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AI领域芯片已“炒作”过热但AI芯片未来发展还有长路要走

电子工程师 ? 来源:未知 ? 作者:龚婷 ? 2018-03-12 09:16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9日呼吁,当前,AI领域芯片已“炒作”过热,在目前还没有出现AI通用算法的芯片,以及,AI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的情况下,AI芯片未来发展还有长路要走。而推进AI芯片需要软件、硬件“双轮驱动发展”,其中,软件更是扮演核心的关键角色。

发展AI芯片不可或缺

魏少军在9日全球AI芯片创新峰会上做出上述表示。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算法非常多,层出不穷并没有统一,根据应用不同,因应算法也不同;从硬件芯片来说,需要具备AI深度学习引擎,从云端向终端迁移的过程,需要极高效能通用深度学习引擎。这也是GPU大行其道的原因,因为至今看来,GPU能实现很好的AI计算量。

尽管目前在AI领域,计算无处不在,但他话锋一转,提出一个问题:尽管目前AI应用涵盖了生产领域、生活各个应用层面,但究竟什么才是AI的“杀手级应用”?与人们生活周遭真正不可或缺的日常AI应用?至今,应还没答案。

他进一步指出,智能软件的作用一点不比芯片差,其实软件更是核心,智能硬件要跟着软件不断的变化,芯片要能够被软件所定义动态的改变运算任务。

AI运算 软硬件实时动态变化

他说,为了提振美国电子产业,由美国国防部先进计划署 (DARPA)推动的电子产业振兴计划(ERI)针对后摩尔定律(post-Moore’s-law)时代的新材料、架构与设计流程,在科技领域寻求突破。其中设计环节,就提到“软件定义硬件”(software define hardware),而所谓的“实时”指的是运行300-1000纳秒内硬件随着软件而跟着变化。

他说,这部分清华大学比起国外早在十年多前就在做了。由于FPGA有其缺陷, 要做到软件定义很难, 但是可重构计算架构需要硬件、软件都动态进行改变, 这方面不仅改变传统计算结构,AI算法也不停变换,需要深度神经网络来定义硬件。

清华大学目前可重构芯片Thinker就是基于此一出发点,根据通用、专用版本进行网络运算,提高系统能效,目前有Thinker 1、Thinker 2及获MIT极高评价的Thinker X 。

AI杀手级应用还没出现

他总结认为,现在AI芯片已经被过度“炒作”, 尤其媒体跟风起到很大作用。实际上,目前还没有出现像CPU一样的AI通用算法芯片,AI杀手级应用还没出现,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但是,未来AI通用芯片会出现吗?如果出现了其架构又为何?他认为,如果没有,那么目前大部分的业者恐怕都将成为最令人钦佩的“先烈”,因为只是针对现有特定的垂直场景应用开发IP核,最后多会被大公司所吸收。未来2-3年行业恐怕会进入技术变革的一轮低潮期。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cpu
    cpu
    +关注

    关注

    68

    文章

    11099

    浏览量

    217752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506

    浏览量

    281400
  • AI芯片
    +关注

    关注

    17

    文章

    1990

    浏览量

    35997

原文标题:魏少军警语:AI芯片“炒作”过热 恐将都成“先烈”!

文章出处:【微信号:DIGITIMES,微信公众号:DIGITIME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AI未来,属于那些既能写代码,又能焊电路的“双栖人才”

    的信号:AI真正的未来,不只属于“算法天才”,更属于那些既能写代码,又能焊电路的“双栖工程师”。无论是在AI芯片、智能终端、机器人、边缘计算还是大模型下沉的讨论中,我们不断听到同一个问
    发表于 07-30 16:15

    【免费送书】AI芯片,从过去走向未来:《AI芯片:前沿技术与创新未来

    步伐、介绍新兴领域和最新动向。↓↓↓立即跳转参与活动↓↓↓【书籍评测活动NO.64】AI芯片,从过去走向未来:《AI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08:06 ?122次阅读
    【免费送书】<b class='flag-5'>AI</b><b class='flag-5'>芯片</b>,从过去走向<b class='flag-5'>未来</b>:《<b class='flag-5'>AI</b><b class='flag-5'>芯片</b>:前沿技术与创新<b class='flag-5'>未来</b>》

    【书籍评测活动NO.64】AI芯片,从过去走向未来:《AI芯片:科技探索与AGI愿景》

    、频繁升级,这让作者意识到有必要撰写一本新的AI芯片图书,以紧跟时代步伐、介绍新兴领域和最新动向。 这就是《AI芯片:前沿技术与创新
    发表于 07-28 13:54

    首创开源架构,天玑AI开发套件让端侧AI模型接入得心应手

    PIX GP模型的整合,并且针对模型进行全链微秒级分析,以确保最佳的端到端性能表现。在双方的整个合作流程中,开发效率提升了30%。 天玑AI生态同样拓展到了智能座舱领域。联发科和绝影合作,快速完成了绝影
    发表于 04-13 19:52

    Nordic nRF54 系列芯片:开启 AI 与物联网新时代?

    ,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 Nordic nRF54 系列芯片凭借其在 AI 机器学习和物联网领域的卓越表现,正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无论是追求高性能的智能设备,还是注
    发表于 04-01 00:18

    FPGA+AI王炸组合如何重塑未来世界:看看DeepSeek东方神秘力量如何预测......

    发展,加速创新和降低成本。 总之,FPGA与AI的结合正在重塑芯片生态,推动技术融合、应用拓展和产业变革。未来,FPGA将在AI加速、边
    发表于 03-03 11:21

    AI芯片:科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飞速发展对众多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芯片领域也不例外。AI芯片设计、制
    的头像 发表于 02-18 17:45 ?616次阅读

    AI芯片上的应用:革新设计与功能

    AI芯片上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芯片设计、制造和应用的全过程。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2-17 16:09 ?626次阅读

    聚焦AI芯片,角逐芯未来

    国产AI芯片规模壮大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算力已成为驱动行业创新与变革的核心引擎。中信证券发布的最新研报,聚焦于国产AI芯片市场的蓬勃
    的头像 发表于 01-08 09:10 ?606次阅读

    英伟达新一代AI芯片过热问题引关注

    近日,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AI芯片遭遇过热问题,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据悉,搭载该芯片的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过热现象,
    的头像 发表于 11-19 16:15 ?669次阅读

    AI技术驱动半导体产业升级,芯原布局未来智能计算领域

    随着AI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直接推动了半导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升级。在2024全球CEO峰会上,芯原执行副总裁、业务运营部
    的头像 发表于 11-06 13:53 ?1017次阅读

    端侧AI浪潮来!炬芯科技发布新一代端侧AI音频芯片,能效比和AI算力大幅度提升

    电子发烧友原创 章鹰 ? 11月5日,在深圳会展中心7号馆内,炬芯科技董事兼CEO周正宇博士带来了《端侧AI芯片未来》演讲,他对端侧AI
    的头像 发表于 11-06 09:11 ?4149次阅读
    端侧<b class='flag-5'>AI</b>浪潮<b class='flag-5'>已</b>来!炬芯科技发布新一代端侧<b class='flag-5'>AI</b>音频<b class='flag-5'>芯片</b>,能效比和<b class='flag-5'>AI</b>算力大幅度提升

    RISC-V在AI领域发展前景怎么样?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现在的视觉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智能产品的不断更新迭代,发现ARM占用很大的市场份额,推出的ARM Cortex M85性能也是杠杠的,不知道RISC-V在AI领域有哪些参考方案?
    发表于 10-25 19:13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 4. 对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展望 在阅读这一章后,我对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生命科学将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例如,在药物研发领域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学习心得

    的物理可信度,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5. 挑战与未来展望 第二章也提到了AI for Science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尽管AI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发表于 10-14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