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黄盔甲”散热材料提升电池电芯模组安全性 |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向欣电子 ? 2025-05-20 05:59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根据工信部于2025年4月3日发布的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动力电池安全标准迎来全面升级,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目标上升为强制性法律要求,标志着动力电池安全进入“零容忍”时代。


一、新国标核心升级要点

热扩散安全要求强化

旧标准(GB 38031-2020):热失控后需提供5分钟逃生时间,允许起火但需报警。

新标准:触发单体热失控后,电池系统需在至少2小时观察期内无起火、爆炸现象,且所有监测点温度≤60℃。同时,热失控后5分钟内必须发出报警信号,且报警前后5分钟内烟气不得进入乘员舱,杜绝逃生时二次中毒风险。

触发手段升级:新增“内部加热片触发热失控”方法,模拟真实内部短路场景,针刺速度从0.1-10mm/s调整为更贴近实际的0.1-1mm/s。

新增强制性测试项目

底部撞击测试:模拟飞石冲击场景,采用直径30mm钢球以150J能量撞击电池包最薄弱部位,要求无泄漏、起火或爆炸。仅离地间隙≥200mm的商用车可豁免,乘用车全系纳入监管。

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针对超快充技术(如“充电15分钟续航400公里”),要求300次快充循环(SOC区间20%-80%)后仍通过外部短路测试,防止高频充放电导致性能衰减。

盐雾试验优化:延长试验后监测时间至2小时,删除低压上电监控要求,简化流程。

技术兼容性
标准对钠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技术预留兼容空间,鼓励多元化技术发展。

二、实施时间与过渡期

强制实施时间:2026年7月1日。

过渡期安排:已获批车型有1年过渡期(至2027年7月1日),未达标车型将禁止生产销售。


三、技术实现方向

材料创新:高耐热电解液、陶瓷涂层隔膜、阻燃材料应用。。

系统集成智能热管理算法、多层级熔断装置、云端健康监测系统。。

传感器融合:气体、温度、压力传感器协同监测,提前预警热失控风险。


四、国际对标与产业意义

新标准与联合国《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UN GTR 20)接轨,推动中国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成为全球标杆。


锂离子电池组在运行中面临显著的热管理挑战: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若无法及时均匀散逸,将导致电池组内部温差扩大(通常超过5℃),加速局部老化并可能引发热失控风险。尤其在高温或高倍率工况下,传统风冷、液冷等外部散热方式难以有效解决电池单体间的温度梯度问题。

聚酰亚胺(PI)/氮化硼(BN)纳米复合薄膜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方案。聚酰亚胺本身具有优异的绝缘性和耐高温性,但导热系数较低(约0.2 W/(m·K))。

通过引入氮化硼纳米片(BNNS)作为导热填料,可显著提升材料的热导率。例如,采用聚多巴胺改性BNNS与聚酰亚胺复合,其导热系数可达0.64 W/(m·K),同时保持高绝缘性(击穿电场强度>200 MV/m)。

该复合薄膜的均热机制体现在两方面:1.导热网络优化:BNNS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形成三维导热路径,当填料含量超过15wt%时,导热网络逐步完善,热传导效率显著提升;2.界面热阻降低:聚多巴胺改性后的BNNS与聚酰亚胺基体结合更紧密,减少界面热阻,进一步改善热量传递效率。

8b7fa2de-34fc-11f0-8605-92fbcf53809c.jpg

广东晟鹏科技有限公司的SPA-SPK30复合材料为电池均热问题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该材料通过独特的各向异性导热设计:水平热导率高达20 W/(m·K),可快速沿电池模块平面方向扩散热量,减少横向温差;垂直热导率控制在1 W/(m·K),避免热量在层叠方向过度积聚,优化三维热流分布。实验数据表明,在液冷与风冷混合系统中集成SPA-SPK30后,电池组最大温差可降至2.5℃以内,较传统方案温差缩减50%。

此外,其耐穿刺性(≥300 N/mm?)和阻燃等级(UL94 V-0)可适配高安全要求的动力电池场景。实际应用效果显示SPA-SPK30可构建多层级热管理架构:?SPA-SPK30作为电芯间绝缘导热层,解决局部热点问题。

SPA-SPK30用于模组间大面均热,平衡系统级温度场。例如,某储能电池项目中,该方案将温差从初始的8.2℃压缩至2.1℃,循环寿命提升至6000次以上(容量衰减<10%)。同时,SPA-SPK30的轻量化特性(密度1.8 g/cm?)较传统铝制散热件减重40%,进一步优化了电池系统能效。

通过材料创新(如PI/BN复合薄膜),锂电池组均热问题得以系统性解决,为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安全应用提供了可靠路径。

以上部分资料转载网络平台,文章仅仅用于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删。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动汽车
    +关注

    关注

    156

    文章

    12439

    浏览量

    234797
  • 蓄电池
    +关注

    关注

    20

    文章

    1581

    浏览量

    72006
  • 电池电芯失效

    关注

    0

    文章

    2

    浏览量

    1527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动力电池测试设备数据采集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强制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其中规定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5-28 15:19 ?167次阅读
    <b class='flag-5'>动力电池</b>测试设备数据采集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魏牌全新高山动力电池、哈弗动力电池首批通过电池新国标检测

    近日,魏牌全新高山动力电池包总成、哈弗品牌动力电池包总成分别通过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的GB 38031-2025《电动汽车
    的头像 发表于 05-11 15:46 ?626次阅读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落地,ZAD2108温度采集器助力测试

    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这一新规因其严格被称为“史上最严
    的头像 发表于 04-23 11:41 ?421次阅读
    “史上最严<b class='flag-5'>电池</b><b class='flag-5'>安全</b>令”落地,ZAD2108温度采集器助力测试

    宁德时代回应动力电池新国标 需要车企和电池厂商共同努力来完成

    日前,强制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正式发布。在新国
    的头像 发表于 04-17 11:15 ?385次阅读

    手动整理GB 44240电能存储系统蓄电池电池安全测试设备

    ?GB 44240-2024是国内针对电能存储系统蓄电池电池组的强制国家标准,旨在规范电能存储系统中锂电池
    的头像 发表于 03-28 11:16 ?912次阅读
    手动整理GB 44240电能存储系统<b class='flag-5'>用</b>锂<b class='flag-5'>蓄电池</b>和<b class='flag-5'>电池</b>组<b class='flag-5'>安全</b>测试设备

    UL1642认证?安全解锁全球市场

    Laboratories)实验室制定的一系 列针对小型密封型锂离子电池安全要求。该认证过程旨在确保在设 计、制造和性能上符合一定的安全
    发表于 02-21 09:11

    电动汽车电池焊接技术进展与挑战

    电动汽车(EV)的迅速发展对电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电池焊接技术作为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进步直接影响到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08:44 ?474次阅读

    GB/T 31467.1-2015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

    GBT31467.1-2015 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1部分 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
    发表于 02-10 15:40 ?0次下载

    蓄电池放电技术革新:引领能源存储新时代

    电池,以其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成为未来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系统的理想选择。 在放电技术的具体应用上,快速充电与深度放电技术的融合也是一大亮点。快速充电技术使得电池在短时间内恢复电量,
    发表于 02-08 12:59

    新能源汽车散热解决方案

    的主要功能包括:1)在电池温度较高时进行有效散热,防止产生热失控事故;2)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预热,提升电池温度,确保低温下的充电、放电性能
    发表于 12-09 13:56

    NTC温度传感器:护航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运行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池安全性能问题也逐渐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之一。汽车电动机动力来源完全依赖于
    发表于 11-26 10:15

    蓄电池技术进步与未来展望

    蓄电池技术。近年来,通过改进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电池管理系统,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固态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14:13 ?1761次阅读

    蓄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工业的新宠。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BEV)、插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10:44 ?1508次阅读

    蓄电池循环寿命影响因素 蓄电池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随着科技的发展,蓄电池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便携式电子设备到电动汽车,再到大规模储能系统,蓄电池的应用无处不在。 蓄电池循环寿命影响因素 1.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10:40 ?1875次阅读

    关于蓄电池气密检测仪重要和使用方法

    在能源存储领域,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非常重要,气密作为衡量其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性能和安全性。因此,
    的头像 发表于 08-23 15:48 ?671次阅读
    关于<b class='flag-5'>蓄电池</b>气密<b class='flag-5'>性</b>检测仪重要<b class='flag-5'>性</b>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