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锂离子电池多孔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苏州光子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2025-08-05 17:4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与功率特性的迭代升级中,多孔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已成为核心制约因素。多孔电极的三维孔隙结构通过调控离子传输路径、反应界面面积等参数,直接决定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与循环寿命。光子湾科技依托高端光学精密测量技术,深耕锂电、半导体等领域的材料性能评估,本文光子湾将聚焦锂离子电池多孔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机制,解析结构参数与性能的关联规律,为高性能电极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Photonixbay.01

多孔电极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基础影响

3847b760-71e1-11f0-9080-92fbcf53809c.png不同初始孔隙率下锂化过程中孔隙率的演变

1.孔隙率的临界调控作用

双向效应:孔隙率> 0.5 时活性物质负载降低,体积比能量下降;<0.3 时离子传输电阻增加50% 以上。MCMB25-28 电极在孔隙率 0.45 时比容量达 300mA?h/g,为最优值。

倍率阈值:孔隙率< 0.38 时,Li?扩散时间延长2 倍,高倍率容量保持率< 60%。

2.孔径分布的功能分化效应

微孔(<2nm):硬炭负极中2nm 微孔贡献主要比表面积(25m?/g),0.76nm 孔隙减少、2nm 孔隙增多时比容量提升 25%。

大孔(>50nm):作为电解液传输通道,曲折系数每增加0.5,离子传输阻力提升 30%,放电平台电压下降 0.1V。

3.电极厚度与曲折系数的传输控制

厚度边界:>100μm 时活性物质利用率 < 70%,<30μm 时能量密度降低 40%,优化厚度 50-80μm。

曲折系数影响:每增加1,扩散阻抗增大 2 倍。规则排列的 Li???Mn?O?正极比随机排列放电容量高 20%。



#Photonixbay.02

多孔电极电化学性能的机制解析


3864bb3a-71e1-11f0-9080-92fbcf53809c.png

锂离子电池用多孔电极结构设计

1.颗粒间与颗粒内孔隙的协同作用

颗粒间孔隙:辊压压力每增加10MPa,孔隙率降低 0.05,电子导电性提升15%。MCMB6-10 电极最佳孔隙率 0.38-0.40。

颗粒内孔隙:多孔电极材料(如介孔TiO?)的纳米级孔壁(5-20nm)可缩短 Li?扩散距离 40% 以上,连续孔隙网络构建高效传输通道。多孔结构可使高倍率下的比容量保持率提升至85%,显著优于实心颗粒电极(60%)

2.数值仿真与性能预测模型

光学测量数据与多物理场仿真结合,建立“结构 - 性能” 关联模型:

浓溶液理论:电极厚度每降低10μm,比功率提升 15%;孔隙率每增加 0.1,比功率提升 8%,但充电 65min 时正极 Li?浓度趋近于 0,揭示厚度与孔隙率的优化边界。

Bruggeman 系数修正:实验模拟发现,实际体系中电解液离子阻抗计算需将Bruggeman 系数从 1.5 修正为 3.3,传统取值导致误差超 50%,该修正为电极阻抗建模提供关键参数。



#Photonixbay.03

多孔电极电化学性能的优化策略


389b484e-71e1-11f0-9080-92fbcf53809c.png

电极厚度对多孔电极的影响(a)能量密度;(b)传输路径

1.微观结构调控方法

模板法精准设计孔隙:硬模板KIT-6(孔隙4.5-10nm)可合成有序介孔LiFePO?,其比表面积达80m?/g,比传统材料高 3 倍,高倍率下容量保持率提升至 90%。软模板法通过表面活性剂调控孔径分布,混合烷基表面活性剂可制备3-7nm 的多级孔结构,适配不同倍率需求。

工艺参数优化:涂膏式工艺中,浆料固含量与辊压压力的协同调控可实现孔隙率±0.03 的精度控制。烧结式工艺通过温度控制(800-1000℃)调节晶粒生长,形成贯通孔隙网络,使离子传输速率提升 20%。

2.电化学性能提升的技术路径

多级孔结构设计:结合大孔(传输通道)与中孔(反应界面)的多级结构,可同时优化离子扩散与反应面积。研究表明,该结构使电池在2C 倍率下的放电容量达 1C 时的 85%,较单一孔结构提升 15%。

仿真驱动的结构优化:通过耦合孔隙结构参数(孔隙率、曲折系数)与电化学模型,科技建立性能预测平台,可实现电极厚度、孔隙率等参数的快速优化,将研发周期缩短40%。

锂离子电池向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发展的进程中,多孔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优化已成为技术突破的核心环节。光子湾科技凭借高端光学精密测量技术与多物理场仿真能力,可为锂电企业提供从孔隙结构解析到性能预测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助力客户通过精准调控孔隙率、孔径分布等参数,提升电池综合性能。未来,光子湾将持续深耕锂电、半导体、光伏等战略领域,以精密测量技术推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创新发展。

感谢您本次的阅读光子湾将持续为您奉上更多优质内容,与您共同进步。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原创及转载文章,仅用于学术分享和传递行业相关信息。未经授权,不得抄袭、篡改、引用、转载等侵犯本公众号相关权益的行为。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85

    文章

    3489

    浏览量

    79262
  • 电极
    +关注

    关注

    5

    文章

    848

    浏览量

    27972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贮氢合金制备工艺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AB5型贮氢合金是目前国内外MH/Ni电池生产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负极材料,而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是由合金的成分、微观结构和表面状态决定的。本文综述了ABs型贮氢合金制备工艺-熔炼、热处理以及制粉工艺
    发表于 03-11 11:57

    锂离子电池的类型

    指标,直接影响锂电池的特性。而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额定电压: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额定电压一般为3.6V(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部分4.2V的
    发表于 05-17 10:21

    锂离子电池性能

    对于锂离子电池性能知识了解,主要是从下面的六个方面来分析,达到对锂离子电池的一个初步掌握。1.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原理
    发表于 06-13 13:36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

    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电池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这就是
    发表于 10-29 17:43

    电化学原理介绍和分析方法

    界面上分子的信息。电化学一直是物理化学中比较活跃的分支学科,它的发展与固体物理、催化、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三、电化学研究内容电池
    发表于 10-16 10:06

    软包锂离子电池封装技术

    ,影响电芯电化学性能(如容量、循环寿命)。软包锂离子电池封装的意义与目的在于使用高阻隔性的软包装材料将电芯内部与外部完全隔绝,使内部处于真空、无氧、无水的环境。2、封装材料及封装设计铝塑膜结构一、外层
    发表于 04-19 15:05

    LabVIEW开发新型电化学性能测试设备

    LabVIEW开发新型电化学性能测试设备 开发了一种基于Arduino和LabVIEW的新型电化学性能测试装置,专门用于实验电池,特别是在锂硫(Li-S)技术领域的评估。这种装置结合了简单、灵活
    发表于 12-10 21:00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原理是什么?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原理是什么? 锂离子电池正极主要成分为LiCoO2负极主要为C,充电时 正极反应:LiCoO2 -> Li1-xCoO2 + xLi+ + xe- 负极反应:C + xLi+ + xe- -> CLix
    发表于 10-24 10:14 ?3292次阅读

    Ag_AgCl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运用XRD、SEM、eDAQ电化学工作站和超低噪声放大器,对样品的相组成、显微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g/AgCl电极外观形貌好,表面缺陷少,AgCl和Ag粉混合均匀。
    发表于 02-22 11:02 ?41次下载
    Ag_AgCl<b class='flag-5'>电极</b>的制备及<b class='flag-5'>电化学性能</b>

    锂离子电池理化性能电化学性能分析

    锂离子电池一般由正极材料、隔膜、负极材料、 电解液、电池外壳五部分组成。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物理、化学性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7-04 15:53 ?2.3w次阅读

    干货 | 锂电池正极材料理化性能电化学性能的分析方法综述

    本文对这些理化性能电化学性能的分析方法做一综述,为广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工作者提供参考。
    的头像 发表于 07-30 14:51 ?1.5w次阅读

    锂离子电池多尺度电化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的构建和应用研究,为 锂离子电池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推广了电化学模拟的应用领域。重点解 析了电极相关动态参数、电解液相关动态参数的变化规律
    发表于 07-11 09:55 ?0次下载

    锂离子正极材料的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反应机理对比

    ,有机物正极材料具有理论比容量高、原料丰富、环境友好、结构可设计性强和体系安全的优点,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储能物质。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类作为锂离子正极材料的有机化合物,对比分析了这些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反应机理。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4:22 ?3240次阅读

    锂离子电池电极厚度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在电池层面和电极层面上对不同厚度的NMC电极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做了一系列的分析,通过
    的头像 发表于 02-07 10:25 ?5698次阅读

    电化学阻抗谱(EIS)与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SoH)有什么关系?

    电化学阻抗谱(EIS)与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SoH)有什么关系? 电化学阻抗谱(EIS)是一种用于评估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oH)的重要技术。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EIS的原理和应
    的头像 发表于 11-10 15:05 ?212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