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浮思特 | 实现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更智能的直流母线放电技术

深圳市浮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5-26 11:3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在汽车逆变器中,高压直流母线电容的放电通常需要庞大昂贵的外部元件,这不仅显著推高了物料清单(BOM)成本(每个逆变器约4-6美元),占用宝贵的PCB空间,更增加了设计复杂度——对于空间紧凑且成本敏感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应用尤为突出。

恩智浦GD3162栅极驱动器带来了一项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通过将放电功能直接嵌入驱动IC,重新定义了系统设计者的放电策略实施方式。这种创新设计实现了更精简的系统架构,降低BOM成本,并为先进的诊断控制策略铺平道路。

逆变器直流母线放电的挑战

高压直流母线是电动及混动汽车中众多电力电子系统的核心,包括依赖大容量电容(如1mF)的逆变器系统。这些电容用于稳定电压、抑制纹波并支持高效控制运行。然而当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如碰撞或意外关机)时,必须安全释放电容储存的能量,以防止车辆维修场景中的触电风险。对此,汽车标准LV123对直流母线放电提出了严格要求:在950V工作电压下,必须分别在2分钟内(被动放电)和2秒内(主动放电)将电压降至安全阈值(通常<50V)。

wKgZO2gz4F6AGQ70AADJv0zXFco820.png图1

传统主动放电系统通常采用电阻元件或PTC器件(通过开关触发或热触发)来耗散能量。这些方案虽然有效,却存在明显缺陷:例如PTC系统可能需要长达2-10分钟的冷却时间才能重新激活,难以应对重复快速触发场景;而持续工作的电阻器则必须按最恶劣工况设计,导致成本增加和空间占用问题。

wKgZPGgz4HaAF9DBAAB9Wz0g1s8378.png图2


集成放电:逆变器设计新范式

GD3162标志着电力电子系统设计理念的革新。该方案摒弃外置放电元件,通过栅极驱动器直接控制逆变器自身的功率晶体管实现放电功能。这种系统级集成方式消除了专用放电元件需求,在降低BOM成本的同时释放了宝贵的布局空间。

wKgZO2gz4IGAfSsPAABMIFxtTZQ741.png图3

下图展示了采用SiC功率模块与GD3162栅极驱动器对950V/635μF直流母线电容的受控放电曲线。

wKgZPGgz4IuADGt2AADJxud7d9g824.png图4

这种集成放电功能不仅是降本措施,更是系统创新的使能平台。精简的组件使设计者能构建更紧凑的逆变器,简化系统布局并降低故障点。嵌入式智能还实现了安全功能、保护机制与诊断系统的紧密协同,这对功能安全至上的汽车应用至关重要。

系统优势与集成考量

从系统集成商视角看,采用集成放电控制的栅极驱动器具有多重优势:首先简化的BOM降低了采购复杂度和总生产成本;其次GD3162的设计灵活性适配多种系统拓扑,无论是SiC还是IGBT平台,其放电功能都能与功率级无缝集成。该方案还通过冗余监控、故障安全模式和自诊断例程满足ASIL功能安全要求,有助于减轻汽车认证验证负担,并支持稳健的系统级失效模式分析。

结论:集成技术创造竞争优势

对于追求紧凑性、可靠性与成本效益的电动汽车逆变器设计者,GD3162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恩智浦通过将直流母线放电功能集成至栅极驱动器,不仅优化了系统设计,更为提升诊断能力和安全合规开辟了新路径。

这不仅是元件级的创新,更是电动汽车时代电力系统架构的范式转变。随着整车厂在性能、可靠性和成本领域寻求差异化优势,半导体级的智能集成将持续重新定义电力电子设计的前沿。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动汽车
    +关注

    关注

    156

    文章

    12439

    浏览量

    234792
  • 逆变器
    +关注

    关注

    294

    文章

    4927

    浏览量

    211378
  • 直流母线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6

    浏览量

    11603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长电科技打造牵引逆变器芯片封测方案

    近期,牵引逆变器成为市场热点:搭载新一代芯片的牵引逆变器成功应用于全新智能电动汽车,下一代
    的头像 发表于 07-18 16:18 ?284次阅读
    长电科技打造<b class='flag-5'>牵引</b><b class='flag-5'>逆变器</b>芯片封测方案

    | 从硅基到宽禁带:逆变器功率器件的代际跨越与选型策略

    近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从电动汽车到可再生能源系统,逆变器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上,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硅基功率器件因其可靠性和成熟的制
    的头像 发表于 04-25 11:34 ?399次阅读
    <b class='flag-5'>浮</b><b class='flag-5'>思</b><b class='flag-5'>特</b> | 从硅基到宽禁带:<b class='flag-5'>逆变器</b>功率器件的代际跨越与选型策略

    恩智浦携手Wolfspeed打造的800V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

    实现零排放的未来,汽车行业迫切需要重塑。汽车制造商必须加速推出差异化的电动车型。恩智浦携手Wolfspeed,共同推出一款经过全面验证的800V
    的头像 发表于 04-07 11:44 ?1133次阅读
    恩智浦携手Wolfspeed打造的800V<b class='flag-5'>牵引</b><b class='flag-5'>逆变器</b>参考设计

    牵引、充电和可持续性——用SiC应对高压电动汽车的挑战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牵引、充电和可持续性——用SiC应对高压电动汽车的挑战.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1-24 14:01 ?1次下载
    <b class='flag-5'>牵引</b>、充电和可持续性——用SiC应对高压<b class='flag-5'>电动汽车</b>的挑战

    电动汽车高压主动放电几种方式

    高压主动放电几种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适用场景、必要性、实现方式、提升电动汽车安全性能方面的作用。 目录1.?主动放电的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高压主动
    的头像 发表于 01-02 11:39 ?2440次阅读
    <b class='flag-5'>电动汽车</b>高压主动<b class='flag-5'>放电</b>几种方式

    储能逆变器自动测试系统的技术原理和应用

    。储能逆变器自动测试系统能够实现对储能逆变器的快速、准确的测试,为新能源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电动汽车充电桩:电动汽车充电桩也是储能
    发表于 12-16 15:07

    JAE发布用于电动汽车放电的KW21A充电枪产品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现已开放并正式销售其用于电动汽车(EV)充放电的“KW21A”充电枪产品,该产品符合CCS2(注释1)标准,而该标准已被欧洲确立为电动汽车DC直流快充标准。 0
    的头像 发表于 11-06 15:35 ?784次阅读
    JAE发布用于<b class='flag-5'>电动汽车</b>充<b class='flag-5'>放电</b>的KW21A充电枪产品

    恩智浦高压栅极驱动器助力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应用

    电动汽车开发中,牵引逆变器是最为关键的课题之一。想要在提升逆变器功能和性能的同时,进一步减小电路板面积和降低BOM成本,需要在高压栅极驱动器上做文章。
    的头像 发表于 10-25 14:45 ?1023次阅读

    NXP公司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解决方案

    随着电动汽车在能耗方面越来越卷,电动汽车驱动逆变器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中的效率越来越重要。逆变器的效率直接影响到车辆的续航里程和电池寿命,同时
    的头像 发表于 10-22 16:21 ?1106次阅读
    NXP公司<b class='flag-5'>电动汽车</b><b class='flag-5'>牵引</b><b class='flag-5'>逆变器</b>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直流与交流充电桩技术研究和应用

    安科瑞 程瑜 187 0211 2087 摘要: 发展充电桩技术能够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直流与交流充电作为两种主要补能方式,对充电
    的头像 发表于 10-15 16:20 ?1126次阅读
    <b class='flag-5'>电动汽车</b><b class='flag-5'>直流</b>与交流充电桩<b class='flag-5'>技术</b>研究和应用

    关于电动汽车直流与交流充电桩的技术研究和应用

    摘要: 发展充电桩技术能够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直流与交流充电作为两种主要补能方式,对充电技术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
    的头像 发表于 10-15 09:45 ?829次阅读
    关于<b class='flag-5'>电动汽车</b><b class='flag-5'>直流</b>与交流充电桩的<b class='flag-5'>技术</b>研究和应用

    能源回收式交流电子负载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

    子负载可以用于电池组的充放电测试和能量回收。它可以模拟电池组的实际工作情况,对电池组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 在电动汽车制动时,还可以将产生的能量回馈到电池组中,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能源利用效率
    发表于 09-09 15:24

    恩智浦和采埃孚合作开发基于SiC的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解决方案

    恩智浦半导体宣布与电动汽车领域领先企业采埃孚股份公司(ZF Friedrichshafen AG)合作下一代基于SiC的电动汽车(EV)牵引逆变器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采用恩智浦先进的GD
    的头像 发表于 08-27 09:48 ?1920次阅读

    恩智浦GD3162助力优化牵引逆变器的SiC模块性能

    牵引逆变器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关键组件,它将电池的直流电压转换为随时间变化的交流电压,从而驱动汽车的电机。为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8-27 09:40 ?1481次阅读

    直流快速电动汽车充电器的设计技巧与解决方案

    便捷高效的充电对于所有电池供电的电动汽车(BEV)的成功至关重要,可用充电的地方越多,充电速度越快,消费者就越有可能购买纯电动汽车而不是化石燃料汽车。本文将为您介绍25 kW直流快速
    的头像 发表于 08-16 16:58 ?748次阅读
    <b class='flag-5'>直流</b>快速<b class='flag-5'>电动汽车</b>充电器的设计技巧与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