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SD-WAN凭借敏捷部署与成本优势快速替代传统企业广域网架构。然而,依赖公共互联网传输也带来了严峻的数据泄露风险——据2025年全球网络安全报告,未加密或弱加密的广域网链路已成为企业数据泄露的第三大攻击入口。因此,构建端到端、多层次的数据加密体系,已成为SD-WAN部署的核心任务。下面我们从五大关键维度解析如何筑牢SD-WAN的安全防线。
PART.1 |强制实施端到端加密协议
公共互联网传输中,数据暴露风险无处不在,必须通过强加密协议覆盖所有通信路径。
IPsec隧道
IPsec隧道是绝大多数SD-WAN方案的加密基石。通过在分支机构、数据中心及云网关之间建立基于IKEv2协商协议的IPsec隧道,并强制采用AES-256等强加密算法,可确保所有站点间流量实现“加密无死角”。关键点在于:应默认启用隧道加密,并禁止“失效开放”策略(即加密失败时不允许明文传输),所有关键业务流量必须强制进入加密隧道。
TLS/DTLS加密
主要面向直接访问云服务或互联网的流量。当用户访问SaaS应用(如Office365)或对外Web服务时,SD-WAN设备应主动发起或终止TLS/DTLS加密连接,确保数据直达目标应用服务器,避免在公网段出现明文暴露风险。
PART.2 |构建集中化、自动化的加密策略管理
传统网络依赖设备独立配置加密策略,而SD-WAN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控制器实现策略的智能集中化管控。
流量识别与分类
SD-WAN需基于应用类型(如ERP、视频会议)、用户组(如财务部门)、数据标签(如“客户隐私数据”)对流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
匹配加密强度与隧道选择
核心财务数据、医疗记录强制使用AES-256加密
普通办公应用可采用AES-128平衡性能
高敏感数据禁止使用任何非加密链路(如普通Internet直连),必须进入IPsec或TLS加密隧道
统一策略引擎与策略一致性保障
由SD-WAN控制器实现,管理员在控制台定义策略后,系统自动编译并下发至全网边缘设备。集中化管理彻底消除人工配置错误,并防止设备策略因本地修改发生“漂移”。
PART.3 |整合硬件加速与性能优化
加密带来的性能损耗常成为企业降低安全标准的借口,而软硬协同优化可破解此困局。
安全防护硬件加速
对深度包检测(DPI)引擎进行硬件加速,实现毫秒级识别数千种应用(包括加密流量特征),为精细化安全策略提供高性能基础。同时,集成高速威胁情报匹配引擎,即时阻断恶意IP、域名等连接,使企业能够无顾虑地全面开启深度安全检测(如IPS、高级威胁防护)和DDoS防御,在保障安全水位的同时维持高吞吐量与低延迟。
协议优化
侧重于传输机制创新,采用DTLS(Datagram TLS)替代传统IPsec,在保持同等加密强度(如AES-256)的前提下,通过UDP协议减少连接握手延迟,使视频会议等实时应用的延迟降低。
中宇联SD-WAN云网安一体化解决方案
作为深耕云网融合20年的服务商,中宇联通过“云网安融合”架构,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SD-WAN安全解决方案。
智能中枢:统一策略管控平台
中宇联SD-WAN可基于业务意图自动生成加密规则,并根据流量峰值,动态调整加密资源分配。平台内置策略合规性仪表盘,实时显示各分支的加密强度、密钥状态和审计日志,确保策略执行无死角。
云网融合:SASE架构深度实践
通过覆盖全国的分布式安全边缘(PoP)节点,中宇联将SD-WAN与FWaaS、SWG、ZTNA等云安全能力深度融合。分支机构流量就近接入PoP节点,在节点内完成防火墙过滤、入侵防御、恶意软件扫描等安全检查后,通过优化骨干网传输至目的地。
零信任与AI驱动的安全运营
中宇联方案原生集成零信任模块,通过设备健康检查、用户行为分析和地理位置验证,实现 “从不信任,始终验证”。对全网安全事件进行关联分析,可识别隐蔽的横向渗透攻击,并自动调整加密策略。
上述中宇联 SD-WAN 安全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零售、医疗、制造等多行业领域。不仅帮助用户构建了覆盖 “云 - 边 - 端” 的全链路加密防护体系,更通过硬件加速与智能策略调度,在保障安全的同时降低了 30% 以上的网络延迟,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业务敏捷性与数据安全性的双重提升,为跨地域运营、云端业务拓展筑牢安全基石。
-
安全
+关注
关注
1文章
358浏览量
36301 -
网络
+关注
关注
14文章
7880浏览量
91289 -
sdwan
+关注
关注
2文章
148浏览量
772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AI时代的SD-WAN异地组网如何落地?

2025年国内SD-WAN服务商推荐

SD-WAN服务商安全性排名!他们之间都有哪些具体差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