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保意识的提升,电动自行车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据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3.5亿辆,其中城市地区占比超过80%。然而,充电设施的无序建设和不规范使用,尤其是私拉乱接电线、设备老化等问题,导致火灾事故频发,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监管平台应运而生,成为守护城市绿色出行的“智慧防线”。
监管平台:多维度保障充电安全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监管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对充电设施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以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的监管平台为例,该平台纳管了25家运营商平台、248个充电场站、1143套充电设施以及10109个充电端口,实时监测设备状态、端口使用情况及耗电数据,并以GIS地图形式呈现,便于监管人员直观了解辖区充电设施运行状况。平台内嵌的电流AI分析算法与视频AI算法,可识别电池规格超标、电池老化、劣质电池及烟雾、火苗报警等风险隐患,为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例如,自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发现疑似电池规格超标车辆2.3万次、充电电流异常车辆0.34万次,有效改变了传统人力排查模式,实现了风险主动发现与精准排查。
技术赋能:智能化提升管理效能
监管平台的技术架构通常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充电桩的充电状态、电流、电压、温度等数据,网络层采用窄带物联网(NB-IoT)等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至平台,平台层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分析,应用层则为用户提供充电桩位置查询、空闲状态显示、故障报修等服务。例如,某地区监管平台通过智能调度,使充电桩利用率提高20%,用户等待时间减少15分钟。此外,平台还支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集成,提供刷卡支付、扫码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实现交易记录、充值记录的沉淀管理,方便运营商进行财务管理和决策。
政策驱动:多方协同构建安全体系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监管平台的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推动。2022年,深圳市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与深圳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转发《广东省深化电动自行车领域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打造成电动自行车智能监督管理中心。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具体实施措施,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例如,公明街道通过出台《公明办事处电动车“正源清违”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要求搭建智能系统提升消防网格队员工作效率,提高充电设施消防安全防控水平。监管平台的上线运行,不仅提升了充电设施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还促进了市场规范化发展,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未来展望:技术迭代推动行业升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监管平台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平台可能集成更多功能,如光储超一体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等,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体验。同时,监管平台还将加强与智能家居、智慧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联动,构建更加全面的城市交通生态系统。此外,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平台需进一步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监管平台作为城市绿色出行的重要支撑,正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协同,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充电服务。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政策的持续完善,这一平台将在守护城市安全、推动绿色出行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审核编辑 黄宇
-
电动自行车
+关注
关注
4文章
315浏览量
29540 -
充电桩
+关注
关注
152文章
2743浏览量
8697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