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以“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为突破口,开设《电子技术实习-智能手套》必修课程,将前沿柔性电子技术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
课程依托梦之墨科技提供的T Series PCB快速制板系统与SMART800 PCB高速印刷系统,带领学生完成智能手套从设计到功能验证的全流程开发,最终实现对机械臂的精准控制,为高校工程教育注入创新活力。
01课程开展
以“柔性电子+智能控制”赋能工程实训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使用电子增材制造技术制作柔性传感器,并应用于智能手套,实现手指运动的实时监测,同时将传感器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手套对远程机械手爪的无线遥控。
课程以“理论+实践”模式推进,共计72学时,围绕柔性电子知识学习、智能手套电路设计与制作展开教学。课程伊始,学生们深入学习柔性电子知识,了解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随后,在梦之墨 T Series设备与SMART800设备的助力下,开启柔性手套及主控电路的设计及制作。
02课程亮点
“硬科技+新工科”实现课堂教学新模式
01.新技术拓展柔性电子教学
通过本课程深入学习智能感知系统,并应用电子增材制造技术实现柔性传感器的制作,学生将综合运用智能感知技术与柔性电子技术,开发与设计先进的智能传感系统,为未来的智能控制、人机交互等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02.新设备实现电路快速制作
通过梦之墨两台设备现场实现“软(柔性手套)硬(控制板)”电路的快速制作;
03.多学科知识促进学科融合
课程在《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了智能感知、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
04.从课堂到产业的创新闭环
通过72课时的努力,同学们在课堂中实现手套控制机械臂完成抓取、搬运等复杂动作。项目成果表现优异,充分验证了柔性电子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03课程拓展
深化校企合作,创新课程体系
北京科技大学的智能手套课程,是创新教育的成功实践。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的加持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探索柔性电子的奥秘,在创新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梦之墨也将持续探索柔性电子领域,开发更多创新课程体系,持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随着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对课程体系的引入,以柔性电子为代表的新制造技术将重塑中国工程教育图谱。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68文章
53295浏览量
770224 -
pcb
+关注
关注
4372文章
23553浏览量
411963 -
增材制造
+关注
关注
0文章
268浏览量
13113
原文标题:北京科技大学创新课程案例:智能手套驱动机械臂,柔性电子技术赋能新工科教育
文章出处:【微信号:梦之墨Dreamink,微信公众号:梦之墨Dreamink】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梦之墨电能检测模块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

梦之墨圆满完成2025大学生工创赛省赛支持工作
梦之墨电子增材制造设备创新应用案例
电子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教育
梦之墨以创新技术推动电子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梦之墨PCB快速制板系统荣获“1字标”产品认证



柔性印刷电子产业新蓝图 | 绿展科技推出印刷电子技术制造的皮肤护理领域新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