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无人机航拍、海洋测绘等高精度定位领域,极小的误差可能带来巨大风险。单一导航方式(如GNSS、惯性导航等)已难以满足复杂场景需求,ER-GNSS/MINS-03组合导航产品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正成为行业的新宠。但这类产品是否真的“全能”?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它的优缺点。
一、组合导航的核心优势:1+1>2的协同效应
全天候、全场景适用
GNSS信号丢失?惯性导航补上!在隧道、地下车库或城市峡谷等GNSS信号弱的环境下,组合导航通过INS持续输出位置信息,避免“失联”风险。
INS漂移?GNSS来校正!纯惯性导航随时间累积误差,而GNSS的绝对定位可定期修正,实现长期稳定。
高精度与高可靠性
通过卡尔曼滤波等算法融合多源数据,可提供精准的组合导航信息,姿态可达0.02°,后处理0.01°,航向0.05°,后处理0.01°。远超单一传感器性能,尤其适合自动驾驶、精准农业等场景。
抗干扰能力强
电磁干扰、多路径效应等问题对单一导航系统影响显著,而组合导航设计大幅提升了系统的容错能力。
二、组合导航的挑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成本较高
多传感器融合意味着硬件(如高精度IMU、RTK模块)和算法开发成本上升,可能不适合对价格敏感的消费级应用。
系统复杂度增加
需解决时间同步、标定校准、多源数据融合等问题,对技术积累要求较高,调试不当反而可能引入新误差。
依赖环境适配性
例如在GNSS长期不可用(如深海)或动态极端(高机动飞行器)的场景下,仍需结合其他传感器进一步优化。
三、如何选择组合导航产品?关键看这3点
场景匹配度
车载导航?侧重GNSS+INS的抗遮挡能力;
无人机?关注动态响应速度和姿态精度。
制造商技术实力
算法优化能力(如抗振动、抗磁场干扰)和售后支持(如标定服务)比硬件参数更重要。
性价比平衡
工业级应用可考虑高端组合导航系统,而消费级产品(如运动记录仪)可选择轻量级方案。
组合导航并非“万能钥匙”,却是高精度定位领域不可超越的技术方向。随着MEMS传感器成本下降和算法的进步,未来ER-GNSS/MINS-03将渗透至更多民用领域。对于企业而言,早期布局意味着抢占技术高地;对于用户,选择匹配自身需求的产品才能真正释放价值。
-
无人机
+关注
关注
231文章
10876浏览量
187420 -
GNSS
+关注
关注
9文章
882浏览量
49464 -
组合导航
+关注
关注
0文章
21浏览量
7972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90文章
14362浏览量
171093 -
惯性导航
+关注
关注
2文章
61浏览量
1388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为什么MEMS组合导航系统是未来高精度定位的终极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汽车在隧道、山区如何精准定位?

海积信息推出高精度组合导航终端
爱普生GNSSM21模块:开启精准定位新时代

舵机精准定位背后的秘密

顶坚国产芯单北斗执法仪:精准定位铁路隐患,保障行车安全

舵机精度大揭秘:微米级控制,引领精准定位新时代
超精准定位技术如何优化行业效率
如何实现室内精准定位?分享室内精准定位技术及方法

单北斗精准定位,顶坚北斗有源终端赋能行业新应用!

昱星通达B8900单北斗手持终端设备引领精准定位新潮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