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印象中,高光谱相机是一种大型、复杂、通常需要配合无人机或载车平台使用的专业设备。但随着光学技术与微型电子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小型高光谱相机出现在科研和行业应用中,甚至有人在背包里就能装下一整套系统。
问题来了——小型化之后,这类设备还能用来干嘛?它的便携性带来了哪些优势?又是否会牺牲测量精度和光谱分辨率?这篇文章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一、小型高光谱相机能做什么?
高光谱成像的最大优势在于:能“看见”人眼看不见的光谱信息。每个像素都有一组光谱曲线,这使得它在材料识别、病害检测、成分分析等领域具备天然优势。那么小型版本是否只是“玩具”级别的存在?并不是。
1. 野外调查和环境监测
小型高光谱设备尤其适合野外场景,例如森林健康监测、水体污染检测、矿物识别等。传统设备动辄十几公斤、需要电源供给,而小型设备可背负、手持甚至挂载在小型无人机上,实现“走到哪儿测到哪儿”。
2. 农业精准种植
在农业领域,小型设备可用于对叶片进行近距离光谱分析,监测植物氮素、水分含量或病虫害等。尤其适合科研试验田、温室种植等场景,省去了大型平台的搭建和调试过程。
3. 文物保护与艺术品分析
文博单位常常需要对画作、壁画进行非接触式分析,小型高光谱设备的轻便性正好满足这种“既不能碰也不能久待”的精细需求。通过表面光谱反射信息判断材料老化、颜料成分等,避免了破坏性取样。
4. 实验室与教学
高校或研究机构在教学和初步实验阶段,也会倾向于使用体积小、成本低、操作方便的设备。虽然参数上比不上实验室级大型设备,但足够应对基础训练和演示目的。
二、便携与精度:如何权衡?
说实话,小型高光谱相机最大的卖点确实是“便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精度和参数上毫无作为。只是,这中间存在一些“妥协”和“选择”。
1. 光谱范围和分辨率的取舍
高精度往往意味着更多通道、更高分辨率和更宽的光谱范围。但这也意味着更大的探测器、更高的功耗、更复杂的热控系统。小型设备通常在400–1000nm的可见–近红外范围内进行优化,分辨率维持在10–15nm的水平。对于很多实际应用来说,这已经“够用了”。
2. 成像方式的限制
小型高光谱设备多采用推扫式、点扫式或线扫式成像。推扫与点扫方式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受抖动影响,精度略有下降;线扫需要稳定平台配合,室外使用门槛稍高。但设计得当的设备,配合三脚架或稳定器,仍然能获得非常清晰的光谱立方数据。
3. 信噪比与光学系统的优化
在光学设计上,小型设备通常牺牲了一部分光通量来保证体积,但通过优化滤光片、采用高灵敏度探测器等手段,依然可以获得可接受的信噪比。只要不是要求极端精度的科学研究,一般场景都能满足。
三、什么时候选小型设备,什么时候别凑合?
如果你的应用场景是户外野外频繁移动、对极高分辨率没有硬性要求,或者实验教学入门,小型高光谱相机是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帮你快速完成现场采样、判断物质特征,或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光谱分析思维。
但如果你的目标是高精度化学定量分析、需要覆盖短波红外甚至中红外波段,或者涉及遥感数据与大数据对比分析,那么小型设备可能不太够用,建议还是选择大型、高性能的系统。
欢迎关注莱森光学,了解更多光谱知识。 莱森光学(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光机电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我们专注于光谱传感和光电应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审核编辑 黄宇
-
相机
+关注
关注
4文章
1479浏览量
54757 -
高光谱
+关注
关注
0文章
428浏览量
1037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高光谱相机是如何在生产线上发现“肉眼看不见”的问题?
高光谱相机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LED屏检、PCB板缺陷检测
高光谱相机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
高光谱相机在防火材料研究与应用

高光谱相机在矿石分选中的应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