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与行业痛点 安科瑞 邹玉丽 136/3648/3643
政策驱动与双碳目标
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工信厅节〔2025〕13号)
《指南》是对工业企业和园区开展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四部分内容。
一是建设目标。通过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建设运行,实现对能耗和碳排放的精准化计量、精细化管控、智能化决策与可视化呈现,提升工业企业和园区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支撑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碳排放降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业务功能。明确能碳管理中心具备能耗查询、能源消费量和强度计算、能源消费分析与用能策略推荐、能效对标、能流分析、能效平衡与优化、用能与碳排放预算管理、碳排放核算、产品碳足迹核算、供应链碳管理、碳核查支撑、碳资产管理等功能。工业企业和园区可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实际需求等,确定开发建设的具体功能。
企业痛点分析
能源数据分散:传统能源管理依赖人工抄表,数据采集滞后,无法实时优化用能策略。
碳排放核算难:缺乏全流程碳足迹监测工具,难以满足碳市场交易、产品碳标识认证等需求
。
电网灵活性不足:新能源消纳能力弱,峰谷电价差加剧用能成本,且传统电网难以应对突发性负荷波动。
高能耗场景挑战:工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场景需兼顾供电可靠性、能效优化与低碳转型
二、安科瑞能碳管理平台EMS-NT核心架构
以能源管理为碳管理的基础,精细化管控,建立能耗三级计量,建立能耗强度管理体系,进行能效对标及策略管理。
碳盘查以能源消耗排放为主,扩展统计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源,实施碳计划管理,谈追踪,实施碳减排措施,提升企业和园区节能降碳能力。
多维数据融合与全景监控
设备层感知:通过智能电表、光伏逆变器、储能控制器等终端设备,实时采集电网、光伏、风电、储能、充电桩等多源数据。
平台层分析:采用AI算法对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流程进行动态建模,实现能耗与碳排放的透明化、可视化。
多能协同与优化调度
削峰填谷与经济运行:根据电价波动、负荷预测及电网调度指令,动态调整储能充放电策略,降低峰时需量电费,提升新能源消纳率。
需求响应与市场交易:对接电网需求响应平台,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获取电价补贴;支持绿电交易与碳资产开发,提升企业收益
2碳排放全生命周期管理
碳足迹核算:建立碳排放模型,实时统计企业各环节(生产、运输、用能)的碳排放数据,生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碳报告。
碳减排策略:通过绿电替代、能效优化、CCUS技术应用等路径,降低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助力企业通过碳核查与碳关税壁垒 安全与可靠性保障。
通过在供配电的关键场所、关键设备上安装监测、计量、控制、保护等各类智能传感器,搭建涵盖35kV到0.4kV的完整电力测量、计量、控制体系,结合视频监视手段,实现对企事业单位内部电能的24h不间断监视。即时发现供配电中的隐患,减少事故发生次数。即时定位故障点,缩短故障恢复时间。
三、碳排放能源计量系统界面
源网荷储”等全量运行数据,存储展示、状态检测、运行告警。 直观展示电量、碳排、成本、设备运行等各类数据。 实时呈现能源流向和设备安全情况。
四、案例分享
审核编辑 黄宇
-
新能源
+关注
关注
27文章
6232浏览量
109938 -
数字化
+关注
关注
8文章
9601浏览量
6375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从“碳模糊”到“碳透明”——数字化能碳管理如何重塑工业绿色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