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消谐装置与二次消谐装置区别、一次消谐器与二次消谐器的区别
一次消谐(又名一次消谐器、一次消谐装置)和二次消谐(又名二次消谐器、二次消谐装置、微机消谐装置)是电力系统中用于消除铁磁谐振(一种非线性谐振现象)的两种不同技术手段,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位置、原理及应用场景。以下是详细对比:
1. 实施位置不同
一次消谐器
位置:直接安装在电力系统的一次侧(高压侧,如6kV、10kV、35kV等)。
设备:通常为非线性电阻器(如消谐器),并联在电压互感器(PT)的中性点与地之间。
作用:通过改变一次系统的电气参数(如阻尼谐振电流)来抑制谐振。
二次消谐器
位置:作用于电力系统的二次侧(低压侧,如PT的二次绕组、保护控制回路)。
设备:通过微机消谐装置实时监测PT开口三角绕组的电压,检测到谐振后触发消谐电路(如投切电阻)。
作用:利用二次侧的信号处理和控制手段消除谐振。
2. 工作原理差异
一次消谐器
物理阻尼:通过非线性电阻(如SiC电阻)吸收谐振能量,限制中性点电压升高。
参数调整:改变系统的对地阻抗,破坏谐振条件(如避免容抗与感抗匹配)。
二次消谐器
主动控制:检测到谐振时(如开口三角电压超过阈值),瞬间投入电阻负载,消耗谐振能量。
智能化:采用微机保护技术,可区分谐振类型(如分频、工频、高频)并选择最优消谐策略。
3. 应用场景
一次消谐器
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常用于预防基波谐振和高频谐振,尤其是PT铁芯饱和引发的谐振。
二次消谐器
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和精准控制的场景,如分频谐振(危害更大,易导致PT过热)。
可与其他保护装置(如小电流接地选线)配合使用。
4. 优缺点对比
特性 | 一次消谐器 | 二次消谐器 |
响应速度 | 较慢(被动阻尼) | 快(主动触发,毫秒级) |
维护成本 | 低(无电子元件,寿命长) | 较高(依赖电子设备,需定期校验) |
适用谐振类型 | 基波、高频谐振 | 分频、工频、高频谐振 |
改造难度 | 需一次设备停电安装 | 二次回路改造,无需停电 |
5. 典型设备示例
一次消谐器:RXQ系列消谐器、LXQ型非线性电阻。
二次消谐器:WXZ196微机消谐装置。
总结
一次消谐器是“硬防护”,通过硬件直接抑制谐振,适合长期预防;
二次消谐器是“软防护”,依赖智能检测和控制,适合复杂谐振工况。
实际系统中,二者常配合使用以提高可靠性。
一次消谐器与二次消谐器
审核编辑 黄宇
-
消谐装置
+关注
关注
0文章
46浏览量
731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一次消谐装置存在的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