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碳化硅(SiC)MOSFET的栅氧可靠性成为电力电子客户应用中的核心关切点

杨茜 ? 来源:jf_33411244 ? 作者:jf_33411244 ? 2025-04-03 07:56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一看到SiC碳化硅MOSFET功率器件供应商聊的第一个话题就是碳化硅MOSFET的栅氧可靠性,碳化硅(SiC)MOSFET的栅氧可靠性成为电力电子客户应用中的核心关切点,其背后涉及材料特性、工艺挑战、应用场景的严苛性以及产业链成熟度的多重博弈。

客户的电力电子研发工程师在与国产SiC MOSFET供应商交流时首先聚焦于栅氧可靠性问题,这一现象也确实反映了对国产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乱象鱼龙混杂现状的深层次担忧。

应用场景的严苛要求

电动汽车/充电桩:频繁启停和温度循环下,栅氧可靠性影响逆变器寿命。

可再生能源逆变器:需在野外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数十年,栅氧退化可能导致发电效率下降。

工业电源:高功率密度设计下,局部过热可能加速栅氧失效。

电力电子研发工程师关注SiC MOSFET的栅氧可靠性,本质上是因为栅氧化层(SiO?)的缺陷直接影响器件的长期稳定性和寿命。而通过TDDB(Time-Dependent Dielectric Breakdown,时间相关介电击穿)实验是评估栅氧可靠性的核心方法,能够量化栅氧化层的失效风险。

wKgZO2ftzqyAHZJyAAzfNFZkaFQ957.png

TDDB实验的核心流程与参数解析

实验设计

加速应力条件

电场加速:施加高于额定值的栅极电压(如额定18V,测试+40V)。

温度加速:通常在125℃~175℃下测试,模拟高温环境对栅氧的退化效应。

样本数量:需测试足够样本(如30~50颗芯片)以覆盖工艺波动。

测试模式

恒定电压法(CVS):保持恒定栅压直至击穿,记录击穿时间(TBD)。

斜坡电压法(RVS):逐步升高栅压直至击穿,记录击穿电压(VBD)。

关键参数分析

击穿时间分布(Weibull分布)
TDDB数据通常符合Weibull统计模型:

F(t)=1?exp[?(ηt)β]

形状参数(β):反映失效分布的离散程度。β>1表示早期失效风险高(工艺缺陷多)。

特征寿命(η):63.2%样本失效的时间,直接表征栅氧寿命。

国产器件常见问题:β值偏低(如β<2),表明工艺一致性差;η值可能仅为国际产品的1/5~1/10。

电场加速因子(EAF)
通过不同电场下的TDDB数据,拟合电场加速模型(如E-model):

TTF∝exp(?γEox)

γ值:反映栅氧对电场的敏感度。γ值越高,栅氧在高电场下退化越快。

国产器件风险:γ值偏高,说明栅氧质量不足(如界面态密度高)。

如何通过TDDB数据评估供应商能力?

1. 数据可信度验证

测试标准: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JEDEC JEP001、AEC-Q101等标准的TDDB报告。

数据完整性:需包含Weibull分布图、电场加速模型、温度相关性分析。

案例对比:对比国际大厂数据,评估国产器件的差距。

2. 关键指标解读

β值>3:工艺一致性较好(国产器件常β≈1.5~2.5)。

η值@额定电压:若η值对应的实际寿命小于应用需求(如光伏储能>25年),则不可接受。

失效机理分析:要求供应商提供击穿点定位(如SEM/TEM分析),确认失效是否源自栅氧缺陷(而非封装问题)。

3. 国产供应商的典型问题

早期失效集中:Weibull曲线左移,β值低,反映衬底缺陷或氧化工艺波动。

电场敏感性高:γ值>4(国际水平γ≈3~3.5),表明界面钝化不足。

数据缺失或模糊:部分厂商仅提供“通过/未通过”结论,缺乏原始数据支撑。

成本与可靠性的平衡

高质量的栅氧工艺可能增加制造成本,但客户研发工程师需权衡:牺牲可靠性可能导致更高的售后维护成本或品牌声誉损失,尤其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

以下是系统性分析:

一、材料特性与栅氧失效的根源

SiC与SiO?的界面缺陷
SiC材料的晶体结构(如4H-SiC的六方密堆积)与氧化生成的SiO?之间存在晶格失配和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界面处产生高密度缺陷(如碳空位(VC)、氧空位(VO))。这些缺陷形成电荷陷阱,引发以下问题:

wKgZPGftzq2AWjUWAALePrTEORo202.png

阈值电压(Vth)漂移:电荷陷阱充放电导致Vth不稳定,影响开关特性。

栅漏电流增加:缺陷成为导电通道,加速栅氧退化。

局部电场畸变:缺陷集中区域电场强度骤增,诱发提前击穿。

高电场与高温下的可靠性风险

高压应用场景:SiC器件栅氧层承受的电场强度远高于硅器件,氧化层缺陷易引发局部击穿或长期退化。

高温稳定性:SiC适用于高温环境(如175℃以上),但高温会加剧界面态密度上升,导致栅氧寿命下降。

高临界击穿电场的双刃剑
更薄的栅氧层(如50 nm以下)给碳化硅MOSFET带来性能优势,但实际应用中:

电场强度极高:相同电压下,SiC MOSFET栅氧层承受的电场强度远高于硅器件(如1200V器件中电场达4-5 MV/cm)。

工艺容差小:氧化层厚度或均匀性的微小偏差(如±2 nm)即可导致局部电场超出耐受极限。

对系统可靠性的直接影响

阈值电压漂移:栅氧缺陷可能导致阈值电压(Vth)不稳定,影响开关特性,甚至引发误触发或热失控。

长期失效风险:栅氧层失效是器件寿命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尤其在新能源、轨道交通等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微小的失效率可能引发严重系统故障。

二、工艺挑战与国产化痛点

氧化工艺的成熟度差距

热氧化条件苛刻:SiC需在1200℃以上高温氧化生成SiO?,但高温加剧碳原子析出,形成界面碳团簇(如SiOxCy),降低栅氧质量。

工艺技术不足:厂商采用氮退火、氢退火等技术修复界面缺陷,而国产工艺多依赖传统氧化,界面态密度(Dit)高。

供应商技术能力的核心指标

工艺差异化:栅氧质量直接反映供应商的核心技术水平(如氧化工艺优化、氮化界面钝化技术等),工程师需评估不同供应商的解决方案。

数据验证需求:客户研发工程师会要求供应商提供栅氧可靠性测试数据(如HTGB高温栅偏测试、TDDB时间相关介电击穿数据),以量化器件寿命。

wKgZO2ftzq2AbyRJAD-sXEc5bZY859.png

三、应用场景的严苛需求

高压与高温的协同应力

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SiC MOSFET工作电压达较高,结温超过150℃,栅氧需在10年内承受>1e8次开关循环。若栅氧失效导致Vth漂移超过±1V,可能引发误触发或热失控。

光伏逆变器:户外25年寿命要求下,碳化硅MOSFET栅氧寿命需被关注。

动态工况下的可靠性风险

短路耐受能力:SiC MOSFET短路时间仅2μs左右,短路时栅氧承受的瞬时功率密度极高,劣质栅氧可能直接击穿。

雪崩能量冲击:部分国产碳化硅MOSFET器件因栅氧局部缺陷,雪崩能量耐受值(EAS)较低。

wKgZPGftzq6AOhJkAACkRxTTO2A433.png

四、国产SiC MOSFET的信任危机

数据透明度不足

部分国产厂商仅提供“通过/未通过”的定性结论,缺乏关键数据(如TDDB的Weibull分布参数、HTGB阈值电压漂移曲线),客户难以量化风险。

早期失效案例频发

某国产SiC MOSFET在车载充电桩应用中,因栅氧缺陷导致15个月内批量失效,失效分析显示界面态密度超标。

成本与可靠性的失衡

国产厂商为降低成本,可能简化工艺(如缩短氧化时间、减少钝化步骤),牺牲栅氧可靠性。

五、解决方案与技术演进方向

工艺端

界面优化:采用氮等离子体处理降低Dit。

栅介质创新:引入高k介质(如Al?O?/SiO?叠层)或非热氧化工艺(如等离子体氧化),减少碳残留。

设计端

场板结构(Field Plate):在栅极边缘集成场板,分散电场峰值。

集成监测电路:内置栅氧健康状态传感器,实时预警退化风险。

验证端

加速老化模型标准化:推动国产SiC MOSFET的TDDB、HTGB测试标准与JEDEC/JEP001接轨。

开放失效分析:向客户提供TEM/SEM图像、二次离子质谱(SIMS)数据,证明缺陷控制能力。

wKgZO2ftzq6AS6INAAUOiFVk7Rc927.jpg

工程师的应对策略

要求供应商提供完整TDDB报告

包括不同电压/温度组合下的寿命预测曲线、失效分布统计、工艺改进措施(如氮化退火工艺优化)。

自主验证测试

对关键应用场景(如新能源汽车主驱),可抽样进行TDDB测试,重点关注早期失效比例。

结合其他可靠性测试

HTGB(高温栅偏测试):验证阈值电压稳定性。

HTRB(高温反向偏置测试):评估体二极管退化。

功率循环测试:模拟实际开关工况下的综合应力。

结论

wKgZPGftzq-AWGOOAAngOg8ZEbA441.png

TDDB实验是检验SiC MOSFET栅氧可靠性的“试金石”。工程师通过分析TDDB的Weibull分布、电场加速因子等数据,可直接评估供应商的工艺水平和产品可靠性。对国产碳化硅MOSFET供应商而言,唯有攻克衬底缺陷控制、栅氧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并主动提供严谨的TDDB验证数据,才能打破“国产不可靠”的固有印象,真正实现高端市场替代。

栅氧可靠性是SiC MOSFET能否大规模商用的“阿喀琉斯之踵”。客户研发工程师首要关注此问题,既是对技术本质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供应商技术实力和产品长期稳定性的关键考察。只有通过材料和工艺创新(如新型栅介质、界面优化技术),才能推动SiC MOSFET在高端电力电子应用中真正替代硅基器件。

栅氧可靠性是SiC MOSFET能否从“实验室性能优越”迈向“工业级可靠应用”的核心门槛。客户的深度关切源于材料本质缺陷、工艺代际差距与严苛应用需求的矛盾。对于国产供应链而言,唯有通过全产业链协同(从衬底缺陷控制到终端失效分析)、数据透明化(公开TDDB/HTGB原始数据)和正向设计创新(突破专利封锁),才能将栅氧可靠性从“痛点”转化为“竞争力”,真正赢得高端市场信任。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MOSFET
    +关注

    关注

    150

    文章

    8688

    浏览量

    221131
  • SiC
    SiC
    +关注

    关注

    32

    文章

    3239

    浏览量

    65608
  • 碳化硅
    +关注

    关注

    25

    文章

    3079

    浏览量

    50619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解析部分国产SiC碳化硅MOSFET厂商为追求性能指标时放弃可靠性底线的行业乱象

    部分国产SiC碳化硅MOSFET厂商在追求性能指标时放弃可靠性底线的行业乱象,背后的根本原因
    的头像 发表于 07-27 07:50 ?143次阅读
    解析部分国产<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MOSFET</b>厂商为追求性能指标时放弃<b class='flag-5'>栅</b><b class='flag-5'>氧</b><b class='flag-5'>可靠性</b>底线的行业乱象

    基本半导体碳化硅 MOSFET 的 Eoff 特性及其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

    。其中,关断损耗(Eoff)作为衡量器件开关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效率、发热和可靠性。本文将聚焦于基本半导体碳化硅 MOSFET 的 Eoff 特性,深入探讨其技术优势及在电力
    的头像 发表于 06-10 08:38 ?280次阅读
    基本半导体<b class='flag-5'>碳化硅</b> <b class='flag-5'>MOSFET</b> 的 Eoff 特性及其在<b class='flag-5'>电力</b><b class='flag-5'>电子</b>领域的应用

    为何必须通过TDDB(时间相关介质击穿)方法检验国产SiC MOSFET可靠性水平

    应用场景,分析HTGB(高温偏)实验的局限性,以及为何必须通过TDDB(时间相关介质击穿)方法检验国产SiC MOSFET
    的头像 发表于 05-18 07:34 ?343次阅读
    为何必须通过TDDB(时间相关介质击穿)方法检验国产<b class='flag-5'>SiC</b> <b class='flag-5'>MOSFET</b>的<b class='flag-5'>栅</b><b class='flag-5'>氧</b><b class='flag-5'>可靠性</b>水平

    老旧MPPT设计+15V驱动下的部分国产SiC碳化硅MOSFET爆雷隐患

    以下是对部分国产SiC碳化硅MOSFET因一味满足老旧光伏逆变器MPPT设计+15V驱动电压需求而引发
    的头像 发表于 05-17 06:28 ?236次阅读
    老旧MPPT设计<b class='flag-5'>中</b>+15V驱动下的部分国产<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MOSFET</b><b class='flag-5'>栅</b><b class='flag-5'>氧</b>爆雷隐患

    B3M040120Z SiC MOSFET在充电桩的应用:低关断损耗与高可靠性的技术优势

    的第三代SiC MOSFET—— B3M040120Z ,凭借其优异的关断损耗(Eoff)与可靠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5-06 10:28 ?312次阅读
    B3M040120Z <b class='flag-5'>SiC</b> <b class='flag-5'>MOSFET</b>在充电桩<b class='flag-5'>中</b>的应用:低关断损耗与高<b class='flag-5'>栅</b><b class='flag-5'>氧</b><b class='flag-5'>可靠性</b>的技术优势

    SiC碳化硅MOSFET驱动电压的限制源于可靠性与器件性能之间的权衡

    碳化硅SiCMOSFET的Vgs正负驱动电压限制的根本原因源于其氧化层(通常为SiO?)的电场耐受能力和界面特性,需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5-05 18:20 ?353次阅读
    <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MOSFET</b>驱动电压的限制源于<b class='flag-5'>栅</b><b class='flag-5'>氧</b><b class='flag-5'>可靠性</b>与器件性能之间的权衡

    车载充电机(OBC)和热泵空调等车载领域成为可靠性问题的“爆雷重灾区”

    为何车载领域成为国产SiC MOSFET可靠性问题的重灾区? 国产
    的头像 发表于 05-05 08:53 ?285次阅读
    车载充电机(OBC)和热泵空调等车载领域<b class='flag-5'>成为</b><b class='flag-5'>栅</b><b class='flag-5'>氧</b><b class='flag-5'>可靠性</b>问题的“爆雷重灾区”

    做贼心虚:部分国产碳化硅MOSFET厂商“避谈可靠性”的本质

    部分国产碳化硅MOSFET厂商“避谈可靠性”的本质:电性能的显性参数与
    的头像 发表于 04-27 16:26 ?258次阅读
    做贼心虚:部分国产<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MOSFET</b>厂商“避谈<b class='flag-5'>栅</b><b class='flag-5'>氧</b><b class='flag-5'>可靠性</b>”的本质

    国产SiC碳化硅MOSFET厂商可靠性危机与破局分析

    国产SiC碳化硅MOSFET在充电桩和车载OBC(车载充电机)等领域出现可靠性问题后,行业面
    的头像 发表于 04-20 13:33 ?405次阅读
    国产<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MOSFET</b>厂商<b class='flag-5'>栅</b><b class='flag-5'>氧</b><b class='flag-5'>可靠性</b>危机与破局分析

    麦科信光隔离探头在碳化硅SiCMOSFET动态测试的应用

    行业基础设施演进,为电力电子从“硅时代”迈向“碳化硅时代”提供底层支撑。 相关研究: L. Zhang, Z. Zhao, R. Jin, et al, \"SiC
    发表于 04-08 16:00

    国产SiC碳化硅MOSFET厂商绝口不提可靠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部分国产SiC碳化硅MOSFET厂商避谈可靠性的根本原因 技术矛盾:电
    的头像 发表于 04-07 10:38 ?357次阅读

    如何测试SiC MOSFET可靠性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碳化硅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因其优异的性能,如高开关速度、低导通电阻和高工作温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3-24 17:43 ?1228次阅读
    如何测试<b class='flag-5'>SiC</b> <b class='flag-5'>MOSFET</b><b class='flag-5'>栅</b><b class='flag-5'>氧</b><b class='flag-5'>可靠性</b>

    40mR/650V SiC 碳化硅MOSFET,替代30mR 超结MOSFET或者20-30mR的GaN!

    BASiC基本半导体40mR/650V SiC 碳化硅MOSFET,替代30mR 超结MOSFET或者20-30mR的GaN! BASiC基本半导体40mR/650V
    发表于 01-22 10:43

    SiC碳化硅MOSFET功率模块在工商业储能变流器PCS的应用

    *附件:国产SiC碳化硅MOSFET功率模块在工商业储能变流器PCS的应用.pdf
    发表于 01-20 14:19

    什么是MOSFET栅极氧化层?如何测试SiC碳化硅MOSFET可靠性

    氧化层?如何测试碳化硅MOSFET可靠性?”让我们一起跟随基本半导体市场部总监魏炜老师的讲解,揭开这一技术领域的神秘面纱。
    发表于 01-04 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