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化厂的监测大屏一片“绿码”,巡检员却在50米外嗅到一丝异味 —— 紧急排查后,发现管道正以每分钟5升的速度泄漏甲烷。传统点式传感器因粉尘覆盖集体 “失灵”,这场虚惊,暴露了化工气体泄漏监测的致命短板。
传统监测的三重 “致命缺陷”,正在放大安全风险
化工园区里,气体泄漏像 “无形刺客”,传统方案却处处露怯:
1. 监测范围短,误报像“狼来了”
点式传感器只能盯50米内,园区得装数百个,还怕粉尘、湿度“干扰”。某石化厂因传感器误报,半年内停产3 次,直接损失超800万;更糟的是,真泄漏时,失灵的传感器反而成 “帮凶”。
2. 人工巡检拿命赌,漏检率高到惊心
安全员穿防护服进高危区,一天耗 4 小时,漏检率仍达25%。某燃气站人工巡检时,管道微漏已扩散成“气团”,幸亏发现及时,否则爆炸就在瞬间 —— 这类场景,每年夺走数十条生命。
3. 应急响应慢半拍,小漏变大灾
泄漏后靠人工找漏点,平均2小时;某化工园区泄漏时,因疏散路线规划错误,35人受伤。更致命的是,传统方案无法模拟气体扩散,让风险预判成“睁眼瞎”。
中设智控方案:给气体泄漏装 “三维追踪器”
中设智控的气体泄漏检测系统 ,用“光谱 + 成像 + 遥测”的组合拳,把泄漏隐患锁死在萌芽:
1. 多光谱 “透视眼”,500 米外揪出泄漏
- TDLAS 激光:像 “气体雷达”,锁定 1654nm 波长,50-200 米外精准测甲烷,某石化厂用它,把甲烷泄漏检测精度提到 97% ,半年没误报;
- 气云成像:中红外波给泄漏 “画地图”,500 米内的碳氢气体(如乙烯、苯乙烯)无所遁形,某园区靠它,年减少 120 次无效报警;
- 傅里叶遥测:2-16μm 光谱扫 2 公里,识别 500 + 种气体(VOCs、二氧化硫…),某化工园区用它,解决了困扰居民半年的异味谜案。
2. 2 公里外 “闻味”,防爆抗造不怕恶劣
系统的 “硬实力”,专治化工的 “糙环境”:
- 远距灵敏:傅里叶遥测能扫 2 公里,1m? 气团在 500 米外也能测;气云成像云台 360° 转,覆盖无死角;
- 防爆耐造:带 Exd IIC T6 Gb 认证,-30℃到 70℃稳运行,还自带 “自清洁”,新疆油田沙尘天里,连续 180 天没故障。
3. 智能联动 “快反系统”,10 分钟锁死漏点
最让安全员安心的,是 应急响应速度:
系统连入安全平台,实时监测、报警、存录像(报警前 30 秒自动记录)。上次乙烯泄漏,10 分钟就定位漏点(比传统快 110 分钟);还能模拟气体扩散,规划疏散路线 —— 某试点企业氨气泄漏时,靠这招,事故损失砍了 60% 。
真实战场:化工安全的 “逆袭战报”
这套系统在多行业实战,打出安全 “加速度”:
- 石化园区:某特大型石化厂装 2 台气云成像,漏检率从 25%→3%,年省 800 万停产损失;
- 燃气站:合肥某燃气站用 TDLAS,50 米外 1% 甲烷秒报警,巡检效率提 3 倍,人工复核少 80% ;
- 化工园区:某园区用傅里叶测异味,环保审核时间缩 70% ,避免百万罚款,还让居民投诉清零。
气体泄漏的 “天敌”:让安全真正 “防患未然”
对化工厂而言,这套系统是 “安全防火墙” —— 泄漏定位从 2 小时→10 分钟,非接触式监测,减少 90% 的巡检伤亡;
对运维来说,是 “降本利器” —— 传感器少装 30%,误报率压到 5% 以下,年省 80 万无效处置费;
对环保来说,是 “合规通行证” ——500 + 种气体数据支持监管,审核快 70%,再也不用怕罚单。
当科技开始 “捕捉” 无形的危险,化工安全终于从 “被动救火” 转向 “主动御敌”。中设智控的这套方案,就像藏在化工厂里的 “隐形猎手”,让每一次泄漏隐患,都逃不过它的 “眼睛” 和 “耳朵”—— 这或许,就是化工安全的下一个时代。
-
气体
+关注
关注
0文章
63浏览量
15883 -
泄漏检测
+关注
关注
0文章
15浏览量
586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MES系统如何破除生产暗箱,打造透明化工厂?
ARDUINO LPG气体泄漏检测器
红外气体泄漏检测中的图像算法

汉威科技推出R10非制冷手持式红外气体泄漏检测仪
推荐两款菲力尔气体泄漏检测神器
飒特红外热成像技术助力气体泄漏检测
氧气传感器在化工厂的应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