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轴编码器与无轴承编码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性能需求、环境条件和成本预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下是对两者的详细对比,以帮助做出合适的选择:
一、工作原理与结构
1. 轴编码器:
● 通常包含光传感器和光栅。当轴旋转时,光栅会中断传感器的光路,产生电脉冲,从而进行角度测量。
● 内部轴承通常较小,不适合重载。编码器连接的轴必须沿其轴线对中,以免与编码器自身的轴承对抗。
2. 无轴承编码器:
● 通常分为定子和转子两部分,分别固定在主机系统的主机架和旋转元件上。
● 这种设计使得编码器依赖主机系统的轴承,而非编码器自身的轴承,从而减少了安装和对中的复杂性。
二、性能特点
1. 轴编码器:
● 光学传感器在良性条件下表现良好,但在恶劣或室外环境中,尤其是在要求角度测量精度小于1°的情况下,可能因不稳固、易受极端温度影响、异物和冲击等问题而表现不佳。
● 电容式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中同样不可靠,而磁传感器虽能在恶劣条件下工作,但测量性能受限,且易受直流电场影响。
● 电感式编码器较为坚固、紧凑,但安装时仍需注意对中问题。
2. 无轴承编码器:
● 常用的传感技术包括光学和感应式。光学环编码器在不干净或不稳定的环境中可能存在问题,需要仔细考虑安装公差。
● 感应环编码器能在极端温度和脏乱环境中可靠工作,且对不对中的包容性更大。
● 无轴承设计使得编码器更加紧凑,易于集成,不受轴径的影响,同时又能抵御恶劣的环境影响。
三、应用场景
1. 轴编码器:
● 适用于对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且环境相对稳定的场合。
● 当需要检测轴的绝对位置或进行多轴精确运动控制时,轴编码器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2. 无轴承编码器:
● 非常适合低轴向高度或大孔径的场合,大孔设计允许电缆、管道或机械元件穿过编码器中间。
● 在恶劣环境下仍能可靠运行,如工厂自动化、户外自动化、风力发电、机动车、电梯或纺织机械等领域。
● 当对中问题难以解决或需要提高设计灵活性时,无轴承编码器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四、成本与维护
● 轴编码器通常成本较低,但可能需要额外的安装和对中成本。
● 无轴承编码器虽然初始成本可能较高,但由于其易于集成、稳定可靠且维护成本低,因此从长远来看可能更具经济性。
综上所述,轴编码器和无轴承编码器各有优缺点,选择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权衡。在恶劣环境下或对精度要求较高时,无轴承编码器可能更具优势;而在成本预算有限或对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场合,轴编码器可能是一个更经济实用的选择。
审核编辑 黄宇
-
编码器
+关注
关注
45文章
3822浏览量
13839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