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M无源晶振和24M无源晶振都是与匹配MCU工作的常见晶振。

无源晶振8MHz和24MHz一般情况下不通用,这是由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电路对频率的要求决定的,以下从多个方面来详细说明:
1、芯片的时钟需求
不同芯片对时钟频率有特定要求。例如,一些微控制器(MCU)在设计时,内部电路的逻辑时序、指令执行速度等都是基于特定的时钟频率来规划的。
像某些基于ARM Cortex-M0内核的MCU,若设计要求使用 8MHz晶振作为系统时钟, 其内部的总线速度、外设模块的工作频率等都按照这个基准来协调运行。如果换成 24MHz晶振,会导致时钟频率过高,超出芯片内部电路能稳定工作的范围,可能出现指令执行错误、外设通信紊乱等问题。
2、电路中的时钟分频和倍频设计
在一些电路中,虽然最终系统工作频率不是晶振的原始频率,但晶振的频率是经过分频或倍频来获得所需时钟的基础。
例如,一个电路通过锁相环(PLL)将晶振频率进行4倍频来得到系统时钟。如果原本使用8MHz晶振,经过4倍频后得到32MHz系统时钟。若换成24MHz晶振,经过同样的4倍频就会得到96MHz时钟,远远超出了电路原本设计的工作频率范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反之,如果电路是对晶振频率进行分频使用,例如将晶振频率8分频,那么8MHz 晶振分频后得到1MHz时钟,若换成 24MHz晶振,分频后就是3MHz,也会破坏电路原有的工作节奏。
3、特定应用场景的频率要求
在一些对频率精度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应用中,如无线通信、高精度测量等,特定的频率对应着特定的通信协议、测量算法等。
在无线通信中,晶振频率决定了载波频率,8MHz晶振用于某一频段的通信,而 24MHz晶振对应不同的频段。随意替换会导致无法与对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些高精度测量仪器中,使用8MHz晶振进行时间基准测量,若换成24MHz晶振,测量的时间精度和数据都会发生错误,无法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不过,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电路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兼容性,并且对时钟频率的要求不严格,同时振荡电路也能适应两种频率晶振的特性,那么8MHz和24MHz无源晶振可能可以互换使用,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
无源晶振
+关注
关注
1文章
857浏览量
16929 -
晶振
+关注
关注
35文章
3276浏览量
70312 -
晶体谐振器
+关注
关注
0文章
123浏览量
12331 -
石英晶体谐振器
+关注
关注
0文章
28浏览量
2966 -
扬兴科技
+关注
关注
1文章
163浏览量
322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STM8S207+24M晶振,CDMA通信时晶振未起振是为什么?
自己焊接了一个51的24M晶振最小系统板,可以用11.059M的51开发板代为下载24M晶振的程序吗?
能否使用10M有源时钟替换24M外部晶振?
【STM32学习笔记】技巧1 -更换外部8M晶振的频率如何修改程序?

KT1025A蓝牙音频芯片关于晶振24M的说明

“唐辉电子”向您介绍常见频点4M、6M、8M、12M、16M晶体(无源、不带电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