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钢科技宣布完成Pre-A轮和Pre-A+轮融资,Pre-A轮投资方为中科创星,Pre-A+轮投资方为顺融资本、润森义信,两轮融资金额共计数千万元。
金钢科技创始人梁正表示:“这些资金将精准投放到技术研发与市场推广两大关键板块,计划围绕机器人用磁编码器,深入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产品精度、稳定性与可靠性,拓展产品应用场景。”
金钢科技上一轮融资发生在2024年1月,是来自方富创投的天使轮融资。
金钢科技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梁正在北京昌平一个孵化器的创业空间中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在创业之初,他原本计划在机器人本体领域大展拳脚,推出一系列模块化的机器人产品,但在研发过程中,他发现能够满足其需求的编码器产品少之又少,即使能够满足部分功能需求,成本也相当高昂。
梁正意识到,感知是机器人的核心,要实现机器人这个复杂系统的感知交互控制,一定要打磨好机器人关节的核心零部件——编码器。
编码器是一种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可以将旋转角度、线性位移、速度等参数转化为电信号进行输出。由于中国编码器行业起步较晚,目前日韩、欧美等外资品牌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不过,近两年编码器的国产化率正在逐渐提升,如禹衡光学、禾川科技、奥普光电、汇川技术、步科股份、弓望电子、埃斯顿、伟创电气、鸣志电器等国产品牌均在编码器上有所布局。
在机器人产业链逐渐完善,机器人本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高端、优质、小巧的编码器依然是稀缺资源,可谓是蓝海赛道。
国内的许多编码器厂商采用的是传统算法方案,这种方案的弊端是产品精度越高,尺寸也会越来越臃肿。金钢科技通过技术融合,研发出的机器人专用磁编码器,具有极小、极精、成本优的特性。
相比传统的算法方案,该编码器采用了类似光电图案式测量原理,采取中空设计,产品分辨率达24位,精度最高达角秒级,在产品精度接近光电编码器的同时,还拥有耐高温、耐振动、耐干扰、耐灰尘、耐油污、可防水的特性。该编码器的结构设计在尺寸上厚度最小达5mm,径向宽度为5mm,可以很好部署在机器人一体化关节中。
在协作机器人的一体化关节中,通过双编码器,可以精准测量输出端的位置变化,进行扭矩的计算。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无论是双足动态行走、奔跑,还是与人类进行触碰交互、执行指令,都需要编码器进行位置感知,帮助伺服电机系统进行精准控制。据了解,单个人形机器人需要使用约54个编码器,未来的应用空间前景巨大。
在今年CES2025开幕演讲中,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14款人形机器人的陪同下炸裂开场,梁正表示,这些机器人中有3成以上都使用了金钢科技的产品。
在梁正看来,机器人要实现从工厂到家庭环境的迁移,整个产业需要不断实现硬件的灵巧化、精细化。而当前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也在推动编码器朝向更高精度、小型化的方向迭代。
金钢科技表示,在完成本轮融资后,将在稳固现有客户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内外新市场,尤其是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3文章
29829浏览量
213544 -
编码器
+关注
关注
45文章
3822浏览量
138384 -
人形机器人
+关注
关注
7文章
750浏览量
17673
原文标题:机器人编码器企业获数千万元融资
文章出处:【微信号:gaogongrobot,微信公众号:高工机器人】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