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第四代核电堆型:钠冷快堆设计的流体仿真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积鼎CFD ? 来源:jf_31916015 ? 作者:jf_31916015 ? 2025-02-24 11:1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1、第四代核电堆型

第四代核反应堆是目前核能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性以及防扩散能力等特点。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从众多概念设计中选定了六种系统作为第四代核技术系统,分别是:

气冷快堆(GFR):使用氦气作为冷却剂,具有高出口温度和闭式燃料循环的特点,可以实现更高的热电转换效率.

铅冷快堆(LFR):采用铅或铅铋合金作为冷却剂,具有高热电转换效率和良好的核废物嬗变能力,同时铅基材料的化学稳定性高,可避免起火或爆炸等安全问题。

熔盐堆(MSR):使用熔融状态的盐作为冷却剂和燃料载体,具有固有安全性高、热转换效率高以及燃料利用率高等优点。例如,钍基熔盐堆就是一种典型的熔盐堆,其核反应燃料处于液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较低蒸气压。

钠冷快堆(SFR):以钠作为冷却剂,具有高热电转换效率和良好的核燃料增殖能力,是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之一。

超临界水冷堆(SCWR):采用超临界水作为冷却剂和慢化剂,能够实现更高的热电转换效率和燃料利用率,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超高温气冷堆(VHTR):使用氦气作为冷却剂,在高温下运行,允许在反应堆运行期间进行高温电解,从而有效地生产氢气以及合成碳中性燃料。

2、钠冷快堆结构

wKgZO2e732OANnIoAAZOj4j1Ho8691.png图 1 钠冷快堆结构示意图

钠冷快堆(Sodium-Cooled Fast Reactor, SFR)是第四代核能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堆型,具有高热电转换效率和良好的核燃料增殖能力。是一种以液态钠为冷却剂,由快中子引起核裂变并维持链式反应的反应堆。采用池式设计:池式钠冷快堆将堆芯、钠泵、中间热交换器等设备都放置在一个大型的钠池中,这种设计可以提高安全性,减少钠泄漏的风险。

其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部分参数为中国实验快堆设计及运行参数:

1. 堆芯

燃料组件:通常采用氧化物燃料(如MOX)或金属燃料(如U-Pu-Zr)。燃料组件由包壳、外套管、燃料区、上下端塞等组成,包壳材料如C-68-450等,能够承受高温和中子辐照。

控制棒组件:包括安全棒、调整棒和赔偿棒等,材料为C-6808X16H11M等,用于控制反应堆的功率和停堆操作。

中子源组件:提供初始中子源以启动链式反应,材料与控制棒组件类似。

不锈钢屏蔽组件:用于屏蔽中子和γ射线,材料为316Ti等。

wKgZPGe733yAXQjqAAVZ1QJNp2U536.png图 2 钠冷快堆堆容器及堆内构件结构示意图

2. 堆容器

主容器:通常采用奥氏体钢,如316SS或俄罗斯产08X16H11M3,内径约7960mm,壁厚50mm/25mm,重量约105吨,用于容纳堆芯和液态钠,环境温度可达420℃,寿期最大中子注量为1x10^18n/cm^2。

堆内支承:用于固定堆芯组件,材料为304SS,重量约7.4吨,环境温度360℃,寿期最大中子注量为4.4x10^20n/cm^2。

栅板联箱:保持堆芯组件的结构完整性,材料为08X16H11M3,重量约6吨,环境温度360-530℃,寿期最大中子注量为4x10^23n/cm^2。

堆芯围桶:将高温液态钠导入堆芯和中间热交换器,材料为08X16H11M3,环境温度360℃,寿期最大中子注量为1x10^18n/cm^2。

3. 冷却系统

钠泵:用于驱动液态钠在回路中循环,材料为08X16H11M3,环境温度400℃,寿期最大中子注量为1x10^18n/cm^2。

中间热交换器:将堆芯产生的热量传递给二回路,材料为10X2M,钠侧温度495℃,水侧温度370℃,压力14MPa。

二回路管道:材料为304不锈钢,管径325x12mm或219x10mm,钠在热腿温度495℃,在冷腿温度310℃,流量274kg/s。

4. 安全系统

旋塞: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停堆和隔离堆芯,材料为08X16H11M3,环境温度400℃,寿期最大中子注量为1x10^18n/cm^2。

5. 辅助系统

净化系统:用于去除液态钠中的杂质和气体,保持钠的纯净度。

监测和控制系统:包括各种传感器和仪表,用于监测堆芯温度、压力、中子通量等参数,以及控制反应堆的运行状态。

3、钠冷快堆工质特点

1. 物理特性

熔点低、沸点高:钠的熔点为97.8℃,沸点高达883℃,这意味着在反应堆运行的温度范围内,钠始终保持液态,不会像水那样容易沸腾产生气泡,从而避免了气泡对传热性能的影响,保证了冷却剂的稳定性和传热效率。

热导率高:液态钠在100℃时的导热系数为86.9W/m·K,比水的导热系数高百倍以上。这使得钠能够快速地将堆芯产生的热量导出,有效防止堆芯过热,提高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密度小:钠的密度低于水,这使得冷却剂消耗的泵功率只占输出功率的很小一部分,与氦冷却剂相比,钠的这一特性使其在能量传输方面更具优势,降低了反应堆的运行成本和能耗。

2. 化学特性

化学性质活泼: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会被迅速氧化,在水中会发生剧烈燃烧。因此,钠冷快堆的设计和运行需要特别注意防止钠与空气和水的接触,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例如,所有钠系统外围都设置了保温层,以防止喷雾爆燃。

与燃料包壳材料相容性好:钠与燃料包壳材料——不锈钢的相容性很好,虽然存在质量迁移问题,但对包壳耗蚀量仅为数十微米,这有助于延长燃料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反应堆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3. 核特性

对中子的慢化能力弱:钠的核子数为23,相对于水来讲,对中子的慢化能力弱,吸收截面小。因此,钠作为冷却剂导致的快中子损失不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快中子进行核裂变反应,提高反应堆的增殖能力。

核反应产物易于屏蔽:钠与中子发生反应产生的23Ne、24Na和22Na的半衰期分别是38秒、15小时和2.6年,衰变速度快,易于被屏蔽,对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

4、CFD在钠冷快堆设计与分析中的作用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在钠冷快堆的设计和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工水力分析

子通道分析:钠冷快堆的燃料组件采用绕丝缠绕棒束的固定方式,冷却剂通道较为复杂。CFD可以建立详细的子通道模型,模拟冷却剂在堆芯内的流动和传热情况,分析绕丝引起的搅浑效应。例如,通过上海积鼎自主研发的通用流体力学分析软件VirtualFlow建立带绕丝的燃料棒束模型,计算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流场特性,获得绕丝的湍流搅浑系数,并将其用于子通道计算程序中,得到各类子通道的温度分布。

wKgZO2e737eARFyaAAGm6wXLZ88632.png图 3 采用VirtualFlow对带绕丝棒束模型进行数值分析

冷却剂流动特性:CFD能够模拟钠冷快堆中液态钠的流动特性,包括流速分布、压力降等。这对于优化堆芯设计、降低流动阻力和提高冷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低雷诺数条件下,CFD可以用于研究钠冷快堆燃料组件棒束的阻力特性,为自然循环冷却过程中的换热分析提供支持。

通风系统分析:CFD能够模拟钠冷快堆中屏蔽气体氩气及空气的流动特性,为优化旋塞结构、保护容器设计、屏蔽体通风设计等提供支持。

2.安全分析

事故工况模拟:CFD可以模拟钠冷快堆在各种事故工况下的热工水力行为,如冷却剂泄漏、泵失效等,帮助评估反应堆的安全性能。

反应性反馈计算:CFD与中子动力学模块耦合,可以实现钠冷快堆的多维度耦合计算。通过CFD计算得到的热工水力参数,作为中子动力学模块的边界条件,计算反应性引入时堆芯的核物理反应性。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反应堆在不同工况下的反应性变化,提高安全分析的可靠性。

3.设计优化

结构优化:CFD可以用于钠冷快堆内部结构的优化设计,如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等。通过模拟不同设计方案下的流动和传热特性,选择最优的结构布局,提高反应堆的性能和安全性。

冷却剂管理:CFD还可以用于研究钠冷快堆冷却剂的循环和分配问题,优化冷却剂的流动路径和流量分配,确保堆芯各部分的冷却效果均衡。

综上所述,CFD在钠冷快堆的研究和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为反应堆的设计、分析和安全评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CFD方法的不断发展,CFD将在钠冷快堆的技术进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钠冷快堆中CFD分析的特点

钠冷快堆CFD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1. 复杂的几何结构

钠冷快堆结构复杂,尤其是燃料组件通常采用金属绕丝定位,绕丝在加强冷却剂交混、促进对流换热、减小机械振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绕丝的几何结构复杂,需要精确建模,包括燃料棒的直径、间距、绕丝的直径和螺距等参数。

钠冷快堆通常采用池式结构,各系统之间难以解耦,采用系统方法进行分析往往具有局限性,需要采用CFD对复杂结构进行精细化建模,并选择适当的耦合边界,实现模型简化。

2. 特殊的物理模型

液态金属钠的特性:液态金属钠的普朗特数远小于1,表现为导热能力远大于对流扩散能力,温度边界层厚度远大于流动边界层厚度。因此,一般CFD软件默认的湍流普朗特数Prt=0.85已不适用于液态金属钠。Jischa湍流普朗特数模型被验证适用于液态金属钠,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传热特性。

多相流模型:钠冷快堆中可能存在多相流现象,如钠的沸腾等。需要选择合适的多相流模型来模拟这些现象,例如使用欧拉-欧拉模型或欧拉-拉格朗日模型,上海积鼎自主开发的通用流体力学分析软件VirtualFlow具有丰富的多相流及相变模型,可用于求解钠冷快堆中存在的多相流问题。

wKgZPGe73_qAJU52AAWXJpW1ClQ013.png图 4 VirtualFlow中多相流模型类型 wKgZPGe74BeAJ_r7AAIJnRoBtLk501.png图 5 VirtualFlow中相变模型类型

3. 详细的网格划分

高密度网格:在关键区域,如燃料棒束周围和绕丝附近,需要进行高密度网格划分,以捕捉流动和传热的细节。子通道内的网格密度对结果的准确性有显著影响。

4. 精确的边界条件

入口条件:冷却剂的入口温度和流量是重要的边界条件。例如,中国实验快堆的冷却剂入口温度为633.15 K,入口质量流量为0.07 kg/s。

出口条件:出口处的压力或温度边界条件也需要合理设置,以确保计算的收敛性和准确性。

5. 高效的计算方法

湍流模型:通常选择标准k-ε模型来模拟湍流流动,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钠冷快堆中的湍流特性。

多尺度耦合:钠冷快堆的计算涉及多尺度耦合,例如OTSG(直流蒸汽发生器)的跨尺度耦合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复杂的流动和传热现象。

6. 详细的验证和校准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数据验证CFD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例如,使用MICAS实验设施的光学测量结果来验证CFD模拟的流场。

多方法对比:使用不同的CFD软件或计算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例如,将CFD软件的结果与自主研发的子通道计算程序的结果进行对比。

7. 特殊现象的处理

流致振动:钠冷快堆的堆芯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流致振动现象,需要在CFD计算中考虑这种现象对结构的影响,采用频谱分析或流固耦合处理。

自然循环:在完全丧失电源的情况下,钠冷快堆依靠一回路的自然循环进行冷却,需要模拟这种自然循环的流动特性,可采用Boussinesq假设或者变密度处理。VirtualFlow中具备Boussinesq假设模型,并提供了丰富的流体数据库,用户可以快速选择所需要的流体种类,支持UDF接口对物性进行设置,并支持多种真实气体模型(Peng-Robinson状态方程),支持NIST物性库,满足自然循环CFD分析需求。

wKgZO2e73-KAek3VAAGY4qltSl4768.png图 6 不同物性及状态方程设置

钠冷快堆作为新堆型,需要更丰富的设计手段,CFD分析能够为反应堆的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有力支持,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仿真
    +关注

    关注

    52

    文章

    4300

    浏览量

    136070
  • CFD
    CFD
    +关注

    关注

    1

    文章

    158

    浏览量

    19034
  • 多相流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8

    浏览量

    848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三星第四代无线充电器能充三星手表s4吗?

    三星第四代无线充电器兼容性存疑,需搭配特定功率充电,替代方案如Trio充电器更优。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08:40 ?134次阅读
    三星<b class='flag-5'>第四代</b>无线充电器能充三星手表s4吗?

    双擎革新,行业首批!美格智能发布基于高通跃龙?第四代FWA的AI CPE方案

    美格智能与高通技术公司多年深入合作,共同探索5G高速通信与边缘计算的融合发展。作为行业首批采用高通跃龙第四代FWA平台的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美格智能基于高通X85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
    的头像 发表于 07-19 08:04 ?275次阅读
    双擎革新,行业首批!美格智能发布基于高通跃龙?<b class='flag-5'>第四代</b>FWA的AI CPE<b class='flag-5'>方案</b>

    高通推出第四代骁龙7移动平台

    高通技术公司今日推出最新骁龙7系产品——第四代骁龙7移动平台。这一全新平台旨在增强用户喜爱的多媒体体验并提供全面的稳健性能。无论是利用先进图像处理功能拍摄珍贵瞬间,还是借助精选的Snapdragon
    的头像 发表于 05-19 15:02 ?688次阅读

    高通推出第四代骁龙8s移动平台

    今日,高通技术公司宣布推出第四代骁龙8s移动平台,该平台专为追求出色娱乐体验和创作体验的用户打造,旨在将旗舰性能和先进特性带给更多消费者,并为手游玩家和创作者提供强劲支持。第四代骁龙8s能够确保终端持久运行,满足用户全天候的多样
    的头像 发表于 04-03 17:44 ?1101次阅读

    流体力学分析软件VirtualFlow,实现核反应热工水力高效仿真

    3 月 13 日,由中国核学会核反应热工流体力学分会主办,中核核反应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积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先进核能技术全国重
    的头像 发表于 03-17 13:32 ?392次阅读
    <b class='flag-5'>流体</b>力学分析软件VirtualFlow,实现核反应<b class='flag-5'>堆</b>热工水力高效<b class='flag-5'>仿真</b>

    曝三星已量产第四代4nm芯片

    据外媒曝料称三星已量产第四代4nm芯片。报道中称三星自从2021年首次量产4nm芯片以来,每年都在改进技术。三星现在使用的是其最新的第四代4nm工艺节点(SF4X)进行大规模生产。第四代
    的头像 发表于 03-12 16:07 ?1.2w次阅读

    TCL 再掀电视革新风暴,第四代液晶电视震撼登场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消息,说TCL最近有大动作,即将揭晓第四代液晶电视,当我还在好奇第四代液晶电视是啥概念的时候,没想到这么,就在今天下午14:30,TCL召开了“华曜之上 尽是极景”QD-Mini
    的头像 发表于 03-11 14:59 ?452次阅读

    高通跃龙第四代固定无线接入平台至尊版发布

    高通技术公司今日宣布推出高通跃龙第四代固定无线接入平台至尊版,这是全球首款5G Advanced FWA平台。
    的头像 发表于 03-04 16:27 ?704次阅读

    高通发布第四代骁龙6移动平台

    近日,高通技术公司在圣迭戈宣布,其最新的第四代骁龙?6移动平台已正式面世。该平台旨在为全球广大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性能提升与更持久的电池续航能力,并开创性地首次将生成式AI技术融入骁龙6系。
    的头像 发表于 02-17 10:38 ?1478次阅读

    积鼎科技:国产自主核反应流体仿真解决方案

    在核工业这一关键领域,流体仿真技术对于确保核反应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上海积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积鼎科技”)凭借其自主研发的CFD仿真软件VirtualFlow和专业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1-13 16:46 ?888次阅读
    积鼎科技:国产自主核反应<b class='flag-5'>堆</b><b class='flag-5'>流体</b><b class='flag-5'>仿真</b><b class='flag-5'>解决方案</b>

    AN65-第四代LCD背光技术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AN65-第四代LCD背光技术.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1-09 14:12 ?0次下载
    AN65-<b class='flag-5'>第四代</b>LCD背光<b class='flag-5'>技术</b>

    意法半导体第四代碳化硅功率技术问世

    意法半导体(简称ST)推出第四代STPOWER碳化硅(SiC)MOSFET技术第四代技术有望在能效、功率密度和稳健性三个方面成为新的市场标杆。在满足汽车和工业市场需求的同时,意法半导
    的头像 发表于 10-12 11:30 ?1584次阅读

    意法半导体发布第四代SiC MOSFET技术

    意法半导体(简称ST)近日宣布推出其第四代STPOWER碳化硅(SiC)MOSFET技术,标志着公司在高效能半导体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次推出的第四代技术,在能效、功率密度和稳健性方
    的头像 发表于 10-10 18:27 ?1300次阅读

    SK启方半导体推出第四代0.18微米BCD工艺

    韩国知名8英寸纯晶圆代工厂SK启方半导体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第四代0.18微米BCD工艺已正式面世,较上一工艺性能提升约20%。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彰显了SK启方在半导体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更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的头像 发表于 09-12 17:54 ?1050次阅读

    富士康,布局第四代半导体

    来源:钜亨网 鸿海(富士康)研究院半导体所,携手阳明交大电子所,双方研究团队在第四代化合物半导体的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提高了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 (Ga2O3) 在高压、高温应用领域的高压耐受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8-27 10:59 ?88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