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性能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依据
透光性能,即材料允许光线穿透的能力,通常用透过光能量与初始入射光能量的比率来表示,并以百分数形式呈现。这一参数在光学元件筛选、工业品控(如车窗玻璃、显示模组)以及化学分析(如溶液浓度判定)中均扮演关键角色。
当光线(通常指400–760 nm 可见波段,也可延伸至紫外或红外)入射到材料界面时,会发生三种主要光学行为:
1.表面反射:部分光在界面处被直接弹回,形成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内部吸收:特定波长的能量被材料分子吸收,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3.透射:剩余光能量穿过材料,从另一侧射出,构成“可测得的透射光”。
因此,透光率(T)的数学表达为:
A=Ig(1/T)=lg(I0/It)
实际测量时,需通过空白校准或仪器算法剔除表面反射的干扰,仅保留“被材料吸收后仍透出的那部分光”。
主流检测方法与配套设备
依据待测物形态(固态片材、液态溶液、薄膜等)和精度需求(波长范围、分辨率),实验室与工业现场多采用分光光度法(实验室级高精度方案)方案:
仪器内置单色器,可输出连续可调的单色光束(常见扫描范围 400–760 nm,或扩展至 200–1000 nm)。光束穿过样品后,检测器记录透射强度,并与未放置样品时的基准强度比对,直接给出透光率数值。
典型应用对象
固态:平板玻璃、塑料片、陶瓷薄片、显示面板等。
液态:染料溶液、药剂、润滑油等。
薄膜:PET、PC、多层复合膜等。
操作流程
选定测试波长:可执行“全波段扫描”获取光谱透光率曲线,也可固定某一波长(如 550 nm)测平均透光率。
空白校准:将空气(测固体)或纯溶剂(测液体)设为 100 % 基准,消除系统背景。
零点校准:插入完全遮光片,设定 0 % 透光率,排除暗电流噪声。
样品准备
固体表面须洁净无划痕,垂直固定于光路中;
液体装入石英比色皿(避免紫外区玻璃吸收),排尽气泡。
读取结果:仪器屏幕直接显示透光率百分比,误差可控制在 ±1 % 以内。
优势亮点
波长可选,支持紫外、可见、近红外全波段;
分辨率高,可识别材料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峰与透光谷;
适合研发与质检双重场景。
仪器分类
可见区分光光度计:400–760 nm,日常透光率检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00–1000 nm,兼顾紫外屏蔽性能评估。
总结
透光率的测定在光学材料筛选、产品质量控制(如汽车玻璃、显示屏面板)、化工分析(如溶液浓度检测)等领域应用广泛。
-
检测
+关注
关注
5文章
4682浏览量
93104 -
工业
+关注
关注
3文章
2118浏览量
48119 -
仪器
+关注
关注
1文章
3987浏览量
5135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玻璃表面电磁屏蔽------透光导电膜
检测仪器设备的选购要点电子资料
蔬菜农药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仪器的操作方法
雷达性能监视器操作要点及PSC检查要点(上)
雷达性能监视器操作要点及PSC检查要点(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