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半导体与物理
原文作者:jjfly686
本文介绍了多晶硅作为晶体管的栅极掺杂的原理和必要性。
晶体管栅极需要多晶硅
在早期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中,栅极材料曾使用金属(如铝),但随着芯片制程微缩,多晶硅(Poly-Si)逐渐成为主流选择,其核心优势在于:
工艺兼容性
多晶硅可在高温工艺(如氧化、退火)中保持稳定,与二氧化硅(SiO?)栅介质层形成完美界面,避免金属扩散污染。
阈值电压可调性
通过掺杂(N型或P型),可精确调控多晶硅的功函数,匹配NMOS/PMOS的阈值电压需求。
自对准工艺
多晶硅可作为掩膜直接参与源漏离子注入,实现栅极与沟道的自对准,避免光刻偏差。
为什么多晶硅栅极需要掺杂?
未掺杂的多晶硅本质上是半导体(电阻率约10?Ω·cm),无法有效导电。通过离子注入或原位掺杂引入杂质原子,可将其电阻率降低,满足栅极导电需求。更重要的是,掺杂类型(N型或P型)直接影响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和性能。
从功函数角度解释N型/P型掺杂的必要性
功函数(Work Function)是材料表面逸出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决定了栅极与半导体沟道之间的能带对齐方式。多晶硅的功函数可通过掺杂调节,以匹配NMOS和PMOS的不同需求。
1.NMOS晶体管(沟道为P型硅)
目标:当栅极施加正电压时,吸引衬底电子在沟道形成反型层(N型),开启晶体管。
掺杂选择:使用N型多晶硅(掺磷或砷),其功函数较低(~4.1eV),与P型硅的价带(~5.0eV)形成较小势垒,降低阈值电压(Vth)。
物理机制:N型多晶硅的费米能级靠近导带,施加正偏压时更容易弯曲能带,触发强反型。
2.PMOS晶体管(沟道为N型硅)
目标:当栅极施加负电压时,吸引排斥沟道电子形成空穴反型层(P型),开启晶体管。
掺杂选择:使用P型多晶硅(掺硼),其功函数较高(~5.2eV),与N型硅的导带(~4.0eV)形成较大势垒,确保PMOS的正常开启。
物理机制:P型多晶硅的费米能级靠近价带,负偏压下能带弯曲更显著,促进空穴积累。
从载流子浓度角度解析掺杂影响
多晶硅的导电性直接由其载流子浓度决定,而载流子浓度由掺杂水平控制:
1.N型多晶硅(NMOS栅极)
掺杂元素:磷(P)或砷(As),浓度约10??cm??。
载流子:自由电子浓度高(~10??cm??),电阻率低(~10??Ω·cm)。
作用:确保栅极低电阻,快速响应电压变化;高电子浓度增强栅极对沟道的电场控制。
2.P型多晶硅(PMOS栅极)
掺杂元素:硼(B),浓度约10??cm??。
载流子:空穴浓度高(~10??cm??),电阻率与N型相当。
作用:维持栅极导电性,同时通过空穴补偿沟道区的电子,避免寄生导通。
-
多晶硅
+关注
关注
3文章
249浏览量
29966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文章
29026浏览量
240093 -
晶体管
+关注
关注
77文章
10029浏览量
142174 -
栅极
+关注
关注
1文章
185浏览量
21397
原文标题:晶体管栅极多晶硅掺杂
文章出处:【微信号:bdtdsj,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半导体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单晶圆系统的多晶硅沉积方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