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晶圆切割振动监测系统与进给参数的协同优化模型

新启航半导体有限公司 ? 2025-07-10 09:39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一、引言

晶圆切割是半导体制造的关键环节,切割过程中的振动会影响晶圆表面质量与尺寸精度,而进给参数的设置对振动产生及切割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将振动监测系统与进给参数协同优化,能有效提升晶圆切割质量。但目前二者常被独立研究,难以实现最佳切割效果,构建协同优化模型迫在眉睫。

二、振动监测系统与进给参数协同优化的必要性

2.1 振动对进给参数的影响

晶圆切割时,振动会使刀具与晶圆的接触状态改变,导致切削力波动。若进给参数设置不当,如进给速度过快,振动会进一步加剧,可能引发刀具磨损加剧、晶圆崩边等问题,影响切割精度与效率 。

2.2 进给参数对振动的作用

进给参数直接影响切割过程的稳定性。进给速度、进给量等参数的变化,会改变切削力大小与方向,进而影响振动的产生与传播。不合理的进给参数设置,可能激发刀具或晶圆的共振,产生强烈振动 。

三、协同优化模型构建

3.1 模型框架搭建

以晶圆切割质量(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等)为优化目标,将振动监测系统获取的振动幅值、频率等数据,与进给速度、进给量等进给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基于切削力学理论,建立输入变量与优化目标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描述振动与进给参数对切割质量的综合影响 。

3.2 数据驱动建模

利用振动监测系统采集大量不同进给参数下的切割振动数据,结合实际切割质量检测结果。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训练,挖掘振动特征、进给参数与切割质量之间的潜在联系,实现模型参数的动态优化,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 。

四、协同优化策略

4.1 实时监测与反馈优化

振动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切割过程中的振动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协同优化模型。模型根据预设规则与算法,分析振动数据与当前进给参数,若发现振动异常或切割质量下降趋势,自动调整进给参数,实现实时动态优化 。

4.2 多目标优化算法应用

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遗传算法等多目标优化算法,在满足切割效率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振动幅值最小化、切割质量最优化等目标,求解最佳进给参数组合。通过多次迭代计算,确定在不同振动状态下的最优进给参数 。

高通量晶圆测厚系统运用第三代扫频OCT技术,精准攻克晶圆/晶片厚度TTV重复精度不稳定难题,重复精度达3nm以下。针对行业厚度测量结果不一致的痛点,经不同时段测量验证,保障再现精度可靠。?

wKgZPGdOp6mAKTtWAAMZ0sugoBA420.png

我们的数据和WAFERSIGHT2的数据测量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真值的再现性:

wKgZO2g-jKKAXAVPAATGQ_NTlYo059.png

(以上为新启航实测样品数据结果)

该系统基于第三代可调谐扫频激光技术,相较传统双探头对射扫描,可一次完成所有平面度及厚度参数测量。其创新扫描原理极大提升材料兼容性,从轻掺到重掺P型硅,到碳化硅、蓝宝石、玻璃等多种晶圆材料均适用:?

对重掺型硅,可精准探测强吸收晶圆前后表面;?

点扫描第三代扫频激光技术,有效抵御光谱串扰,胜任粗糙晶圆表面测量;?

通过偏振效应补偿,增强低反射碳化硅、铌酸锂晶圆测量信噪比;

wKgZO2g-jKeAYh0xAAUBS068td0375.png

(以上为新启航实测样品数据结果)

支持绝缘体上硅和MEMS多层结构测量,覆盖μm级到数百μm级厚度范围,还可测量薄至4μm、精度达1nm的薄膜。

wKgZPGg-jKqAYFs2AAGw6Lti-7Y319.png

(以上为新启航实测样品数据结果)

此外,可调谐扫频激光具备出色的“温漂”处理能力,在极端环境中抗干扰性强,显著提升重复测量稳定性。

wKgZO2d_kAqAZxzNAAcUmXvDHLM306.png

(以上为新启航实测样品数据结果)

系统采用第三代高速扫频可调谐激光器,摆脱传统SLD光源对“主动式减震平台”的依赖,凭借卓越抗干扰性实现小型化设计,还能与EFEM系统集成,满足产线自动化测量需求。运动控制灵活,适配2-12英寸方片和圆片测量。

wKgZO2g-jLKAeN9uAAT_9vEy4Nk849.png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晶圆
    +关注

    关注

    53

    文章

    5181

    浏览量

    130121
  • 监测系统
    +关注

    关注

    8

    文章

    2903

    浏览量

    82617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揭秘切割过程——就是这样切割而成

    ``揭秘切割过程——就是这样切割而成芯片就是由这些
    发表于 12-01 15:02

    用什么工具切割

    看到了切割的一个流程,但是用什么工具切割?求大虾指教啊 ?
    发表于 12-01 15:47

    切割目的是什么?切割机原理是什么?

    `切割目的是什么?切割机原理是什么?一.
    发表于 12-02 14:23

    如何做切割(划片),切割的工艺流程

    切割(即划片)是芯片制造工艺流程中一道不可或缺的工序,在制造中属于后道工序。
    的头像 发表于 12-24 12:38 ?2w次阅读

    切割追求刀片与工艺的双重优化

    在过去四十年间,刀片(blade)与划片(dicing)系统不断改进以应对工艺的挑战,满足不同类型材料切割的要求。行业不断研究刀片、切割工艺参数等对
    的头像 发表于 11-25 17:29 ?3086次阅读
    <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切割</b>追求刀片与工艺的双重<b class='flag-5'>优化</b>

    高精度划片机切割解决方案

    高精度划片机切割解决方案为实现高精度切割,需从设备精度、工艺稳定性、智能化控制等多维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3-11 17:27 ?430次阅读
    高精度<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划片机<b class='flag-5'>切割</b>解决方案

    碳化硅衬底切割进给量与磨粒磨损状态的协同调控模型

    摘要:碳化硅衬底切割过程中,进给量与磨粒磨损状态紧密关联,二者协同调控对提升切割质量与效率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剖析两者相互作用机制,探讨协同
    的头像 发表于 06-25 11:22 ?361次阅读
    碳化硅衬底<b class='flag-5'>切割进给</b>量与磨粒磨损状态的<b class='flag-5'>协同</b>调控<b class='flag-5'>模型</b>

    碳化硅衬底切割自动对刀系统进给参数协同优化模型

    与效率意义重大。然而,当前研究多将二者独立分析,难以满足高精度切割需求,亟需构建协同优化模型。 二、自动对刀系统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09:47 ?213次阅读
    碳化硅衬底<b class='flag-5'>切割</b>自动对刀<b class='flag-5'>系统</b>与<b class='flag-5'>进给</b><b class='flag-5'>参数</b>的<b class='flag-5'>协同</b><b class='flag-5'>优化</b><b class='flag-5'>模型</b>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切割振动控制与厚度均匀性提升

    一、引言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切割是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芯片性能与成品率。切割过程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7-07 09:43 ?225次阅读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切割</b><b class='flag-5'>振动</b>控制与厚度均匀性提升

    切割振动 - 应力耦合效应对厚度均匀性的影响及抑制方法

    一、引言 在半导体制造流程里,切割是决定芯片质量与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序。切割过程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09:33 ?181次阅读
    <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切割</b>中<b class='flag-5'>振动</b> - 应力耦合效应对厚度均匀性的影响及抑制方法

    超薄切割振动控制与厚度均匀性保障

    超薄因其厚度极薄,在切割时对振动更为敏感,易影响厚度均匀性。我将从分析振动对超薄
    的头像 发表于 07-09 09:52 ?170次阅读
    超薄<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切割</b>:<b class='flag-5'>振动</b>控制与厚度均匀性保障

    浅切多道切割工艺对 TTV 厚度均匀性的提升机制与参数优化

    TTV 厚度均匀性欠佳。浅切多道切割工艺作为一种创新加工方式,为提升 TTV 厚度均匀性提供了新方向,深入探究其提升机制与参数优化方法
    的头像 发表于 07-11 09:59 ?162次阅读
    浅切多道<b class='flag-5'>切割</b>工艺对<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 TTV 厚度均匀性的提升机制与<b class='flag-5'>参数</b><b class='flag-5'>优化</b>

    切割深度动态补偿技术对 TTV 厚度均匀性的提升机制与参数优化

    厚度不均匀 。切割深度动态补偿技术通过实时调整切割深度,为提升 TTV 厚度均匀性提供了有效手段,深入研究其提升机制与参数
    的头像 发表于 07-17 09:28 ?127次阅读
    <b class='flag-5'>切割</b>深度动态补偿技术对<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 TTV 厚度均匀性的提升机制与<b class='flag-5'>参数</b><b class='flag-5'>优化</b>

    切割液多性能协同优化 TTV 厚度均匀性的影响机制与参数设计

    摘要:本文聚焦切割液多性能协同优化 TTV 厚度均匀性的影响。深入剖析切割液冷却、润滑、排
    的头像 发表于 07-24 10:23 ?141次阅读
    <b class='flag-5'>切割</b>液多性能<b class='flag-5'>协同</b><b class='flag-5'>优化</b>对<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 TTV 厚度均匀性的影响机制与<b class='flag-5'>参数</b>设计

    切割液性能智能调控系统 TTV 预测模型协同构建

    摘要 本论文围绕超薄切割工艺,探讨切割液性能智能调控系统
    的头像 发表于 07-31 10:27 ?123次阅读
    <b class='flag-5'>切割</b>液性能智能调控<b class='flag-5'>系统</b>与<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 TTV 预测<b class='flag-5'>模型</b>的<b class='flag-5'>协同</b>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