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储能电站的用电痛点分析
数据分散与处理低效
传统运维模式下,光伏储能电站的设备种类多、数据格式不统一,导致数据采集和分析效率低下。例如,组串级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电量损失等数据难以实时整合,影响故障定位和能效评估 。部分电站因缺乏标准化数据接口,导致历史数据无法有效用于趋势预测,进一步加剧了运维的被动性。
设备故障响应滞后
电站设备(如逆变器、储能电池)的隐性故障往往难以通过人工巡检发现。例如,逆变器继电器故障可能导致重复倒秒并网,而端子接触不良可能引发火灾风险,这些问题的延迟处理将直接造成发电量损失和安全隐患 。此外,储能系统的电池健康度监测不足,易引发容量衰减加速等问题。
能源调度粗放
光伏发电的间歇性与负荷波动性之间的矛盾突出。缺乏智能调度策略的电站常面临“弃光”或电网过压问题,例如在光照充足时无法有效存储多余电能,而在用电高峰时依赖高价电网购电,导致综合收益降低 。
运维成本高企
传统运维依赖大量人力进行现场巡检与故障排查,尤其对于分布广泛的组串式电站,人工成本占总运维费用的60%以上。同时,设备维护计划缺乏动态优化,易出现过度维护或维护不足
二、安科瑞微电网能效管理系统的技术优势 安科瑞 邹玉丽 136//3648//3643
平台能够对微电网的源、网、荷、储能系统、充电负荷进行实时监控、诊断告警、全景分析、有序管理和高级控制,满足微电网运行监视全面化、安全分析智能化、调整控制前瞻化、全景分析动态化的需求,实现不同目标下源网荷储资源之间的灵活互动,在多种策略控制下,有利于新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合理分配以及微电网的安全与稳定,减少电网建设投资,提升企业的能源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提高分布式电源的有效运行时间
实现风、光等可再生分布式能源一体化并网,对无序接入分布式电源进行统一管控,提高电网接纳间歇性分布式电源的能力,解决规模光伏输出功率波动的问题,提升网内功率动态平衡能力。
提升用户供电可靠性
通过对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及负荷进行整合,对外可等效为一个可调度的单元,参与系统调峰,实现一定经济效益,提高大量分布式光伏接入的经济性。
能源能源数字化管理
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和细胞结构,实现各系统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完成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
柔性扩容
通过协调控制,使微网内分布式电源通过有效配合来均衡负载、延缓电网升级、减小线路投资,解决因规模间歇性电源接入需要增加主网旋转备用容量的问题。
优化多能互补
在用户端形成户用微电网,实现用户多能源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通过多能源协同优化,提高能源供给的可性和稳定性。
节能减排、提升经济性
为用户实现降碳、提供绿电,降低用能成本,提升系统经济性。
三、系统界面
实现微电网光伏、风电、储能、充电桩及总体负荷情况实时监测及系统组成图展示,并针对系统状态分析及收益计算。
四
典型硬件
五、案例
审核编辑 黄宇
-
储能
+关注
关注
11文章
2236浏览量
34714 -
微电网
+关注
关注
24文章
895浏览量
35719 -
能效管理
+关注
关注
0文章
177浏览量
3860 -
光伏储能
+关注
关注
0文章
240浏览量
608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一文读懂科士达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