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台家储或工商储拆开,最先映入眼帘的通常是三大件:电芯、双向逆变器、BMS。前两者负责“存”与“放”,后者负责“看住”电芯别出乱子。可如果追问一句:BMS靠什么“看”?逆变器又怎么知道该往哪边“流”?答案往往藏在一颗毫不起眼的小元件——隔离电流传感器里。
今天聊的芯森 CR1V PB00 系列,就是最近被多家储能方案商悄悄放进 BOM 的一颗“小个子”。从 6 A 到 25 A 三个量程,看似平淡,却在“双向逆变”与“BMS 保护”这两个关键节点上,给出了颇为务实的解法。
一、双向逆变:电流方向来回切,传感器得先不“晕头”
双向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在 Buck 与 Boost 之间来回切换,电流方向瞬间掉头。传统开环霍尔在这一步容易因为剩磁带来零点漂移,而 CR1V 用闭环补偿把磁芯始终“锁”在零磁通,零点漂移被抑制在 ±0.5 mV 以内。实测 50 A/μs 的 di/dt 阶跃,输出 1 ?s 以内就能跟上——逆变器 MCU 拿到的电流反馈几乎无延迟,同步整流管的死区可以压得更窄,效率提升 0.3~0.5 个百分点,别小看这点数,换算到 10 kW 机型就是几十瓦的损耗差距。

二、BMS:除了“过流”还得“快”
储能 BMS 的过流保护点往往设在 1.5~2 倍额定电流,动作时间要求 5 ms 以内。CR1V 在 200 kHz 带宽下,信号链延迟不到 5 ?s,留给 MCU/模拟比较器的窗口极宽,硬件过流保护可以直驱 MOSFET 断开,软件策略只负责“兜底”。更关键的是,±0.7 % 的精度允许把保护阈值设得更贴近真实极限,变相把电芯的安全冗余电流“挤”出来做可用能量,10 kWh 系统大约能多出 0.3~0.5 kWh 的有效容量。

三、绝缘与安规:把“爬电距离”做成冗余
CR1V 用 6.35 mm 电气间隙、15.5 mm 爬电距离,直接对标 IEC 62109-1 CAT Ⅲ 600 V 系统。双向逆变器里,电池侧 400~600 V 直流母排与低压控制域往往只有一块 2 mm 厚的塑料壳体隔离,传感器如果掉链子,烧的不仅是采样电路,还可能把 MCU 一并带走。芯森把隔离耐压拉到 2.5 kV(50 Hz,1 min),瞬态耐压 9 kV(1.2/50 ?s),相当于给系统多加了一层“保险丝”。
四、热设计:10 g 的小体积,反而给风道让路
CR1V 全系列只有 10 g,PCB 占位 13.4× 21.9 mm。对 1U 机架式储能模块来说,省下的每 1 mm 高度都可以拿来做散热齿。更关键的是,-40~85 ℃ 全温区漂移 ≤ ±0.05 %/℃,在逆变器满载 60 ℃ 环温下,精度依旧稳如狗,省掉一颗“温补”运放的钱。
五、落地:工程师如何用最快时间验证?
芯森把三种量程的增益固定到 104.17 mV/A、41.66 mV/A、25 mV/A,输出 2.5 V 中点,单电源 5 V 供电即可。工程师拿到板子后,直接把 OUT 脚接到 MCU ADC 或比较器,十分钟就能跑一轮“双向逆变 ±25 A 阶跃测试”。如果项目量程介于 6~25 A 之间,可以通过原边铜排开孔或并联来微调,无需重新选型。
结语:
储能赛道卷到今年,大家比拼的不再是“谁能做”,而是“谁做得更细”。芯森 CR1V 系列没用什么颠覆性技术,只是把“精度、带宽、绝缘、体积”四件事做到了同级里的高水位。对于双向逆变器和 BMS 来说,一颗传感器也许不能决定系统上限,却足以拉高下限——让过流保护更快一点、能量利用多 3%、安规余量多 1 mm。这些看似琐碎的“小账”,最终都会在 10 年循环寿命里,折算成一笔笔看得见、算得出的收益。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67文章
53145浏览量
768897 -
bms
+关注
关注
109文章
1129浏览量
68076 -
霍尔电流传感器
+关注
关注
3文章
347浏览量
14836 -
光伏储能
+关注
关注
0文章
240浏览量
608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家庭储能系统整体电源解决方案
双向储能系统(ESS)分析
LEM国产替代 | 电池管理用高精度电流传感器芯森CR1V

LEM国产替代|芯森CR1V高精度闭环霍尔电流传感器的应用趋势

储能bms是什么意思
储能安全新标杆:芯森电子CS1V系列电流传感器如何预防电池热失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