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电智感是一家新型传感器技术和能量采集平台研发商,近日宣布获得近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方麟阁创投、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
8月13日消息,传感器技术公司「振电智感」近日已完成天使轮融资,金额近千万元。本轮由麟阁创投领投,水木清华校友基金跟投,志云资本担任本轮融资财务顾问。本轮资金将用于传感器研发、测试产线建设及商业化团队搭建。
振电智感成立于2025年,由清华大学与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博士团队联合创立,专注于新型传感器技术和能量采集平台的研发。其核心产品振动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检测物体振动状态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系统故障诊断、结构健康监测(如桥梁、管道)、航空航天设备状态预警及新能源设备运维等领域。
麟阁创投表示:伴随工业运维市场的快速增长,传感器作为精细运维重要的数据入口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振电智感的创新方案,解决了传统摩擦电方案工业应用难题,实现了高端震动传感器的国产替代。公司产品在精密制造、风电等领域已受到多家头部客户验证,我们相信公司可以在先进制造转型中贡献更多力量。麟阁创投将持续陪伴团队,做好科学家的共同创业者,创业者的长期陪伴者。
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表示:振电智感的核心产品振动传感器是一个平台性技术,摩擦生电传感应用场景较广,可以国产替代甚至在部分领域国际新创;振峰团队在这个领域有多年的积累,是一个不错的专精特新项目,水木在第一轮布局,期待未来至少往北交所方向努力。
振动传感器同样也是一个持续保持增长的市场。市场调研机构QYR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振动传感器市场销售额达8.61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3.58亿美元,2024年到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6.6%。
在振动传感器市场,美国PCB、丹麦B&K等巨头主导技术标准,而国产替代多集中于中低端领域,存在诸多痛点,如传统压电技术需外接电源导致部署受限、高频响与低功耗无法兼顾、易受环境干扰引发数据漂移等。尤其在超导设备、输油管道等场景,防爆要求与强物理场环境使国产传感器几乎缺席。
振动传感器用于检测物体振动状态的设备,可用于机械系统故障诊断、医疗健康和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主流的振动传感器主要采用压电路径和MEMS路径,此前的Sensor Shenzhen 2025上,振电智感带来了多种新型振动传感器产品。
振电智感研发的摩擦电振动传感器,突破了外接电源的限制,无需信号处理电路,消除了信号漂移的影响,实现振动信号的低功耗、高精度测量。
基于振电智感的四大核心技术:高共振结构、高效测试技术、新型驻极材料、独特表面技术,振电智感解决了摩擦电振动传感器商业化过程的稳定性问题。振电智感振动传感器具备四大特点:一、无需电源;二、精度高;三、环境适应性强,适用于强磁场、电场等特殊物理场景;四成本低,适合大规模部署。
振电智感联合创始人乔元森博士表示,公司致力于提升国家高端制造能力,面向国家重大科学需求,围绕高端传感器和仪器设备供能的紧迫需求,进行先进振动传感器、能量采集装置以及智能感知系统的开发。
商业化方面,当前「振电智感」产品已通过超导磁体、能源管网、风电设备等特殊工况场景的验证,填补了国产传感器在强磁场、防爆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空白。
图:北京振电智感振动传感器智能感知系统
苏彦玲强调,摩擦电振动传感器可以实现真正的自供电,且是一款高频的振动传感器。这是传统的振动传感器在供电的情况下是很难相匹配的。振动传感器属于比较特殊的传感器,不像温度或者气体等传感器,可以3小时或者4个小时检测一次,但很难做到实时监测,因为电池寿命也是有限的。
摩擦电振动传感器基于自供电的特点在长距离、远程的应用场景会比较有优势,例如轨道状态监测、风机状态监测、管道泄漏监测等。
目前公司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该产品已经与高精尖的客户共同完成了初期技术验证,是业内第一批实现摩擦电振动传感器产业化落地的企业。
-
融资
+关注
关注
0文章
196浏览量
22102 -
振动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文章
337浏览量
20321 -
自供电
+关注
关注
0文章
15浏览量
792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国产传感器新品迭出,自供电振动传感器弯道超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