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基带信号无法离开导线,也难以跨越空间。射频系统的职责,是把原始信息嵌入到频率足够高的载波里(通常从数百千赫到数百吉赫),以便电磁波能脱离导线束缚,完成远距离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为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在硬件层面完成六类功能:
载波产生与信息嵌入
? 功能单元:压控振荡器(VCO)、锁相环(PLL)、正交调制器(I/Q Modulator)等。
? 设计目标:输出频点可编程、相位噪声低、调制误差小,保证信息能被“干净”地搬到指定频段。
能量提升
? 设计目标:在接收链路中把微伏级信号放大到可检测电平而不引入明显噪声;在发射链路中把毫瓦级信号推到瓦级,以克服路径损耗。
频域筛选
? 功能单元:各类滤波器(LC、SAW、BAW、微带)、双工器、开关滤波器组。
? 设计目标:只让目标信道通过,抑制邻道、镜像、谐波及其他无用分量,降低系统干扰预算。
能量搬运与接口匹配
? 功能单元:微带线、带状线、同轴线、巴伦、匹配网络。
? 设计目标:把放大后的能量高效、低反射地送到天线端口;同时把天线接收到的能量无损地送到接收前端。
频率搬移
? 功能单元:混频器、本振链路。
? 设计目标:将射频频谱搬至中频或直接零中频,以便后续数字化处理;或反向将基带信号搬回射频以便发射。
电磁波与导行波的互换
? 功能单元:天线及其馈电结构。
? 设计目标:把导行波转换为空间波,或把空间波转换为导行波,兼顾方向图、效率、带宽与尺寸。
射频系统的本质特征
概括来说,射频系统是在波长与电路尺寸可比拟的条件下,通过操控电磁场,实现信息的高效、低损、低扰动搬运。每一次搬运都伴随能量、频谱与时间的重新分配。
对信号完整性的主要破坏因素
线性失真
? 幅度平坦度不足:不同频率增益差异导致波形包络失真。
? 群时延波动:相位斜率不一致,宽带数字信号产生码间干扰。
非线性失真
? 谐波与杂散:放大器、混频器产生整数倍或分数倍频分量。
? 互调产物:多载波场景下出现新的频率分量,落入接收带内。
? 增益压缩与相位偏移:大信号时放大器增益下降,调制矢量偏离理想位置。
? 频谱再生:邻近信道功率比(ACPR)恶化,干扰邻道用户。
噪声
? 闪烁噪声:低频段1/f特性,恶化近载波相位噪声。
? 相位噪声:振荡器随机抖动,降低调制精度及邻道选择性。
干扰与耦合
? 外部电磁干扰:来自同频或邻频发射机、开关电源等。
? 内部串扰:布局布线不合理引起的容性、感性或辐射耦合。
射频设计的核心矛盾
高频条件下,寄生参数、材料非理想性、版图耦合、器件非线性都会显著改变电路行为。射频工程师的任务是在理论模型、仿真工具与实测结果之间反复迭代,找到一个兼顾效率、线性度、噪声、成本与尺寸的折中解。最终目标是: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让发射端发出的比特流,经过空间信道与一系列非理想硬件后,仍能被接收端以足够低的误码率还原。
-
射频
+关注
关注
106文章
5787浏览量
170963 -
电磁波
+关注
关注
21文章
1490浏览量
54944 -
基带信号
+关注
关注
0文章
33浏览量
11353
原文标题:射频系统的核心逻辑
文章出处:【微信号:射频微波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射频微波研究院】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射频设计的两大核心问题

动力电池十大安全问题及核心问题解决思路
多核心射频怎么提高微波传输能力?
物联网(IoT)设备常见的核心问题
让双摄像头成为手机行业的主流配置,还有核心问题需解决
射频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和射频核心技术的原理及研究与工程实践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问题解读

如何采用RF屏蔽技术来降低EMI和射频干扰RFI
智能制造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哪些
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核心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射频传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