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出任首席科学家!李嘉诚投资AI芯片企业耐能挖来高通前高管

章鹰观察 ? 来源:新智元 ? 作者:新智元 ? 2018-07-17 10:3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专注于终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新创公司耐能智慧(Kneron)7月16日宣布前高通多媒体研发部门总监李湘村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李湘村将领导公司新解决方案团队,负责先进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加速大中华市场布局。

专注于终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新创公司耐能智慧(Kneron)今日宣布延揽前高通多媒体研发部门总监李湘村担任首席科学家。

李湘村于高通任职17年,领导多媒体研发团队,开发手机平台上的多媒体应用与系统架构。

除了高通之外,他曾在展讯(Spreadtrum)任职副总裁、朗讯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担任研发与管理职务,以及在华为与Vivo的研发中心担任技术主管。在多媒体、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拥有超过70余项国际专利,先后在国际重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李湘村带领清华高材生组成的新解决方案团队

李湘村将筹组的新解决方案团队,成员包括Kneron顶尖研发和产品人员,均为清华大学毕业的优秀人才,专业领域涵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团队成立目标除了加速产品研发效率之外,还包括研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技术,同时连结大中华市场,找寻潜在合作机会的研究机构与企业团队。该团队成员目前包括:

史弋宇:史弋宇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他现任圣母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电子系终身副教授,以及该校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新型可持续人工智能产学研究中心主任。史弋宇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人工智能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实现以及医疗领域的相关应用。

沈聪:沈聪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加入了美国高通公司研究开发部。他于2015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担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尤其是强化学习。

陈云刚:陈云刚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加入朗讯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贝尔实验室从事通信设备的软件研发。随后在三星电子韩国研发中心通信网络事业部任职11年,从事中小型通信设备的嵌入式软件系统设计。他目前担任Kneron于珠海分公司的负责人,主导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智能家居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的专案与相关新产品开发。

谢必克:谢必克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子工程系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他于2010年加入了美国美满科技公司(Marvell) 中心研发部门并于2013年升任系统架构部门技术主管。他曾负责12G到128G SerDes高速串口IP的系统设计与算法研发,以及手机平板触控芯片的系统设计和研发。

获李嘉诚、阿里巴巴投资,耐能融资超3300万美元

Kneron于2017年11月完成A轮融资,投资者包含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Alibaba Entrepreneurs Fund)、中华开发资本国际(CDIB)、奇景光电(HimaxTechnologies, Inc.)、高通(Qualcomm)、中科创达(Thundersoft)、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 的子基金Cloudatlas,以及创业邦。

2018年5月31日,Kneron完成由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领投的A1轮融资。截至目前为止,Kneron获得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3300万美元。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高通
    +关注

    关注

    78

    文章

    7630

    浏览量

    193486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6

    文章

    35258

    浏览量

    256497
  • AI芯片
    +关注

    关注

    17

    文章

    1990

    浏览量

    3599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书籍评测活动NO.64】AI芯片,从过去走向未来:《AI芯片:科技探索与AGI愿景》

    Interphase任职多年,并在一家世界500强大型高科技企业担任首席科学家,曾任上海通信技术中心CEO,两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他长期致力于半导体芯片的研究与开发,参与并领导了
    发表于 07-28 13:54

    复星医药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技术赋医疗撰写场景 助力科学家效率跃升

    进程。通过“临床试验报告一致性检查”和“研发文献翻译”两大功能,复星医药可解放科学家生产力,使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核心工作。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加持下,“临床试验报告一致性检查”可覆盖研究人员90%的撰写场景,工作效率提升70%;而在“研发文
    发表于 07-14 14:16 ?871次阅读

    NVIDIA RAPIDS cuDF如何赋AI加速数据科学

    随着 AI 正帮助各行各业推动创新和提高效率,基于海量的高质量数据来训练各种模型是充分发挥 AI 应用潜力的必经之路,正因如此,数据科学家们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工作负载需求,迫切需求寻找高效趁手的工具以应对挑战。
    的头像 发表于 01-24 09:26 ?659次阅读

    英特尔Xeon首席架构师加盟

    通公司近日宣布,英特尔Xeon服务器处理器首席架构师Sailesh Kottapalli已正式加入通,并担任高级副总裁一职。此举被视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15:30 ?528次阅读

    亮相CES 2025,展示端侧AI最新成果

    2025年1月7日至10日,全球瞩目的消费类电子展“CES 2025”在美国盛大举行,作为边缘AI行业的领军企业,正式亮相此次盛会(展位号:North Hall #9071)。 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1-08 14:58 ?865次阅读

    谢东博士加盟北电数智,出任首席技术官

    近日,北电数智宣布了一项重要的人事任命,IBM原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谢东博士正式加入该公司,并出任首席技术官一职。 谢东博士在IBM任职期间,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深厚的行业经验,赢得了广泛
    的头像 发表于 01-03 10:50 ?569次阅读

    通任命新首席技术官

    通公司近日正式宣布了一项重要的人事变动决定。Baaziz Achour博士将被任命为通技术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接替现任的James Thompson博士,该任命将于2025年2月3日正式生效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13:52 ?624次阅读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44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b class='flag-5'>AI</b>,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蚂蚁集团收购边塞科技,吴翼出任强化学习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学习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令人瞩目的是,边塞科技的创始人吴翼已正式加入该实验室,并担任首席科学家一职。 吴翼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对这一变动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自己最近接受了蚂蚁集团的邀请,负责大模型强化学习领域的研究工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1:14 ?1639次阅读

    通发布《2023通中国企业责任报告》

    不久通公司发布《2023通中国企业责任报告》,这是通连续第九年发布其中国区企业责任报告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11:18 ?850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学习心得

    和数量直接影响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质量控制在AI for Science中至关重要。此外,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也促使科学家从传统的假设驱动转向更加灵活和开放的研究方法
    发表于 10-14 09:16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效率,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精确度。例如,在生物学领域,AI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识别基因序列中的关键变异,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2. 跨学科融合的新范式 书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促进了多个
    发表于 10-14 09:12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这本书便将为读者徐徐展开AI for Science的美丽图景,与大家一起去了解: 人工智能究竟帮科学家做了什么? 人工智能
    发表于 09-09 13:54

    上海科学家精准操控原子“人造”蓝宝石 为低功耗芯片研制开辟新路

    芯片中的晶体随着摩尔定律向纳米级不断缩小时,发挥绝缘作用的介质材料却因为厚度缩小而性能快速降低。如何为更小的晶体匹配更佳的介质材料,成为集成电路领域科学家们的苦苦追寻的目标。 如
    的头像 发表于 08-09 15:38 ?68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