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寒武纪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快报,报告中不但显示其营收有了大幅增长,同时净亏损也开始大幅收窄,原因主要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及信用减值损失转回所致。
作为国内少数掌握通用型智能芯片底层技术的企业,寒武纪在国产替代和技术自主性上具有战略意义,象征着中国在高端芯片自主化进程中的突破与挑战。如今寒武纪开始释放扭亏信号,也意味着国产技术开始在市场上受到越来越高的认可。
寒武纪开始盈利了
从寒武纪本次放出的2024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全年营收达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如此高的增长,主要在于市场扩展和AI应用落地的加速。此外,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43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47.76%,主要原因在于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及信用减值损失转回所致。
而根据寒武纪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归母净亏损大约为7.2亿元,这意味着,寒武纪2024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达到2.815亿元,实现上市以来首次单季盈利,打破持续亏损局面。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06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收窄48.79%
此前,寒武纪推出7nm工艺的思元590芯片算力达到512TOPS,性能接近英伟达A100的80%。而技术的突破也推动了产品升级迭代,智能新品机加速卡业务收入长明显,技术创新正转化为实际的产品竞争力和营收增长动力,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同时,过去一年AI芯片需求激增,公司在服务器、边缘计算等场景实现产品应用突破,也推动其收入增长。并且存货在2024年Q3达到10.15亿,预付款达到8.54亿均创下新高,也预示备货积极,为后续订单做准备。
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业务收入增长明显,成为营收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软件生态也不断完善,与浪潮、中科曙光等企业形成生态闭环,拓展了产品应用场景。
在二级市场中,剔除2024年上市的新股,寒武纪以全年387%的涨幅问鼎A股涨幅榜榜首。今年以来,寒武纪上涨幅度也已经超过了10%,市值超过3100亿。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第四季度实现盈利,但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仍为亏损4.43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8.54亿元。公司仍处于投入与发展阶段,研发费用率较高,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在AI芯片市场竞争仍然十分激烈,英伟达等国际巨头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占据优势。因此寒武纪一直在持续投入资金用于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现金流压力较大。
寒武纪自己也承认,为了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持续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高昂的研发成本是导致公司连年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0年至2024年Q3,寒武纪的研发费用累计超过了50亿元,几乎每一年的研发投入都大幅超过了营收。不过好消息是,在2024年Q3财报中,寒武纪表示已经陆续暂停了部分预期宝利率较低的研发项目,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6.59亿元,同比下降8.13%。
做中国的AI芯片之王
作为国内的AI芯片龙头,寒武纪伴随着近几年AI技术的爆发也愈发得到重视。不仅其产品已经覆盖云、边缘、终端场景的完整生态体系,更是获得政策和市场双重支持。
而寒武纪本身也握有大量通用型智能芯片关键技术,包括处理器微架构与指令集,这两项关键的核心技术,寒武纪每年都在更新和迭代。目前,寒武纪已经研发了五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以及五代商用智能处理机指令集,正在积极开发第六代产品。
而在软件领域,寒武纪通过对基础软件系统平台进行优化和迭代,大力推进大模型业务的适配和优化,包括在AIGC业务、开源生态建设及易用性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并且寒武纪的软件训练平台已经支持对Llama3系列、Qwen系列等主流网络的支持并重点优化了并行训练功能。到2024年上半年,寒武纪成功验证了集群上的大预言模型预训练功能,实现了业界领先水平的单训练任务长时间持续稳定运行,且计算效率和能效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从市场来看,据Gartner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671亿美元,2027年预计进一步增长至1194亿美元。
但目前全球提供最强AI芯片的英伟达,受制于美国政策,无法将高端芯片在中国地区销售,不过这也促进了国产替代的发展。寒武纪作为国产AI芯片龙头,凭借产品优势,也有望持续受益。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DeepSeek的出现,大幅降低了部署大模型所需要的成本及算力要求。以DeepSeek最新的API成本为例,以DeepSeek-R1来说,百万tokens输入(缓存命中/未命中)价格为1元/4元,百万tokens输出的价格为16元。如果在优惠时段,价格还能打个2.5折。
而近期OpenAI推出的ChatGPT4.5则向着另一个方向迈进,其研究预览版的输出价格为每百万token150美元(约合1092人民币),几乎达到了DeepSeek的100倍。这种趋势下,海外的AI芯片将朝着越来越昂贵的方向迈进,相比之下,寒武纪的AI产品要更符合中国市场。
有分析人士认为,寒武纪目前亏损的核心原因是采用的芯片架构市场份额还很低,全球主流依然采用的是英伟达的GPU,而寒武纪则采用的是ASIC架构,除了通用性上要低于英伟达,其余优势在于功耗低、效率高。
伴随着寒武纪2024年Q4季度的扭亏,也看到市场开始逐渐认可国产AI芯片。当然,国内的AI芯片领域竞争日趋激烈,除了寒武纪外,如华为昇腾、百度昆仑芯等都在加速布局,这需要寒武纪在性能、生态适配性上持续突破以巩固份额。
总结
此次寒武纪的业绩快报呈现出了高增长、减亏损、强预期的特点,其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逻辑支撑了资本市场的高估值。并且伴随DeepSeek的出现,让国产AI芯片的性能进一步契合国内大模型。当然,寒武纪此次Q4的扭亏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其巨额研发投入以及能否在国内激烈竞争环境中突围,如何在技术迭代与商业化间找到平衡,仍然是未来寒武纪能否站上国产AI芯片之王所面对的难题。
作为国内少数掌握通用型智能芯片底层技术的企业,寒武纪在国产替代和技术自主性上具有战略意义,象征着中国在高端芯片自主化进程中的突破与挑战。如今寒武纪开始释放扭亏信号,也意味着国产技术开始在市场上受到越来越高的认可。
寒武纪开始盈利了
从寒武纪本次放出的2024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全年营收达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如此高的增长,主要在于市场扩展和AI应用落地的加速。此外,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43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47.76%,主要原因在于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及信用减值损失转回所致。
而根据寒武纪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归母净亏损大约为7.2亿元,这意味着,寒武纪2024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达到2.815亿元,实现上市以来首次单季盈利,打破持续亏损局面。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06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收窄48.79%
此前,寒武纪推出7nm工艺的思元590芯片算力达到512TOPS,性能接近英伟达A100的80%。而技术的突破也推动了产品升级迭代,智能新品机加速卡业务收入长明显,技术创新正转化为实际的产品竞争力和营收增长动力,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同时,过去一年AI芯片需求激增,公司在服务器、边缘计算等场景实现产品应用突破,也推动其收入增长。并且存货在2024年Q3达到10.15亿,预付款达到8.54亿均创下新高,也预示备货积极,为后续订单做准备。
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业务收入增长明显,成为营收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软件生态也不断完善,与浪潮、中科曙光等企业形成生态闭环,拓展了产品应用场景。
在二级市场中,剔除2024年上市的新股,寒武纪以全年387%的涨幅问鼎A股涨幅榜榜首。今年以来,寒武纪上涨幅度也已经超过了10%,市值超过3100亿。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第四季度实现盈利,但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仍为亏损4.43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8.54亿元。公司仍处于投入与发展阶段,研发费用率较高,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在AI芯片市场竞争仍然十分激烈,英伟达等国际巨头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占据优势。因此寒武纪一直在持续投入资金用于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现金流压力较大。
寒武纪自己也承认,为了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持续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高昂的研发成本是导致公司连年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0年至2024年Q3,寒武纪的研发费用累计超过了50亿元,几乎每一年的研发投入都大幅超过了营收。不过好消息是,在2024年Q3财报中,寒武纪表示已经陆续暂停了部分预期宝利率较低的研发项目,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6.59亿元,同比下降8.13%。
做中国的AI芯片之王
作为国内的AI芯片龙头,寒武纪伴随着近几年AI技术的爆发也愈发得到重视。不仅其产品已经覆盖云、边缘、终端场景的完整生态体系,更是获得政策和市场双重支持。
而寒武纪本身也握有大量通用型智能芯片关键技术,包括处理器微架构与指令集,这两项关键的核心技术,寒武纪每年都在更新和迭代。目前,寒武纪已经研发了五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以及五代商用智能处理机指令集,正在积极开发第六代产品。
而在软件领域,寒武纪通过对基础软件系统平台进行优化和迭代,大力推进大模型业务的适配和优化,包括在AIGC业务、开源生态建设及易用性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并且寒武纪的软件训练平台已经支持对Llama3系列、Qwen系列等主流网络的支持并重点优化了并行训练功能。到2024年上半年,寒武纪成功验证了集群上的大预言模型预训练功能,实现了业界领先水平的单训练任务长时间持续稳定运行,且计算效率和能效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从市场来看,据Gartner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671亿美元,2027年预计进一步增长至1194亿美元。
但目前全球提供最强AI芯片的英伟达,受制于美国政策,无法将高端芯片在中国地区销售,不过这也促进了国产替代的发展。寒武纪作为国产AI芯片龙头,凭借产品优势,也有望持续受益。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DeepSeek的出现,大幅降低了部署大模型所需要的成本及算力要求。以DeepSeek最新的API成本为例,以DeepSeek-R1来说,百万tokens输入(缓存命中/未命中)价格为1元/4元,百万tokens输出的价格为16元。如果在优惠时段,价格还能打个2.5折。
而近期OpenAI推出的ChatGPT4.5则向着另一个方向迈进,其研究预览版的输出价格为每百万token150美元(约合1092人民币),几乎达到了DeepSeek的100倍。这种趋势下,海外的AI芯片将朝着越来越昂贵的方向迈进,相比之下,寒武纪的AI产品要更符合中国市场。
有分析人士认为,寒武纪目前亏损的核心原因是采用的芯片架构市场份额还很低,全球主流依然采用的是英伟达的GPU,而寒武纪则采用的是ASIC架构,除了通用性上要低于英伟达,其余优势在于功耗低、效率高。
伴随着寒武纪2024年Q4季度的扭亏,也看到市场开始逐渐认可国产AI芯片。当然,国内的AI芯片领域竞争日趋激烈,除了寒武纪外,如华为昇腾、百度昆仑芯等都在加速布局,这需要寒武纪在性能、生态适配性上持续突破以巩固份额。
总结
此次寒武纪的业绩快报呈现出了高增长、减亏损、强预期的特点,其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逻辑支撑了资本市场的高估值。并且伴随DeepSeek的出现,让国产AI芯片的性能进一步契合国内大模型。当然,寒武纪此次Q4的扭亏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其巨额研发投入以及能否在国内激烈竞争环境中突围,如何在技术迭代与商业化间找到平衡,仍然是未来寒武纪能否站上国产AI芯片之王所面对的难题。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财报
+关注
关注
1文章
83浏览量
15001 -
寒武纪
+关注
关注
11文章
200浏览量
74348 -
AI芯片
+关注
关注
17文章
1986浏览量
3596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OpenAI甩出王炸:一个APP干翻整个办公室,ASIC开始逆袭GPU?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北京时间7月18日凌晨,OpenAI通过一场精彩绝伦的技术直播盛宴,向全球用户正式揭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AI智能体——ChatGPT Agent的神秘面纱。这款智能体巧妙融合了Operator的网页交互精髓、“深入研究”(Deep Research)的信息整合优势以及ChatGPT的深度对话能力,构建起了一个全面且强大的智能体系统,为人工智能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 ChatGPT Agent:功能卓越的AI智能体 ? ChatGPT Agent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从 “将就” 到 “优选”:消费降级时代,海翔科技二手半导体配件的逆袭之路
保障和服务体系,实现从被忽视到受青睐的逆袭,为行业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消费降级;海翔科技;二手半导体配件;高性价比;逆袭 一、引言 消费降级浪潮下,半导体行业发展态势急转直

国产逆袭!这款红外温度传感器吊打国际大厂:精度翻倍 开发周期缩水90%
国产逆袭!这款红外温度传感器吊打国际大厂:精度翻倍 开发周期缩水90% ----传感器技术迭代浪潮下的国产替代价值验证 当中国制造撕下"低端"标签,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正在上演!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上汽MG品牌在海拉尔开展极寒测试
2025年2月23日,上汽MG品牌在海拉尔基地进行极寒测试项目全体系验收。本次行动代号“破迷信”,携MG7、MG Cyberster、MG ES5等主力车型与豪华品牌同台竞技,用四大极限场景的性能实测重新定义国产车的技术边界。

格力火凤凰:极寒挑战,温暖绽放
在世界的辽阔版图上,极寒之地常被视作冷酷与荒凉的代名词。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总有温暖以非凡的方式出现,为人们带来慰藉与力量。此次,格力以“火凤凰”之名,怀揣着对温暖的坚定追求,踏上了一场

格力火凤凰转战6000里:极寒挑战,温暖启航
在南海之滨的珠海,有一座凤凰山,它见证了格力的成长与创新。如今,格力热泵以“火凤凰”之名,以无畏创新的勇气和卓越科技的实力,跨越6000里,将目光投向了北方极寒之地。而在遥远的呼伦贝尔牙克石,竟也有

AMD数据中心业务逆袭,营收首超Intel
在科技行业的激烈竞争中,AMD再次展现了其强大的逆袭能力。据最新媒体报道,AMD的数据中心业务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营收首次超越了长期占据市场领导地位的Intel。
推挽逆变电路与桥式逆变电路的区别
推挽逆变电路与桥式逆变电路是两种常见的逆变电路形式,它们在结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以下是对这两种逆变电路的比较: 结构区别 推挽
无源逆变的基本类型和应用
无源逆变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 一、无源逆变概述 1.1 无源逆变定义 无源逆变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技术,其特点是不需要外部电源提供
有源逆变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有源逆变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 一、有源逆变基本原理 1.1 有源逆变的概念 有源逆变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技术,其核心是利用电力电子
有源逆变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有源逆变(Active Inversion)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 一、有源逆变概述 1.1 有源逆变定义 有源逆变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
无源逆变的基本类型包括哪些
无源逆变(Passive Inversion)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一、无源逆变概述 1.1 无源逆变定义 无源逆变
有源逆变电路和无源逆变电路的区别
定义: 有源逆变电路:有源逆变电路是指逆变器在逆变过程中需要消耗外部电源的电路。它通常使用直流电源(如电池)作为输入,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无源逆变电路:无源
三星HBM技术逆袭:NVIDIA认证助力业绩飙升
在8月1日公布的最新财报中,三星电子再次展示了其在高带宽内存(HBM)领域的强劲表现。数据显示,三星第二季度HBM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超过50%,营业利润更是达到了6.45万亿韩元,这一成绩显著超出市场预期,标志着三星在HBM市场的强势逆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