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现状
因为制造工艺精细繁琐,目前高端PCB的生产良率水平普遍不理想,导致产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和释放,且成本居高不下。以IC载板为例,在1张800*600mm的板上,超过70万镭射孔需要3D测量孔深,准确快速3D测量必不可少且刻不容缓。
IC载板镭射孔工艺良率损失分析:

为持续提高综合生产良率,除了进一步优化各环节工艺水平,还需要在各关键制程段导入更加有效、更高频次的过程质量管控和监测手段,将工艺失效和批量性不良拦截在初发时。然而,目前行业内还没有成熟且高效的PCB微孔三维全尺寸检测手段。
二、行业痛点
PCB微孔检测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微孔尺寸极小检测精度要求极高,例如镭射孔深度最大203μm(8mil)、孔径50~236μm(2~9.3mil)、深径比最大5:1。背钻孔深度最大8mm、深径比最大15:1;二是深径比大,从1:1到8:1,甚至超过8:1;三是复杂背景干扰多,如材料残渣、金属面、油面、树脂填塞等等。这些挑战要求三维测量方法兼具大范围、高精度、跨材质、跨结构能力。
当前行业普遍采用的传统方法是人工切片检测,弊端明显:1、从取样、切片到输出检测结果,通常需要1~2天,检测时效性差;2、切片检测属于破坏性测试,报废成本较高,无法提高检测频率;3、依赖检测人员切片、特征选取等经验,操作及人员主观导入误差极大,检测结果可靠性差。
另外,业内也在尝试多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案。其中AOI检测设备以2D视觉检测+3D激光扫描特征点方式为主,无法获取完整三维形貌,难以满足PCB微孔三维全尺寸测量需要。白光干涉法精度可以达到纳米,适合光滑结构性表面的检测,难以满足IC载板多样化复杂表面的检测需要。激光共聚焦精度和适应性满足要求,但成本高、速度慢。超景深(变焦)测量法适合大角度斜面与高粗糙度表面的检测,但精度较低。
三、星纳微解决方案
星纳微推出的面共焦3D显微成像技术,为PCB微孔加工的3D测量带来了全新的突破。该技术基于宽场显微成像原理,利用结构照明调制被测物体的表面信息,通过垂直轴向扫描计算得到微孔的3D形貌,实现了大范围、高精度、跨材质、跨结构的复杂形貌三维成像能力。可以实现对IC载板镭射孔、高密度互连PCB板背钻孔、定深孔、树脂塞孔等各种类型的PCB微孔快速、稳定的三维成像。结合3D点云计算算法,可以快速测量PCB微孔的孔径、深度、真圆度、上下孔径比等参数,大大提高PCB微孔的检测效率。
市场价值
通过全自动化、高速3D全尺寸量测,及时发现不良产品和工艺恶化趋势,有效提高综合良率;可应对各种类型PCB微孔,包括镭射孔、背钻孔、树脂塞孔等等,真正做到一机多用;可输出原始3D点云数据和2D彩图,助力工厂建立数据库,构建 “工艺参数+工艺结果”的闭环反馈系统。
-
PCB板
+关注
关注
27文章
1476浏览量
5360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TechWiz LCD 3D应用:微液晶分子摩擦排布
告别漫长等待! 3D测量竟然可以如此的丝滑

TechWiz LCD 3D应用:微液晶分子摩擦排布
高分子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3D打印加工介绍

多维精密测量:半导体微型器件的2D&3D视觉方案

3D线激光轮廓测量仪的关键参数——最大扫码频率
领麦微红外测温传感器在小型光敏3D打印机中的创新应用

安泰功率放大器在微纳光固化3D打印中的具体应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