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认识探头的延时

广州德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2025-08-26 17:0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探头的延时是指信号从被测点传输到示波器输入端的时间间隔,即信号经过探头的探针、传输电缆、内部电路等路径后,到达示波器采样系统的总时间延迟,(以下讨论低速信号情景,忽略示波器通道间ps级的延时误差)。不同型号的探头延时存在差异,尤其是有源探头和无源探头混用,相对延迟较大时,会在示波器上看到波形错位现象。

a783d94e-825b-11f0-9080-92fbcf53809c.png

图1 有源探头(CH1)与无源探头(CH2)同时测量10MHz正弦波时出现错位现象


影响探头延时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连接线的材质、长度、探头的内部电路等,在进行多通道同步信号测量时,需先测量不同探头的相对延时,对于高速信号(如高频脉冲、高速数字信号等)的多通道同步测量,除了探头本身的延时差异,示波器自身通道间的固有延时也需关注,以免影响信号的特性分析。

a793fb12-825b-11f0-9080-92fbcf53809c.jpga7bbdd6c-825b-11f0-9080-92fbcf53809c.jpg

可以选择信号发生器产生快沿脉冲信号或者示波器自带的方波信号测量不同探头的相对延时,一般在示波器的前面板处有校准信号输出端,会输出校准方波,可用于示波器探头的校准。只需要将探头同时接入同一信号源,可以通过调整光标进行手动测量两通道波形的时间差,也可以使用测量功能中的上升沿/下降沿延迟测量,自动识别两个通道信号的特征点并计算时间差。图中被测信号由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1kHz,峰峰值1Vpp的方波,用光标手动测量波形的上升沿延迟为11.2ns,自动测量上升沿延迟为10.2ns,代表双通道间信号的相对延时。

a7da8d52-825b-11f0-9080-92fbcf53809c.png

图2 不同探头测试同一方波对比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示波器
    +关注

    关注

    113

    文章

    6821

    浏览量

    191089
  • 延时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09

    浏览量

    26005
  • 探头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306

    浏览量

    43048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文带你认识柔性电流探头(罗氏线圈)

    本帖最后由 Electricplayer 于 2023-12-28 15:40 编辑   柔性电流探头(罗氏线圈)是什么?   柔性电流探头(罗氏线圈)是一种用于测量电流的设备,它基于法拉第
    发表于 12-28 10:57

    示波器探头的重要性,你了解多少?

    延时。例如,1m左右的探头电缆,大概会有5ns的延时。对于10MHz的信号,这会造成大概20°左右的延时。电缆越长,会导致相位信号延迟越长。而这个
    发表于 02-14 12:16

    利用TDR (时域反射计)测量传输延时

    利用TDR (时域反射计)测量传输延时 随着时钟速率的提高,利用高速示波器有源探头测量延时的传统方法很难获得准确结果。这些探头成为高速信号
    发表于 03-17 08:42 ?2235次阅读
    利用TDR (时域反射计)测量传输<b class='flag-5'>延时</b>

    差分探头的具体用法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差分探头

    其实大多数人对差分探头认识还是不够全面,如今计算机,通讯,消费类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信号传输不断提高。 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说说差分探头具体是用法和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差分探头
    发表于 03-25 14:30 ?5959次阅读

    关于示波器探头的11个错误认识

    误解1. 100 MHz 的“信号”,使用 100 MHz 的示波器探头。 示波器探头带宽与配合它们使用的示波器带宽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规定,即产品响应的 -3dB 点。举例来说,如果使用 100
    发表于 12-15 15:17 ?1790次阅读

    10x无源探头正确使用方法介绍

    10x无源探头是我们最常使用的探头,几乎每个示波器都标配这种探头,但是即使这样,我们对它的认识上还是存在很多误区,并且错误的使用,导致测试结果的不准确,本文将介绍如何避免常见错误,并最
    的头像 发表于 04-06 16:06 ?4928次阅读
    10x无源<b class='flag-5'>探头</b>正确使用方法介绍

    该如何测量示波器差分探头延时

    探头的种类很多,其中?压差分探头在开关 应?中?分?泛,那么示波器差分探头延时如何测量?今天安泰维修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的头像 发表于 10-14 15:50 ?1812次阅读

    PRBTEK分享正确使用10x无源探头的方法

    10x无源探头是我们最常使用的探头,几乎每个示波器都标配这种探头,但是即使这样,我们对它的认识上还是存在很多误区,并且错误的使用,导致测试结果的不准确,本文将介绍如何避免常见错误,并最
    的头像 发表于 01-12 15:48 ?1733次阅读
    PRBTEK分享正确使用10x无源<b class='flag-5'>探头</b>的方法

    科普高压差分探头如何进行延时测量

    使用示波器进行测量时,选择合适的差分探头可以增加和改进测试的准确性。选择差分探头时,应保证其有足够的带宽供应用测量使用,至少其带宽值不应小于示波器的带宽值。其次,应保证其最大差分电压大于要求的测量范围,共模抑制比满足测试要求。
    的头像 发表于 02-07 12:36 ?1773次阅读
    科普高压差分<b class='flag-5'>探头</b>如何进行<b class='flag-5'>延时</b>测量

    示波器差分探头延时的测量

    在用示波器进行测量时,选择正确的差分探头可以提高和改善测试的精准度。在选择差分探头的时候,应确保其具有充足的带宽进行应用测量,至少其带宽值不应该小于示波器的带宽值。其次,应确保其最大差分电压大于需要
    的头像 发表于 01-07 09:50 ?1929次阅读
    示波器差分<b class='flag-5'>探头</b><b class='flag-5'>延时</b>的测量

    示波器电流探头延时的测量

    示波器标配的探头只能测量电压,事实上示波器本身也是只能测量电压的。如果要测量电流,就必须选用电流探头,而电流探头实际上也是将电流信号转换成了电压信号传输给了示波器,相当于是一个传感器。选用电流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11:02 ?2233次阅读
    示波器电流<b class='flag-5'>探头</b><b class='flag-5'>延时</b>的测量

    ?示波器电流探头延时如何测量

    示波器的标配探头只能测电压,实际上示波器本身只能测电压。如果要测量电流,就必须选择电流探头,电流探头实际上是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传输给示波器,相当于一个传感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9-04 11:38 ?1445次阅读
    ?示波器电流<b class='flag-5'>探头</b><b class='flag-5'>延时</b>如何测量

    理想探头探头的实际特征讨论(下篇)

    电阻、电感和电容 (R, L 和 C) 单元组成的电路。 首先,必需认识到,即使探头只是一段简单的导线,但探头仍可能是一条非常复杂的电路。对 DC 信号 (0Hz 频率 ),探头表现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3-18 11:34 ?615次阅读
    理想<b class='flag-5'>探头</b>和<b class='flag-5'>探头</b>的实际特征讨论(下篇)

    示波器电压探头原理详解

    示波器电压探头作为连接被测电路与示波器输入端的关键电子部件,对于电路信号的分析和测量至关重要。其工作原理涉及到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以及测量技术等多个领域。本文将对示波器电压探头的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的头像 发表于 05-14 17:01 ?2054次阅读

    示波器差分探头延时测量:从理论到工程实践的关键解析

    示波器差分探头延时的测量是高速信号分析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时域测量法或频域测量法,可以准确计算探头延时,从而优化测量结果。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影响延时
    的头像 发表于 04-14 16:59 ?538次阅读
    示波器差分<b class='flag-5'>探头</b><b class='flag-5'>延时</b>测量:从理论到工程实践的关键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