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金属(如galinstan)因高导电性、可拉伸性及生物相容性,在柔性电子领域备受关注。然而,其与金属电极间的接触电阻(Rc)测量存在挑战:传统传输线法(TLM)假设电极薄层电阻(Rshe)可忽略,但液态金属的Rshe与铜电极(10?3?Ω/□)相近,导致电流分布不均,测量误差显著。本文提出一种改进TLM方法,通过独立电流施加与FEM模拟交联,使用TLM接触电阻测试仪实现Rc的高精度测量。
1
传统TLM的局限性
flexfilm
传统的传输线法(TLM)测量方法在测量半导体和导电糊等材料时较为有效,但在测量液态金属时,由于其与金属电极的方块电阻接近,传统方法的假设不再适用,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a) 传统TLM测量;(b-i) 液态金属的传统TLM测量;(b-ii) 改进TLM测量
传统TLM在外电极施加电流,假设Rshe?Rsho(被测对象薄层电阻),电流完全通过界面(Ii=I)。然而,液态金属的Rsho与铜电极相当(10?2~100?Ω/□),导致大部分电流绕行电极,仅部分电流通过界面(Ii/I<10?1),测得的RcTotal仅含少量Rc成分。
2
改进方法的设计与模拟验证
flexfilm

(a) 外电极电流施加模型;(b) 各电极电流施加模型
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向每个测量电极施加电流的 TLM 测量新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FEM)模拟,分析了不同电流施加方式下,电流密度分布以及通过界面的电流比例(Ii/I)的变化情况。

外电极电流施加下的FEM模拟结果
- 外电极电流:当向外电极施加电流时,对于液态金属,Ii/I 的值远小于 1,表明只有很少一部分电流通过界面,大部分电流绕过了接触电阻区域,导致测量结果严重偏离真实的接触电阻值。

各电极电流施加下的FEM模拟结果
- 各电极电流:当向每个电极施加电流时,无论方块电阻比(Rsho/Rshe)和接触电阻率比(ρc/Rshe)如何变化,所施加的电流都能完全通过电极与测量对象的界面,即 Ii等于 I。
模拟结果清楚地揭示了传统方法在液态金属测量中的缺陷,同时也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
对比两种电流施加方式
flexfilm

Galinstan液态金属与铜电极接触 TLM测量装置示意图
采用Galinstan作为液态金属材料,电镀Cu作为电极(表面粗糙度Ra<1μm)。通过PET基底通道填充Galinstan,控制其截面形状。测量设备配置:电极间距L0=7.5~17.5 mm,施加脉冲电流(1.5A,200ms)以避免焦耳热和合金化影响。
- 对比两种电流施加方式:
外电极电流施加下(a) 对象长度(Lo)与电阻(R)关系;(b) ρc与RcTotal关系
外电极电流施加下电流密度与Ii/I模拟
- 传统方法:测得RcTotal=0.125±0.056?mΩ,模拟曲线无交点,无法计算ρc。

各电极电流施加下(a) 对象长度(Lo)与电阻(R)关系;(b) ρc与RcTotal关系

各电极电流施加下电流密度与Ii/I模拟
- 改进方法:测得RcTotal=0.120±0.043?mΩ,与模拟曲线交联得(误差0.085 mΩ·mm?),精度优于传统焊料。
本文通过调控电流施加方式,解决了液态金属接触电阻测量中因Rshe不可忽略导致的误差问题。改进后的TLM方法将ρc测量精度提升至与焊料相当,为柔性电子器件的材料选择与设计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未来可进一步探索界面氧化层与真实接触面积的影响,以优化测量模型。
TLM接触电阻测试仪
flexfilm
TLM接触电阻测试仪用于测量材料表面接触电阻或电阻率的专用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导电材料、半导体、金属镀层、光伏电池等领域。
- 静态测试重复性≤1%,动态测试重复性≤3%
- 线电阻测量精度可达5%或0.1Ω/cm
- 接触电阻率测试与线电阻测试随意切换
- 定制多种探测头进行测量和分析
本研究通过理论与实验结合借助TLM接触电阻测试仪,为液态金属接触电阻的高精度测量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可拉伸电子器件的实用化进程。
原文出处:《High-Accuracy Contact Resistance Measurement Method for Liquid Metal by Considering Current-Density Distribution in Transfer Length Method Measurement》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原创及转载文章,仅用于学术分享和传递行业相关信息。未经授权,不得抄袭、篡改、引用、转载等侵犯本公众号相关权益的行为。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
测量
+关注
关注
10文章
5286浏览量
113818 -
接触电阻
+关注
关注
1文章
117浏览量
12362 -
TLM
+关注
关注
1文章
35浏览量
2499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什么是接触电阻?
绝缘电阻、直流电阻、接地电阻和接触电阻有什么区别?
接触电阻是什么,接触电阻过大的原因是什么
用微安电流的接触电阻测量
掺杂分布对太阳能电池薄膜方阻和接触电阻的影响

传输线法(TLM)优化接触电阻:实现薄膜晶体管电气性能优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