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OpenHarmony TSC
年中技术与生态研讨会
圆满举办
8月1日,2025 OpenHarmony TSC年中技术与生态研讨会于中国上海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由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后文简称TSC)主办。OpenHarmony社区各组织代表、各高校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代表、各OpenHarmony共建单位代表等共计超过70人出席此次会议。
与会人员合影
1
领导致辞
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华为Fellow陈海波出席会议并代表OpenHarmony TSC致辞。他表示,一年一度开展的年中技术与生态研讨会,已成为OpenHarmony社区回顾过去、凝聚共识、共谋未来的重要平台。回望过去一年,在各位伙伴的倾力投入与智慧共创下,OpenHarmony技术与生态展现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与进展。近期,以OpenHarmony为底座打造的鸿蒙操作系统5的终端数量突破1000万,实现了重要的里程碑。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也在持续凝聚产学研力量,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形式,共建共享OpenHarmony技术与人才生态。这些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社区参与者的智慧共创与坚定同行。在万物智联的浪潮中,希望通过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与产学研用各界携手并进,深耕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技术与生态,开拓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OpenHarmony TSC主席陈海波致辞
接下来,陈海波就OpenHarmony TSC的工作进展作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OpenHarmony TSC长期聚焦产业与技术关键诉求,通过课题牵引、开源项目孵化、技术赋能、竞赛实训等引领社区技术方向、解决社区难点问题。同时,OpenHarmony TSC与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成立了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及OpenHarmony开发者协会,分解并攻克了数十项技术难题,并有多所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学生加入华为鸿蒙突击队,通过产学研实践帮助应用生态伙伴更好地使用鸿蒙系统,构筑人才高地。此外,OpenHarmony TSC还通过举办OpenHarmony技术大会,并在国内外多地举办城市技术论坛,凝聚产学研用各界智慧。未来,OpenHarmony TSC将持续汇聚学术与产业力量、共建共赢技术和人才生态,促进OpenHarmony开源技术发展与社区繁荣。
OpenHarmony TSC主席陈海波报告
OpenHarmony项目群工作委员会委员章晓峰出席会议,他介绍了OpenHarmony项目群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进展。过去一年来,OpenHarmony社区规模持续突破,社区伙伴数量从300增长到453,合入代码贡献者9000+人、代码量1.3亿+、合并请求达63.2万+、成立67个特别兴趣小组SIG,1200+款产品通过兼容性测评,TV 领域拓展40+应用,手表生态上架48款应用,助力穿戴产业发展。他还表示,每一位开发者,都是开源操作系统生态建设的中坚力量,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被创造,更在于被分享,期待更多应用开发者加入OpenHarmony社区,为OpenHarmony的技术发展和生态繁荣提供源动力。
OpenHarmony工委会委员章晓峰报告
2
PMC、TSG优秀实践分享
OpenHarmony项目管理委员会主席任革林出席会议并作OpenHarmony PMC重点工作进展汇报。他表示,2025年OpenHarmony PMC在SIG运作、版本管理、社区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新增8个SIG,新增73名Committer,总人数达584人,发布4个版本,持续优化版本发布策略。后续将聚焦技术攻关、成立4个新SIG、社区协同等重点工作,完善操作系统底座能力。
OpenHarmony PMC主席任革林报告
此外,编程语言TSG代表王学智、并发与协同TSG代表徐超、通信互联TSG代表邵熠阳出席会议并先后就各自领域进行年中工作成果汇报,回顾了各TSG在项目孵化、应用落地、产学研融合多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并提出了下半年的相关工作规划及年度目标。
王学智介绍了编程语言TSG在产业影响力建设、技术影响力建设方面的成果。2025年上半年,编程语言TSG共开源60+鸿蒙应用开发三方库,目前累计142个,并通过孵化Cangjie Magic项目、孵化基于仓颉语言开发的markdown4cj,助力鸿蒙应用开发体验以及应用流畅性提升,目前已落地美团众包、骑手及京东APP等应用。
编程语言TSG代表王学智
徐超进行了并发与协同TSG在OpenHarmony上的技术实践分享,介绍了并发协同TSG的关键成果,从底层的并发形式化验证与优化平台VSync以及并发基础库,到针对系统服务和视窗渲染框架的并发协同控制D-VSync、Spars以及用户态内存分配技术,这些工作不仅在OSDI、ASPLOS等系统顶会发表,还在OpenHarmony系统落地且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总结了产学研深度协同的运作模式,让OpenHarmony TSG 成为填补学术和产业落地鸿沟的桥梁,繁荣OpenHarmony生态的同时,实现了学术发表和产业落地的双丰收。
并发与协同TSG代表徐超
邵熠阳分享了Agent协议发展及演进思考。他指出,Agent协议中的典型代表MCP协议已基本成熟并快速进入产品化阶段,对MCP协议的关注与投入明显高于A2A协议,未来MCP协议技术将持续演进,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标准化能力。
通信互联TSG代表邵熠阳
各TSG代表均表示,在后续的工作中将持续聚焦根技术领域,强化创新驱动,加速项目孵化与产品落地进程。同时,深化与各TSG的技术交流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合力共建繁荣的OpenHarmony技术生态。
3
技术俱乐部优秀实践分享
目前,OpenHarmony TSC已与30多所国内头部高校合作成立了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与70多所高校合作成立了OpenHarmony开发者协会,在开源社区组建及技术人才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会中,上海交通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代表冯二虎,华中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代表赵彦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黎立,北京邮电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邹仕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王璐,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朱国斌,西安交通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代表范铭,南方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学生负责人罗炳申、章萌萌,华东师范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副主任苏亭出席会议并先后汇报了各技术俱乐部的建设情况,并分享了其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技术讲座以及科研竞赛等方面的优秀实践经验。
冯二虎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开发的面向OpenHarmony的智能体系统架构设计。针对端侧智能体现存的不可靠、弱隐私、高成本、低效率四大挑战,引入了Record&Replay范式,通过记录用户交互轨迹、总结为可重用经验、回放执行任务,并依托动作树、相似度匹配及动态阈值调节实现动作复用,提升效率。同时,端侧智能体通过本地处理实现高隐私、低成本,突破传统智能体依赖云侧的局限。
上海交通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冯二虎
赵彦杰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开发的,面向OpenHarmony开源生态的Mobile AI Agent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护策略。针对Mobile AI Agent在基础安全问题、交互安全与性能挑战、隐私与合规等风险,提出了在LLM层、协议信道层、协议身份认证层以及系统层的多种防护机制,使移动设备在大模型参与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稳步保证安全可用性。
华中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赵彦杰
黎立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在智能化程序分析上的进展。以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大模型(LLM)为核心技术,构建鸿蒙软件工程研究生态。研究规划包括开发基础程序分析工具、实现性能缺陷自动修复、生态负载拆解与分析等应用,相关成果发表于 ICSE 2025、FSE 2025 等顶级会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黎立
邹仕洪介绍了北京邮电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与华为联合开发的“基于OpenHarmony的智能终端安全与实践”课程,通过双师教学、任务驱动和团队协作,教学OpenHarmony安全机制与技术,让学生在真实设备上开发高安全智能终端。后续,俱乐部将依托OpenHarmony社区“安全与机密计算 TSG”进行开源共建,并持续迭代优化。
北京邮电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邹仕洪
王璐介绍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推进情况。目前,技术俱乐部已经有308名学生和5名指导教师参与,通过“吸纳-助推”双路径开展多项实践,如组织开源竞赛、暑期实践活动、课题攻关、竞赛冲刺、行业合作及论文合作等,未来计划加强师生合作、系统培养学生能力并联合生态企业,反哺开源生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王璐
朱国斌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的工作进展以及未来建设规划。电子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汇聚了校内外资源,通过开展技术交流与教学实践、参与竞赛、举办大型开源活动等,为促进师生交流,培育高素质开源人才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未来,俱乐部将持续完善治理、扩大组织规模、深化产学研合作。
电子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朱国斌
范铭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开发的面向OpenHarmony的代码分析及合规验证,包含三个研究方向:ArkTS代码依赖分析、ArkTS代码架构度量、APP应用合规验证,为OpenHarmony生态的代码质量与应用合规性提供技术支撑。
西安交通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范铭
罗炳申和章萌萌介绍了南方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的建设进展以及优秀实践。南方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通过开展产学研协同、技术培训、竞赛训练营、课程融入等活动,持续推动OpenHarmony生态创新与人才培养。其中,俱乐部基于OpenHarmony开发的AI 陪伴玩偶项目实现了10+种视觉、语音、语言大模型的高效端侧推理,全模态交互等能力。
南方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罗炳申、章萌萌
苏亭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开发的首款面向OpenHarmony应用的功能地图分析建模工具ArkUI Analyzer,其核心是通过静态分析构建应用功能地图,包含三个创新点:面向方舟字节码的 App 信息逆向分析、面向 UI 页面的组件树建模、面向应用的页面迁移行为分析与建模。测试结果显示,功能地图的完整性平均超 95%,精确性平均超 97%,可应用于引导性测试、版本差异测试等场景,助力OpenHarmony应用质量保障。
华东师范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苏亭
在本次会议上,来自各高校的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代表通过分享建设经验与优秀实践案例,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交流与探讨,为后续各高校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优化组织架构、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技术影响力、深化社区参与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和宝贵意见。
4
会议总结
本次会议由OpenHarmony TSC委员张荣超主持。除上述演讲嘉宾外,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并行与分布式系统研究所主任臧斌宇;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为OS内核实验室主任贾宁;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圳鸿信智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EO张兆生;江苏润开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于大伍;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智能物联网军团产研总经理张超;OpenHarmony TSC机器人TSG主任、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源社区开发部总经理巴延兴;中科院软件所高级工程师、开源基础设施组负责人郑森文;诚迈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发总监陆志刚;诚迈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运营总监刘冰;湖南开鸿智谷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代表陈俊品;OpenHarmony TSC并发与协同TSG主任付明;OpenHarmony TSC应用开发工程技术TSG主任任晗;OpenHarmony TSC通信互联TSG主任李杰;OpenHarmony TSC定位感知TSG主任孙明伟;OpenHarmony TSC虚拟化与容器TSG主任丁冉;OpenHarmony TSC AI Agent TSG主任周剑辉;上海交通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夏虞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李鑫;兰州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周庆国;武汉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张立强;湖南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胡玉鹏;南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宫晓利;河南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刘俊男;华东师范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石亮;四川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张严辞;北京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田澍等领导及专家学者均出席会议。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京大学等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均派代表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期间,来自产学研各界的专家学者齐聚创新之城上海,围绕OpenHarmony的技术发展、开源生态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多维度的深入研讨,形成多项建设性意见,对后续OpenHarmony相关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望后续工作,OpenHarmony TSC将联合各单位与组织,在OpenHarmony相关技术领域持续深耕细作,进一步提升其技术影响力;同时,将长期致力于凝聚学术与产业力量,推动构建开放共赢的技术生态,促进OpenHarmony开源社区的蓬勃发展。
-
OpenHarmony
+关注
关注
30文章
3865浏览量
1895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2025智多晶FPGA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开源鸿蒙社区年中技术会议成功举办
星芯向荣,与创新者同行:2025星闪技术应用巡回研讨会—深圳站成功举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