估且非常影响技术路线选择的东西。三星比较头铁,为了EUV甚至放弃了7nm DUV的研发;TSMC则是两头下注,既做7DUV,又同步推进7EUV,intel这边的态度就比较神奇:看起来intel根本对EUV毫无信心,因为10nm上intel率先在业界使用了SAQP曝光技术,既自对准四重曝光。

SAQP是从SADP发展而来的技术,D自然就是二重。这是为了解决193nm工艺无法直接对短于波长一半图样进行掩膜曝光而发展的技术,此外还有被称之为Litho-Etch的多重曝光技术,目前主要是三星在使用。一般来说,芯片制造工艺上每一层图案,都需要一个掩膜,二重曝光下,一层图案需要两张,四重曝光自然就是四张,因此SADP和SAQP显然是非常影响成本的东西,当时EUV也正是希望可以通过降低波长从而避免多重曝光。目前TSMC的7nm工艺依然还在使用SADP,intel应该是第一个真正采用SAQP方式制造芯片的半导体厂商。SAQP一旦怼出来了,实际上193nm光源就已经可以用到半导体工艺的尽头,EUV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这隐藏着一个非常重大的猜测:intel可能打算彻底放弃EUV,因为也许在intel看来,EUV永远都不可能成熟到成本比SAQP都低。

结合之前一个新闻,intel减持了ASML的股票来看,也许真的是有这个可能。

第二个问题没有EUV这么好懂,需要对芯片有更加深入的一点点了解,那就是M0和M1的问题。在这个之前我想先提一提线宽的问题。所谓线宽就是你在工艺名字上看到的那个几nm的数字,这代表着这一代半导体工艺所制造的最细的线条的宽度。但是一个重大误区是线宽代表着密度,这是完全不对的:低线宽的技术的确意味着更小的晶体管,但并不意味着更小的晶体管间距,事实上intel 14nm工艺的间距就要比TSMC 10nm更小,而间距才是衡量密度的更直接的参数。谈到间距就不得不谈到接触孔,制作在硅片上的一个一个的晶体管,需要靠金属互联层才能组合成电路,而金属互联层需要通过接触孔,才能和晶体管产生电气上的连接,直接和晶体管连接的通常是第0层和第1层金属互联层。越密的晶体管,不仅需要更细的M0和M1走线,还需要更小的接触孔。当年业界在180~130nm时代将互联金属材料从铝改为铜时,原因之一也是铝金属无法兼容更小的接触孔。但铜和铝不一样,如果让铜直接和芯片接触,我记得是因为金属电位问题,会导致绝缘层被离子扩散导致污染的情况,因此对于铜互联的芯片,接触孔内部还需增加一层其他的金属作为保护层,这个保护层曾经一度相当复杂,但是目前大体上是以钽为主。然而到了10nm的时候,因为接触孔的宽深比进一步提升,钽的机械性能已经不足以保证良率,为此需要更换金属材质,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使用钌代替钽。

但钌的极限也不高,在7nm时,更小的接触孔甚至已经让制作保护层都非常困难,因此需要再次更换金属,甚至直接更换互联层金属,而这正是intel在做的事情:intel 10nm工艺的M0和M1已经彻底更换成了钴,完全放弃了铜。钴的硬度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是货真价实的“硬骨头”,但如果你需要进一步推进工艺线宽,用钴替代铜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且基本不存在绕过的可能。不仅如此,10nm工艺上intel还引入了COAG,即Contact On Active Gate,直接把接触孔打在了Gate的正上方,而不是传统上远离沟道的外侧,这个技术目前也是业界首家。

在10nm上intel还有其他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在沟道底部打入小块SiGe来做局部应变硅。但基本上已经可以看出为何别家7nm做的风生水起,intel 10nm走的举步维艰,总结下来就是,intel看不到EUV的希望,打算靠传统工艺一路走到半导体的尽头,而10nm则是这个计划的实验平台,intel在10nm节点上一次性引入了诸多一直可以用到5nm甚至3nm的技术,打算通过放弃一代工艺量产时间作为代价,一次性打通通往末日的尽头。步子太大,以至于intel也扯到了蛋,但一旦10nm成功量产,原则上说intel就直接具备了制造5nm芯片的所有技术,而其他的几个制造商,目前还没开始真正的啃硬骨头,虽然看起来顺风顺水,线宽数字一路推进,但未来会不会遇到难以逾越的大坑就天知道了。

但intel表示10nm进展顺利,预计在2019年可以实现量产上市。现在再来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感觉?当然我并不是半导体业内,上面的东西完全有可能出现本质上的错误,这只是我目前为止对于看到的信息的个人理解,如有错误实属正常,莫怪。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英特尔
    +关注

    关注

    61

    文章

    10205

    浏览量

    175042
  • 10nm
    +关注

    关注

    1

    文章

    164

    浏览量

    30289

原文标题:英特尔10nm难产的深层原因解析

文章出处:【微信号:mcuworld,微信公众号:嵌入式资讯精选】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世纪大并购!传高通有意整体收购英特尔英特尔最新回应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9月21日,《华尔街日报》发布博文称,高通公司有意整体收购英特尔公司,而不是仅仅收购芯片设计部门。“最近几天,高通已经接触了芯片制造商英特尔。”报道称,这笔交易还远未
    的头像 发表于 09-22 05:21 ?3747次阅读
    世纪大并购!传高通有意整体收购<b class='flag-5'>英特尔</b>,<b class='flag-5'>英特尔</b>最新回应

    请问OpenVINO?工具套件英特尔?Distribution是否与Windows? 10物联网企业版兼容?

    无法在基于 Windows? 10 物联网企业版的目标系统上使用 英特尔? Distribution OpenVINO? 2021* 版本推断模型。
    发表于 03-05 08:32

    英特尔?独立显卡与OpenVINO?工具套件结合使用时,无法运行推理怎么解决?

    使用英特尔?独立显卡与OpenVINO?工具套件时无法运行推理
    发表于 03-05 06:56

    英特尔任命王稚聪担任中国区副董事长

    英特尔公司宣布,任命王稚聪先生担任新设立的英特尔中国区副董事长一职。王稚聪将全面负责管理英特尔中国的业务运营,直接向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
    的头像 发表于 03-03 10:54 ?579次阅读

    英特尔推出全新英特尔锐炫B系列显卡

    英特尔锐炫B580和B570 GPU以卓越价值为时新游戏带来超凡表现。 ? > 今日,英特尔发布全新英特尔锐炫 B系列显卡(代号Battlemage)。英特尔锐炫 B580和B570
    的头像 发表于 12-07 10:16 ?1478次阅读
    <b class='flag-5'>英特尔</b>推出全新<b class='flag-5'>英特尔</b>锐炫B系列显卡

    英特尔换帅 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帕特·基辛格)正式退休

    2024年12月1日,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帕特·基辛格)正式退休,并辞去公司董事会职务。基辛格在英特尔公司供职长达40余年,于1979年加入。在2021年,基辛格成为英特尔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4:58 ?965次阅读

    英特尔CEO Gelsinger宣布退休

    近日,英特尔公司宣布其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即将退休。这一消息发布后,英特尔的美股在盘前交易中上涨了近4%。同时,英特尔宣布任命Zinsner和Johnston Holthaus为临时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10:55 ?667次阅读

    美国政府拟增援英特尔

    据外媒报道,为了避免英特尔的财务继续恶化,华盛顿已在考虑可能的援助方案;其中一种可能的方案是英特尔芯片设计业务与其他同行公司合并,比如AMD、Marvell等这些同行。 据悉,英特尔近年来投入大笔
    的头像 发表于 11-04 15:08 ?679次阅读

    英特尔考虑出售Altera股权

    近日,英特尔(Intel)正积极寻求出售其可编程芯片制造子公司Altera的股权,并考虑引入战略投资或PE投资。据悉,英特尔对Altera的估值约为170亿美元,而英特尔于2015年以16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家公司。
    的头像 发表于 10-21 15:42 ?916次阅读

    刚刚!英特尔最新回应

    10月17日消息,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文,披露英特尔产品安全漏洞问题频发、可靠性差、监控用户、暗设后门等问题,“建议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该协会表示,从2023年开始,英特尔CPU
    的头像 发表于 10-17 17:35 ?647次阅读
    刚刚!<b class='flag-5'>英特尔</b>最新回应

    英特尔至强品牌新战略发布

    品牌是企业使命和发展的象征,也承载着产品特质和市场认可。在英特尔GTC科技体验中心的英特尔 至强 6 能效核处理器发布会上,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首席市场营销官Brett Hannath宣布推出全新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0-12 10:13 ?895次阅读

    面对高通收购,Apollo 50亿美元投资,你该买入英特尔股票吗?

    来源:猛兽财经? 作者:猛兽财经 猛兽财经核心观点: (1)Apollo将对英特尔进行大笔投资。 (2)高通也正在就收购英特尔进行接洽。 (3)这些都是对英特尔扭亏为盈充满信心的迹象。 (4)猛兽
    的头像 发表于 09-25 16:34 ?561次阅读
    面对高通收购,Apollo 50亿美元投资,你该买入<b class='flag-5'>英特尔</b>股票吗?

    曝Apollo拟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

    资产管理巨头Apollo近日透露出对科技巨头英特尔的浓厚兴趣,计划进行一笔高达50亿美元的股权投资,这一数字约占英特尔当前市值(931.9亿美元)的5.4%,彰显了Apollo对英特尔战略转型蓝图的高度认可与信心。此消息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9-24 11:38 ?639次阅读

    英特尔IT的发展现状和创新动向

    AI大模型的爆发,客观上给IT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作为把IT发展上升为战略高度的英特尔,自然在推动IT发展中注入了强劲动力。英特尔IT不仅专注于创新、AI和优化,以及英特尔员工、最终用户和
    的头像 发表于 08-16 15:22 ?998次阅读

    英特尔1.8nm成功点亮!

    进行芯片开发。此外,使用该制程节点的两款英特尔重要产品也已经完成设计,这对于当前困难重重的英特尔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英特尔日前宣布,基于Intel 18A(1.8nm)制程节点打造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8-08 14:51 ?55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