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源芯微 丰富的EMC整改经验 欢迎咨询
一、内部电路噪声
1. 电源噪声(Power Supply Noise)
成因:
开关电源的纹波(典型频率:kHz~MHz)通过电源网络耦合到时钟电路。
数字电路瞬时电流突变(如CPU动态功耗变化)导致电源电压波动(地弹/电源弹跳)。
影响:
时钟信号幅值抖动(AM Noise)和相位抖动(Jitter)。
示例:某FPGA的1.2V内核电源纹波为50mV时,可能导致时钟抖动增加5ps。
2. 地弹噪声(Ground Bounce)
成因:
多个器件同时开关时,地回路寄生电感(LparasiticLparasitic)引发瞬态电压波动(ΔV=L?didtΔV=L?dtdi)。
影响:
时钟信号低电平抬升,导致逻辑误触发。数据:
3. 串扰(Crosstalk)
成因:
相邻信号线通过寄生电容(Ccoupling)和互感(Mcoupling)耦合噪声。
高速信号线(如数据总线)对时钟线的容性/感性耦合。
影响:
时钟信号叠加高频毛刺(Glitch),严重时引发时序错误。
示例:两平行走线间距为2倍线宽时,串扰可达5%~10%。
4. 信号反射(Signal Reflection)
成因:
传输线阻抗不匹配(如时钟源阻抗≠负载阻抗≠PCB走线特性阻抗)。
影响:
时钟边沿过冲(Overshoot)或振铃(Ringing),增加高频噪声。公式:
二、外部环境干扰
1. 电磁辐射干扰(EMI)
来源:
其他设备的射频信号(如Wi-Fi、蓝牙)、开关电源的高频谐波、电机/继电器电弧。
耦合路径:
时钟排线作为天线接收辐射噪声,或通过空间耦合到敏感电路。
典型频率:
传导干扰:150kHz~30MHz(如CISPR标准);辐射干扰:30MHz~10GHz。
2. 静电放电(ESD)与瞬态脉冲
来源:
人体静电放电(HBM模型)、雷击感应浪涌(IEC 61000-4-5)。
影响:
瞬时高压(kV级)通过时钟引脚注入,导致器件闩锁或信号畸变。
三、器件与材料相关噪声
1. 时钟源相位噪声(Phase Noise)
成因:
晶体振荡器或PLL内部电路的热噪声、闪烁噪声(1/f噪声)。
表征:
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dBc/Hz),如-100dBc/Hz @ 10kHz偏移(高性能晶振)。
2. 热噪声(Johnson-Nyquist Noise)
成因:
电阻等无源器件的热运动产生白噪声,功率谱密度 Vn=4kTRBVn=4kTRB。
影响:
对高频时钟(>1GHz)的相位噪声贡献显著。
四、噪声的级联效应
抖动传递:时钟噪声通过PLL、时钟树传递至整个系统,放大时序误差。
噪声耦合循环:电源噪声→时钟抖动→数字电路开关噪声→电源噪声(正反馈)。
五、噪声抑制的应对策略
电源噪声 | 电源滤波(π型LC滤波)、LDO替代开关电源、去耦电容(0.1μF+10μF组合) |
地弹 | 降低地回路电感(多点接地、铺地平面)、使用低电感电容(0402封装) |
串扰 | 增加线间距(≥3倍线宽)、插入地线隔离、差分走线 |
信号反射 | 阻抗匹配(端接电阻)、缩短走线长度、避免直角走线 |
EMI辐射 | 屏蔽罩、磁珠滤波、时钟信号包地处理 |
ESD/浪涌 | TVS二极管、ESD保护器件 |
相位噪声 | 选择低相位噪声时钟源、优化PLL环路滤波器 |
噪声类型 | 抑制方法 |
---|
六、总结
时钟信号的噪声是多源头耦合的结果,需从电源完整性、信号完整性、EMC设计三方面综合应对:
源头抑制:优化电源设计、降低地回路阻抗、减少串扰。
传播路径阻断:滤波、屏蔽、阻抗匹配。
敏感端防护:ESD保护、时钟树抖动容忍设计。
审核编辑 黄宇
-
emc
+关注
关注
172文章
4190浏览量
187347 -
时钟信号
+关注
关注
4文章
469浏览量
2927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信号噪声与远场频谱
信号传输中的隐形守护者:EMC磁芯
时源芯微 大电源EMC设计的挑战
信号发生器在相位噪声测量中的应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