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人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远程控制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其中延时时间作为一个关键指标,直接决定着远程控制无人设备等的综合性能。
因此,低带宽、低延迟的视频编解码技术成为必须要突破的技术。
编码延时与编码方式以及编码器性能相关:
–采用纯CPU编码的方式,耗时会比较大。
–采用MCU内部自带的硬件编码器,耗时较短。
–硬件编码器性能越强,耗时越短。
解码延时与解码方式以及解码器性能相关:
–采用纯CPU解码的方式,耗时会比较大。
–采用硬件解码器,耗时较短。
–硬件解码器性能越强,耗时越短。
在远程控制技术中,整体延迟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相机+编解码+图传+显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数字图传延迟在170毫秒到300毫秒之间,其中编解码延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一般都会在80到300毫秒之间。
慧视光电通过创新的技术,大大降低了编解码的时间,编解码时间只需要5个毫秒,其中编码3个毫秒,解码2个毫秒。
通过慧视光电国内领先的低延迟流媒体传输模块不加图传时间控制在50毫秒左右,大大提升了设备的总体性能,为某些行业,例如远程控制挖掘机、远程控制机器人等,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极致体验。

这套低延迟编解码模块采用单向视频传输和双方指令交互的装备,系统硬件仅需1个前端视频服务器。模块基于机载平台定制的小型化载板,搭载核心板和SDI采集板。硬件实现形式为RK3588、RV1126等计算模块,国产可控,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成本低。具有丰富接口和强劲算力,多路视频处理既能做到窄带宽、低时延,也能保证强交互。同时显控终端不需额外的解码硬件。
-
远程控制
+关注
关注
4文章
676浏览量
35933 -
编解码
+关注
关注
1文章
146浏览量
2015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Texas Instruments TAC5x42接口编解码器数据手册

基于RK3576的BASE64编解码

LLSM——基于RK3588的低延迟低带宽流媒体传输模块

新一代视频编解码标准H.266走向主流 头部视频平台渗透率超70%

MS7026 新一代视频解码芯片
芯原发布高效的VC9000D_LCEVC视频解码器,支持8K超高清
迅为iTOP-RK3588S开发板/核心板6TOPS的NPU算力视频编解码8K编码+8K解码
遥控编解码芯片有哪些
一款低功率、高质量的单声道音频编解码器 - CJC891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