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车用虚拟化技术:域控融合的必经之路

全球TMT ? 来源:全球TMT ? 2025-07-05 16:1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本文阐述了汽车电子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化演进的趋势,黑芝麻智能分析了集中化带来的安全隔离、实时性等关键挑战,并指出车用虚拟化技术是实现域控融合的核心解决方案。该技术能够优化资源分配、保障功能安全,从而有效推动汽车的智能化变革。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集中化趋势

近年来,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经历着从分布式到集中式的深刻变革。传统汽车中,各个功能模块(如仪表、娱乐系统、ADAS等)通常由独立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实现,导致系统复杂、线束繁多、成本高昂。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这种分布式架构已无法满足需求,控制器融合成为必然选择。

现代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可分为三个典型阶段,其核心驱动力来自智能化需求爆发与"软件定义汽车"理念的落地:

分布式架构阶段( 2000-2015)

在分布式架构阶段,汽车的每个功能模块对应了独立的ECU,全车ECU数量可达100个以上。以宝马7系2015款为例,其ECU数量约为140个。这种架构虽然实现了功能的模块化设计,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线束问题:线束总长度超过5公里,重量可达70公斤,不仅增加了整车重量,还提高了装配复杂度。

通信协议碎片化:不同供应商的ECU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如CAN、LIN、FlexRay),导致系统集成困难。

成本高昂:ECU数量的增加直接推高了硬件成本和维护成本。

升级困难:功能升级依赖硬件迭代,难以通过软件OTA实现。

域控架构阶段( 2015-2025)

随着高性能车规级SoC的出现,多系统共存成为可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进入域控阶段。多个功能模块被整合到同一个SoC中,形成区域控制器。典型的域控制器包括:

智能座舱域:整合组合仪表、HUD和车载娱乐系统。

智能驾驶域:融合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的数据处理功能。

车身域:集成车身控制模块(BCM)、空调和灯光控制等功能。

域控架构不仅减少了ECU数量,还提升了系统的集成度和资源利用率。

中央计算+区域控制阶段(2023-)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向"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二级架构演进。中央计算平台负责高算力任务,而区域控制器则负责执行具体的控制功能。在硬件层面,黑芝麻智能于2023年发布的武当C1200家族芯片是首个车规级智能汽车跨域多功能融合计算平台,为中央计算和区域控制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

集中化带来的技术挑战

尽管集中化架构大幅提升了系统集成度和资源利用率,但也引入了以下关键性技术挑战:

安全隔离需求

在混合关键性系统中,不同安全等级的功能(如ASIL-B的仪表系统与QM级的娱乐系统)需在同一硬件平台上共存。安全隔离的核心在于确保高安全功能不受低安全功能干扰,涵盖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两方面。例如,低安全功能的崩溃不能影响高安全功能的执行,同时需防范侧信道攻击等安全威胁。

实时性矛盾

车辆控制对实时性要求极高,而娱乐系统则更注重用户体验。如何协调实时系统与非实时系统的需求成为一大挑战。解决方案包括通过系统隔离实现互不干扰,利用时间敏感网络统一时间标签,并采用混合关键性调度策略优化系统协同。

资源利用率优化

不同功能的负载峰值时间各异,静态资源分配易导致算力浪费。特别是在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算力需求日益增长。动态调度算力资源、实现负载均衡是提升硬件性能的关键。

带宽挑战

车内通信架构从信号转向服务,对带宽的需求急剧增加。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地图的引入进一步加剧了通信负载。千兆以太网已成为量产车型的标配,而万兆以太网也即将普及。此外,辅助驾驶算法对内存带宽的需求显著提升,未来中央计算平台需支持超过100Gbps的通信带宽。为此,新技术如硅光子互联和一致性内存共享协议正在被探索和应用。

车用虚拟化技术

车用虚拟化技术是应对上述挑战的核心解决方案之一。它能够实现安全隔离、构建混合关键性系统、协调多系统调度,并优化资源分配。以下是虚拟化技术的具体分类及其特点:

安全隔离技术概览

根据隔离程度的不同,安全隔离技术可分为以下四级:

芯片分离

实现方式:不同SoC独立运行不同系统。

特点:物理隔离程度最高,资源完全独立。

典型应用:早期智能座舱中,仪表与娱乐系统分属不同芯片。

硬隔离

实现方式:通过SoC硬件分区划分CPU、内存和IO资源。

特点:硬件级隔离,各分区运行独立系统。

典型应用:当前主流域控制器中,仪表与娱乐系统共享芯片但硬件隔离。

IO透传

实现方式:虚拟化CPU和内存,IO设备直接透传给客户机。

特点:IO性能接近原生,但需硬件支持SR-IOV等技术。

典型应用:需要高性能IO的场景,如摄像头数据直传ADAS系统。

全虚拟化

实现方式:CPU、内存、中断和IO全部虚拟化。

特点:资源调度最灵活,但虚拟化开销最大。

典型应用:中央计算平台中的动态资源分配场景。

安全隔离技术比较与权衡

随着隔离程度降低,系统的资源复用率和动态调整能力提升,但虚拟化开销和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现代车用SoC通常采用混合方案,对安全关键功能使用硬隔离,对一般功能采用全虚拟化。

虚拟化架构的核心优势

虚拟化技术在构建混合关键性系统方面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部署灵活性增强:支持异构OS共存(如QNX与Android),实现计算资源动态分配,便于功能热升级与OTA。

功能安全提升:通过故障隔离确保单个虚拟机崩溃不影响其他功能,资源监控可拦截非法内存访问,安全启动保障每个虚拟机的完整性。

信息安全强化:虚拟机间通信可控,关键数据加密隔离,支持细粒度访问控制。

混合关键性调度:协调实时与非实时任务的执行,优化系统性能。

零拷贝系统间通讯:通过共享内存实现高效数据传输,减少延迟。

以智能座舱为例,虚拟化技术既保证了仪表系统的实时性与安全性(ASIL-B),又为娱乐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支持,同时通过Hypervisor监控阻止娱乐系统对关键资源的非法访问。

虚拟化:域控融合的必经之路

随着电子电气架构向"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演进,虚拟化技术已成为域控融合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它有效解决了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矛盾,实现了实时系统与通用系统的共存,并优化了资源利用率与隔离需求的平衡。未来,随着芯片算力的提升和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全虚拟化方案将逐渐成为中央计算平台的主流选择。

其他虚拟化技术补充:

TypeII拟化(宿主型虚拟化):运行在通用OS之上(如VirtualBox),主要用于开发测试环境,由于性能和安全限制,不适合量产车。

容器技术:轻量级虚拟化,共享内核,适用于应用级隔离(如多个娱乐应用),但无法满足ASIL要求,常与Type I虚拟化配合使用。

车用虚拟化技术正随着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持续发展。从当前域控制器的硬隔离主导,到未来中央计算平台的全虚拟化应用,这一技术将持续推动汽车智能化变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计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汽车厂商与供应商需根据具体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虚拟化方案,构建安全、高效、灵活的车载计算平台。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汽车电子
    +关注

    关注

    3037

    文章

    8372

    浏览量

    170367
  • 虚拟化
    +关注

    关注

    1

    文章

    400

    浏览量

    30290
  • adas
    +关注

    关注

    310

    文章

    2263

    浏览量

    210382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VLA,是完全自动驾驶的必经之路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 (文/梁浩斌)最近,智驾领域又出现多个“新名词”,比如蔚来推出的NWM、多家企和智驾供应商都在宣传的VLA。实际上,从各家的路线来看,随着更大算力的芯片,比如小鹏、蔚来自研的智驾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00:06 ?7722次阅读

    BMS HIL测试技术演进:高压架构、多融合与储能系统应用解析

    BMS通信适配、国标充电协议迭代、多融合协同测试等关键技术挑战,并拓展至储能BMS主动均衡与多系统仿真需求,助力行业应对能源变革。
    的头像 发表于 05-19 14:56 ?1108次阅读
    BMS HIL测试<b class='flag-5'>技术</b>演进:高压架构、多<b class='flag-5'>域</b><b class='flag-5'>融合</b>与储能系统应用解析

    MEMS测试设备标准:降本增效必经之路

    经过二十余年产业发展,微机电系统(MEMS)行业正迎来关键转型期——从定制测试解决方案向标准设备与方法转变。这一变化或预示着产业将逐步告别"应用定制"的传统模式。构建
    的头像 发表于 05-12 11:46 ?418次阅读
    MEMS测试设备标准<b class='flag-5'>化</b>:降本增效<b class='flag-5'>必经之路</b>

    2025上海车展 | 移远通信48 TOPS座舱方案落地加速,AI大模型赋能多融合新突破

    ,标志着产品商业进程取得关键突破。该模组以48TOPS高算力与多融合能力为核心,旨在为企提供“舱泊一体”“舱驾融合”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4-24 19:03 ?466次阅读
    2025上海车展 | 移远通信48 TOPS座舱方案落地加速,AI大模型赋能多<b class='flag-5'>域</b><b class='flag-5'>融合</b>新突破

    一文带你学习认识反激开关电源设计!

    开关电源的磁芯元件详细设计,是开关电源的必经之路 纯分享贴,有需要可以直接下载附件获取完整资料! (如果内容有帮助可以关注、点赞、评论支持一下哦~)
    发表于 03-27 16:22

    服务器虚拟和超融合哪个好,企业升级该选谁?

    若需快速落地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架构的综合优势更显著,尤其在中小规模场景或边缘计算领域;而传统虚拟技术仍适用于已有成熟
    的头像 发表于 03-27 10:16 ?367次阅读

    工业互联进阶之路:串口服务器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

    工业互联进阶之路:串口服务器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
    的头像 发表于 03-24 09:39 ?322次阅读
    工业互联进阶<b class='flag-5'>之路</b>:串口服务器与物联网<b class='flag-5'>技术</b>的深度<b class='flag-5'>融合</b>

    虚拟私有服务器,开启企业数字转型新征程

    在当今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企业数字转型已成为谋求发展与竞争力的必经之路。而虚拟私有服务器,作为一种创新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正以其独特优势,为企业开启数字
    的头像 发表于 02-24 10:41 ?380次阅读

    电动工具EMC测试整改:迈向高质量生产的必经之路

    深圳南柯电子|电动工具EMC测试整改:迈向高质量生产的必经之路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14:29 ?554次阅读
    电动工具EMC测试整改:迈向高质量生产的<b class='flag-5'>必经之路</b>

    TSP研究:车内网联服务向跨融合、全场景融合、舱驾融合方向拓展

    的数据采集与供应,进而为车主提供更加多样服务。其服务内容涵盖导航服务、社交服务、娱乐服务、远程保养服务、安全服务等。 来源:公开资料 随着跨融合、舱驾融合等趋势的演进,TSP供应商
    的头像 发表于 01-06 09:40 ?1586次阅读
    TSP研究:车内网联服务向跨<b class='flag-5'>域</b><b class='flag-5'>融合</b>、全场景<b class='flag-5'>融合</b>、舱驾<b class='flag-5'>融合</b>方向拓展

    中科银河芯的国产替代之路

    最近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使得相关半导体领域贸易不确定性增强,国产芯片的自主可控产业链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国产替代”又成为了一个热门且关键的议题,这不仅是对技术限制的回应,也是国产芯片产业迈向高端、实现自主可控的必经之路,前方的路
    的头像 发表于 12-11 16:38 ?1253次阅读
    中科银河芯的国产替代<b class='flag-5'>之路</b>

    航空电子的精益转型之路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需求的多样以及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空电子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脱颖而出,精益转型成为了一条必经之路。本文,天行健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将深入探讨
    的头像 发表于 11-06 15:45 ?486次阅读

    emc虚拟技术的应用场景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企业面临着数据爆炸式增长和业务需求不断变化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灵活、高效且可扩展的IT基础设施。EMC虚拟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通过将物理资源抽象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5:26 ?935次阅读

    云计算中的虚拟技术应用

    云计算中的虚拟技术是一种将计算机物理实体(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通过软件技术划分为多个虚拟实体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09:22 ?1901次阅读

    数字转型,企业发展必经之路 #人工智能 #plc #物联网

    plc物联网
    juying
    发布于 :2024年10月12日 16: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