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山东华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其运行可靠性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与公共安全。充电桩电缆及连接部位因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易因绝缘老化、接触不良或机械应力引发局部放电(简称“局放”)。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暂态地电压(TEV)技术的充电桩电缆局放监测方案,为新能源充电设施提供“预防性维护”技术支撑。
一、充电桩电缆局放的风险与挑战
充电桩电缆接头、终端等部位是绝缘薄弱环节,长期运行中易因以下原因引发局放:
环境因素:户外充电桩面临高温、潮湿、污秽积累,降低绝缘性能;
机械应力:电缆反复弯曲或振动导致导体与绝缘层间隙;
安装工艺:接头压接不牢或密封不良引发电场畸变。
局放初期表现为微小放电,但会逐步腐蚀绝缘材料,最终可能引发短路、起火等严重故障。传统人工巡检依赖定期停电测试,效率低且无法实时捕捉瞬时放电信号。

二、暂态地电压(TEV)检测原理
暂态地电压(Transient Earth Voltage, TEV)技术通过检测设备外壳或接地线上的高频电压脉冲定位局放源。其原理如下:
局放电磁波传播:电缆内部局放产生高频电磁波,沿导体传播至设备外壳;
缝隙耦合:电磁波通过外壳缝隙或非金属连接部位耦合至外部,形成暂态地电压信号;
信号采集与分析:TEV传感器捕捉该信号,通过频谱分析、阈值判断等算法过滤干扰,定位放电位置并评估严重程度。
TEV技术优势包括:
非侵入式检测:无需停电或拆解设备,支持在线监测;
灵敏度高:可检测到微弱放电;
抗干扰能力强:通过频段选择与算法优化,有效过滤开关操作、无线电干扰等噪声。

三、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
1. 硬件部署
在充电桩电缆接头、终端外壳或接地线处安装TEV传感器,通过屏蔽电缆将信号传输至监测终端。终端设备需具备:
宽频带信号采集;
数字滤波与噪声抑制算法;
2. 软件平台
搭建基于云计算的监测平台,功能包括:
实时显示局放幅值、频次与波形;
生成趋势图与健康评估报告;
设置多级报警(预警、告警、紧急),通过短信/APP推送通知。
3. 安装与调试
传感器安装需避开强电磁干扰区域,并确保与设备外壳良好接触。调试阶段需模拟局放信号,验证系统灵敏度与报警逻辑,确保数据准确性。
四、应用案例与效果
实验模拟充电站对120kW直流充电桩部署TEV监测方案后,成功捕捉到某电缆终端处的异常TEV信号。发现终端绝缘层因长期受热出现龟裂。数据显示,该方案可提前预警绝缘劣化趋势,将设备故障率降低。

五、选型建议与成本分析
充电桩运营商选择监测方案时,需重点考虑:
传感器性能:选择频响范围覆盖广、灵敏度高;
防护等级:户外设备建议选择满足防护等级要求的传感器;
系统兼容性:确保监测平台可集成至现有充电运营管理平台;
六、结语
基于暂态地电压技术的充电桩电缆局放监测方案,为新能源充电设施提供了“预防性维护”的技术手段。通过实时捕捉绝缘劣化信号,运营商可实现从“被动抢修”到“主动运维”的转型,在保障充电安全的同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综合运维成本。随着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该方案将进一步与智能诊断、数字孪生等技术结合,为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
新能源
+关注
关注
27文章
6324浏览量
110638 -
电缆
+关注
关注
18文章
2937浏览量
56654 -
充电桩
+关注
关注
153文章
2786浏览量
8742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