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聚焦智能汽车领域六大核心技术,问界M9成为现象级产品
华为在汽车领域提供的六大核心技术:华为ADS智能驾驶、鸿蒙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车控、智能车云和智能网联。这是华为公司提供给汽车行业走向智能化、网联化时代一个重要的支撑。在这个六大领域,我们都做到最强。
在这六大领域,鸿蒙都可以做到第一。智能驾驶领域,我们不是第一阵营,我们是第一名。我们有信心获得第一名的竞争优势。
鸿蒙智能座舱引领行业的发展,最近1年我们聚焦原生鸿蒙——单框架鸿蒙的生态发展,鸿蒙座舱下一个版本升级后,鸿蒙座舱又能领先行业一大截。余承东表示,按照华为的质量标准,有的车厂的车一台都不能发货。我们鼓励真牛逼,打击吹牛逼。
智能电动领域,华为做得很棒。昨天鸿蒙智行和江淮汽车发布尊界S800,三电机、高压SIC,从芯片到系统都是华为开发,车云的协同控制,EMB方面构筑强大的能力。我们不仅带来了电机的高效率、高性能和高质量,还带来了整车协同的强悍性能。
智能车控,华为在全球首发六合一车控平台,颠覆汽车工业百年来的实践。途灵龙行平台似乎有轻功的感觉。无论是弯道、直道还是很复杂的路面,传统千万级的车、百万级的车上去就失控,AI中央大脑控制+智能驾驶系统+全域融合感知+时空网络结合起来,构筑新的能力。
智能车云,BMS管理、星闪车钥匙,还有OTA,大量的服务和不断升级,依赖于车云能力,有华为云能力的支撑,我们构筑了安全、可靠、隐私保护。
智能网联,华为是第一名存在。华为以通信起家,无论是技术能力、产品能力和体验,各方面碾压这个行业的指标。车联网领域,华为还没有遇到一个像样的对手。在2021年,美国没有制裁华为之前,全世界的主流的车企全部都选用了华为的车联网;华为被美国制裁和断供后,华为损失了很多市场。在车联网领域,性能2.8倍于我们的同行。卫星通信、天地网联统一起来。
在智能电动领域,华为做不到销量和发货量第一,但是做到了技术可靠性、高效率、安全性第一名。我们团队还是有追求的。
在余承东看来,问界公司创始人张兴海有企业家的锐气和勇气,2021年选择跟华为合作,经过4年的积累问界品牌崛起,形成了中国市场高端智能汽车的王者地位。50万元汽车市场第一名,销量超过BBA的总和。问界M8上市后短短一个月卖8万台,均价41万。
华为鸿蒙智行和车厂合作三大模式,五界已实现合作
华为和汽车大厂合作模式有三种。一是提供标准化的零部件;二是Hi模式,华为inside模式,提供全栈的集成解决方案模式;三是鸿蒙智行模式。华为鸿蒙智行模式与Hi模式最大的区别,将华为终端十几年的To C的能力,来帮助车企。这里包括产品定义、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的能力。
华为鸿蒙智行携手五界。问界起步,问界做中国最好的SUV,中国最大型的豪华SUV;智界做年轻人喜欢SUV和其他车型;享界做,尊界是做百万级的王者。鸿蒙智行在汽车之家质量报告中,连续三年位居第一。
华为引望公司、车BU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车企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帮助汽车企业。华为的数字能源在电动化方面帮助车企,华为终端在4G、5G联网,以及5.5G和未来的6G将未来在网联化方面帮助车企,其他领域上的能力,像新品牌的营销,新渠道的零售、产品定义设计,全场景的生态,就是说全场景生态的构筑和用户体验的把握方面,这是很多传统车企所不擅长的地方。华为终端的经验可以分享给车企,帮助车企华为在品牌营销、产品定义、产品设计、用户体验把握全场景的生态的构建,帮助车企构建能力。
国家L3标准,不应该照搬海外的标准,应该建立自身的标准,基于中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中国汽车有底气建立L3的标准。在电池方面,华为和宁德时代合作,生产的巨鲸电池领先于国标5年,2021年12月问界M5 五重防护,呼吁大家做高质量产品。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品质是我们最大的豪华。中国汽车在中高端领域,涌现了问界M9、问界M8、尊界S800,比亚迪仰望U8这些旗舰车型,才有了真正取代BBA的时代强音。
尊界S800首销超过2100台,带领200家供应商构建高端车供应链
5月30日,鸿蒙智行的尊界S800豪华轿车正式发布。尊界S800将首发六大智能化技术,包括途灵龙行平台、天使座主动安全防护、华为星河通信三项新技术,以及鸿蒙ALPS座舱2.0、华为车语系统2.0、华为巨鲸电池2.0三项技术的迭代升级。ADS3.0首发尊界S800。
余承东表示:“我们和江淮汽车一起,攻克中国豪华车供应链上的各种挑战。我们联合221家供应链企业一起攻克高端供应链挑战。尊界S800的定位,参考设计对标千万元的汽车。我们要学习国际豪华车做产品品牌、工业设计、材料、工艺,但在他们不具备的智能化领域,要决定性的碾压性存在。因为这不是一个时代的产品,尊界S800在智能化、健康智舱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体验超越顶尖车企。”
余承东说:“鼓励真牛逼,打击吹牛逼。鼓励创新突破,鼓励进步,打击不顾生命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乱吹。中国汽车要参与全球竞争,在安全、智能驾驶领域走向世界,不要限制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深水区,能够活下来的不是营销大师,而是真正埋头研发,拥有底层“根技术”的,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正在进入结构性重构,价格战、流量之争不过巨轮转向时激发的浪花,而决定生死的是技术储备,产业链掌控力和对产业规律的敬畏。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微信号zy1052625525。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zhangying@huaqiu.com。
-
智能座舱
+关注
关注
4文章
1144浏览量
1694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