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2年由通用电气(GE)首次展示以来,基于硅材料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在过去四十余年间经历了显著进化。虽然GE最早实现了IGBT的商业化,但东芝公司通过解决闩锁效应问题,大幅拓展了这一功率器件的商业应用版图。随后,众多厂商的加入推动该器件在电力转换和电机驱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时至今日,全球已有约20家主要供应商,市场规模从最初的数百万美元扩展至数十亿美元。
在数十年发展历程中,IGBT在结构设计、封装工艺和热管理技术方面持续革新,电流电压等级和可靠性不断提升。其击穿电压已从600V扩展至6,500V,电流承载能力也从10A跃升至2,000A以上。如今,IGBT已成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消费和工业领域各类电机的核心功率器件。

从医院的X光机、CT扫描仪、MRI设备,到家用微波炉、电磁炉,从建筑空调制冷系统到便携式除颤器,IGBT技术不仅大幅降低能耗,更确保了关键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据统计,基于IGBT的除颤器每年在全球挽救的生命不计其数。现代IGBT的性能提升使得基于该技术的变流器和逆变器几乎主导了所有1kW至10MW功率等级的重要应用。
碳化硅技术应用浪潮
然而,硅基IGBT并非万能解决方案。随着碳化硅(SiC)材料的成熟,新一代器件应运而生。在固态变压器(SST)、高压直流变流器,以及要求10kV以上耐压、大电流承载能力并需高频开关的军工和工业中高压应用领域,传统硅基器件已显乏力。
十余年来,SiC技术持续突破功率MOSFET和二极管的性能极限,为电力转换系统和电机驱动树立新标杆,实现了硅基器件难以企及的关键应用。据行业分析预测,SiC功率半导体市场已攀升至数十亿美元规模,并保持强劲增长。权威市场研究机构Yole Group最新报告显示,到2029年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达100亿美元,2023至2029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
与MOSFET的发展轨迹相似,IGBT必须借助宽禁带半导体的优势实现性能突破和应用拓展。在此背景下,科研机构与领先厂商已开启从硅基向碳化硅基IGBT的转型之路。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Duke Energy杰出教授Subhashish Bhattacharya,作为FREEDM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和PowerAmerica研究所的创始成员,十余年来带领团队持续研究科锐(现Wolfspeed)提供的碳化硅IGBT样品性能。其团队在美国能源部先进能源研究计划署(ARPA-E)资助下,自2010年起对科锐制造的15kV SiC IGBT(图1)展开特性研究,不仅完成了与10kV SiC MOSFET的性能对比,更成功开发出完整的中压固态变压器系统。

在2013年丹佛IEEE能源转换大会发表的论文中,研究团队首次披露了15kV/20A n型IGBT的开关特性实验数据。当器件工作电压达到11kV时,其开关瞬态表现创下单芯片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最高测试记录。论文通过详实的损耗-电压-电流-温度关系分析,揭示了SiC IGBT相较于MOSFET的独特优势(表1)。研究表明,这种超高压阻断能力使15kV SiC IGBT成为中压智能电网和驱动系统的革命性选择,能够将复杂的多电平拓扑简化为两电平架构,显著降低系统复杂度并提升可靠性。

未来应用与挑战
当前,Bhattacharya团队正致力于20kV及以上等级SiC IGBT的海军和国防应用研究。在舰船综合电力系统领域,碳化硅器件的高功率密度和耐高温特性可显著提升推进系统和武器平台的能效比。智能电网方面,15kV SiC IGBT使直流变压器可直接连接中压配网,省去传统多级转换环节,系统损耗预计可降低30%以上。
然而技术突破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SiC衬底缺陷密度控制需要突破,当前0.5-1 cm?/V·s的载流子迁移率与理论值(>2000 cm?/V·s)存在数量级差距;其次,双极型器件的载流子寿命提升遭遇瓶颈,科锐最新工艺虽将寿命延长至2μs,但距10μs的实用化目标仍有距离;再者,高压封装技术面临严峻挑战,15kV器件的爬电距离设计需突破传统模块封装极限,多层陶瓷基板与三维互连技术成为攻关重点。
市场层面,根据Strategy Analytics预测,到2026年SiC IGBT成本有望降至硅基IGBT的1.8倍,届时将在轨道交通、风电变流器等市场迎来爆发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厂商正加速布局:中车时代电气已发布10kV SiC IGBT工程样品,泰科天润建成国内首条6英寸SiC晶圆产线。未来五年,随着材料制备、芯片工艺和封装技术的协同突破,SiC IGBT将开启电力电子新纪元,推动能源互联网、超高压直流输电等战略领域跨越式发展。
-
IGBT
+关注
关注
1280文章
4083浏览量
255154 -
SiC
+关注
关注
32文章
3239浏览量
65612 -
硅基
+关注
关注
0文章
61浏览量
1609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SiC MOSFET功率模块效率革命:倾佳电子力推国产SiC模块开启高效能新时代

深爱半导体 代理 SIC213XBER / SIC214XBER 高性能单相IPM模块
逆变焊机新时代:碳化硅(SiC)技术开启高效节能新篇章

爱立信携手沃达丰开启隧道网连新时代
硅基时代的黄昏:为何SiC MOSFET全面淘汰IGBT?

SiC碳化硅功率模块赋能商用空调与热泵系统高效升级的技术革新
在线研讨会 AI赋能锂铁电池,开启智能储能新时代

工商业储能变流器(PCS)加速跨入碳化硅(SiC)模块时代

英伟达GTC25亮点:NVIDIA Blackwell Ultra 开启 AI 推理新时代
高效电源管理新选择:LGS5160C同步降压转换器,赋能多领域智能设备
恩智浦携手RT-Thread全力赋能智能工业与物联网新时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