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全球印制电路板制造业的演变与转移

深圳市赛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 ? 来源:深圳市赛姆烯金科技有限 ? 2025-02-19 13:5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摘要

探讨亚洲印制电路板(PCB)制造商在全球的技术领先地位,以及这一现象对西方制造商的影响。根据沪士公司中国区高管Joe Dickson的观察和经验,分析亚洲与西方PCB制造商之间的技术互补性,以及新材料,如陶瓷、玻璃和硅基板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讨论PCB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包括大面板加工技术、感应压合技术、减蚀工艺的限制,以及西方各国电路板产业的困局。最后,展望PCB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载板加工的重要性,揭示经济高效制造的方向。

引言沪士公司是一家以亚洲为基地,下辖多个子公司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制造商。在其服务市场,亚洲制造商已率先引入尖端的PCB制造设备和材料。关于这一现象对全球其他地区制造商的影响和意义,在亚洲PCB制造商沪士公司工作的美籍高管Joe Dickson,坦率地分享了其洞见、经验和观点,并基于实际情况,对PCB制造业的未来进行展望。

亚洲PCB制造商,能否与西方的PCB制造商实现技术互补亚洲PCB制造商,能否与西方的PCB制造商实现技术互补Dickson指出,通过大规模投资和对下一代技术的积极研发,沪士完全有可能与西方制造商实现技术互补。然而,对西方制造商来说,这种互补可能并不总是有意义的,因为其主要客户群体往往追求快速、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但这种互补仍是可行的,特别是考虑到亚洲的批量供应商通常不会涉足样板生产业务,而这正是西方制造商所擅长的。 Dickson进一步指出,西方PCB行业存在2个核心问题。首先,技术讨论往往仅限于各自独立发展的芯片和PCB领域,缺乏将两者融合的统一蓝图。其次,更为严重的是,西方制造商普遍缺乏对协作生态系统的支持,缺乏与可执行高科技制造任务的亚洲制造商合作的兴趣。Dickson表示,作为沪士公司的代表,其相信部分亚洲制造商愿意与美国同行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工艺知识,进而帮助产品更快地过渡到批量生产阶段。沪士目前掌握的行业领先技术见图1。

633dcdba-ee65-11ef-9310-92fbcf53809c.png

图1沪士目前掌握的行业领先技术

针对合作可能主要是单方面受益的问题,Dickson解释说,最初美国制造商在培训亚洲供应商(不包括日本)制造PCB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沪士公司首席执行官Chris Wu也表示愿意在技术工艺信息方面进行合作。评估快捷生产技术对于整个PCB行业的生态系统都是有益的。

西方复制亚洲供应链的可能性

以及陶瓷、玻璃、硅基板等新材料的发展趋势

数月前,在一场研讨会上,半导体行业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共同探讨在美国复制亚洲供应链的可能性,同时深入讨论了新材料如陶瓷、玻璃和硅基板的发展趋势。这些新材料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瞩目。但同时,也将面临技术和成本的挑战。

刚性或非有机基板,如陶瓷等,对电镀互连、层压互连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该类基板须从板上进行积层,但目前暂未开发在陶瓷上多次层压的工艺。虽可通过烧结或熔融陶瓷,并在其上叠加多个工艺步骤的方式,实现所需的结构,但该方法成本高,且难以确保在基板内部获得足够的能量供应。因此,陶瓷虽有助于实现特定的外形尺寸,但考虑到训练人工智能所需的大量数据,其高成本使得这一选择并不实际。

有观点认为,在未来15年内,行业将完全放弃铜和薄膜有机积层技术,这并不现实。高端封装技术将推动下一代人工智能无人机的开发,将企业级技术应用于行业数据传输中时,每比特的成本至关重要。如Facebook、微软、谷歌等行业巨头,不太可能在其封装中全面采用陶瓷基板,其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相反,上述行业巨头更倾向于选择成本效益最高的混合电路方案,仅在合适的地方使用玻璃基板、陶瓷基板。PCB和大型封装载板的发展也呈现出这一趋势。

为切实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专家指出,有2种主要的封装解决方案:一种是单片或主板扇出技术(见图2),另一种是载板外转接板和模块。

图2单片布线(来源:Nvidia)

对比西方客户的56层单片表面贴装封装载板与主板外的转接板,可能有人说:“任何人都能制作这块板;它有26层,其中一半是70μm铜。其余的层主要是用于电源分布的宽走线。所有的数据处理都是在这些走线网之间完成的。要在板上放置一个封装,并将其贴装在这里,它们之间只有少量的布线。”但大部分数据处理是在走线网之间完成的,外围器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的情况也是如此。截至2026年,预计在该领域会出现其他类型的连接器,但垂直和水平连接将仍是主要的处理方式。因此,单片布线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流设计解决方案,但随着技术进步,这一状况将迅速得到调整。

总体而言,虽然新材料,如陶瓷、玻璃和硅基板在电子封装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应用仍面临诸多技术和成本方面的挑战。展望未来,行业需在确保成本效益的前提下,持续探索和创新,以促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

大面板加工技术应对高阶封装挑战

沪士公司正致力于开发适用于主板或载板的2种策略,并创新了一种特定工艺,即加成法载板工艺(additive carrier processing,ACP)。该工艺旨在解决224G+大尺寸板和严格阻抗需求。大板尺寸为533mm×686mm或610mm×686mm,相较于传统载板,生产大尺寸板的转接板和模块的加工成本效益更高。目前,沪士正在开发多级转接板设计,并在实际应用于主板PCB之前进行测试。全加成法电路载板的方法能够减少某些转接板的使用,其成像能力超过减成法。该工艺有效缩小了传统载板技术与高阶PCB技术之间的工艺差距,使得重布线层(redistribution layer,RDL) 在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SI)最佳的位置进行,进而减少高阶载板层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Dickson进一步阐述了沪士使用6个HDI层压周期来构建这些大尺寸基板的挑战。在回顾设计阶段时,Dickson意识到,采用传统减成法HDI积层工艺,如改良型半加成制程(modified semiadditive process,mSAP)或半加成制程(semiadditive process,SAP),可加工上述结构,但无法对其完成有效检测,影响电路板的整体良率。

在制板过程中,部件尺寸越大,其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BOM) 的成本影响越显著。一个电路板经历6次HDI层压,子板有24层,再加上2次在533mm×610mm板上的层压,如在内部某一层面出现开路,BOM成本将增加50%。这对大规模生产来说,是不接受的。

此外,Dickson指出,通过减成法,实现低于7%的阻抗公差具有挑战性,而5%的阻抗公差正迅速成为行业标准。加成法电路因其与CAD数据和走线宽度相同,能够更轻松地修改。目前,沪士具备半加成法和全加成法的生产能力,可根据应用需求和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方案,如满足超低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CTE)的球栅阵列(ball grid array,BGA)封装需求。

Dickson强调,沪士需开发一种新的工艺,该工艺可在离线状态下完成走线和检测工作,并确保在层压前具备完全的功能性。这样,才能利用激光穿透各层,实现层与层之间的连接,进而提升工艺的可靠性。沪士在通孔连接方面的CpK值较高,但mSAP和SAP的RDL布线CpK值可能较低,这是减成法加工中鲜为人知的缺陷之一。

在制造过程中,为提供更好的质量保证,工艺的不断进步至关重要。但同时,工艺改进导致成本大幅上升。对线宽50μm、线距50μm的走线,这类工艺不应仅限于投资高达10亿美元的中等批量工厂中生产,而应更适合较少数量的高阶板,以便从芯片扩展出间距。沪士将这种工艺称为“加成法电路载体加工”或“已知良好层”。这一工艺是大型载板和PCB主板发展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知良好层”是什么?

是否已被制造商广泛采用

“已知良好层”(known good layer)这一术语实际上借鉴自“已知良好芯片”(known good die)的概念。由于芯片的制造成本极高,这种方法在芯片制造过程中被广泛应用。芯片非常小,一个晶圆上通常包含许多芯片。制造商会对这些芯片进行测试,移除有缺陷的芯片,并用良好的芯片进行替换,从而确保制造出来的最终产品为“已知良好芯片”。通过这种方法,仅完成整个晶圆容量中的良好芯片部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由于缺陷芯片导致的成本影响。

类似的逻辑也被应用到沪士公司采用的“已知良好层”积层与芯材工艺中(见图3)。

638559f0-ee65-11ef-9310-92fbcf53809c.png

图3PCB 转接板

Dickson解释说,在PCB 大型板加工中,预先了解层内的信号是否良好,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在将信号放置到电路板上之前,必须确保信号的完整性和质量。由于PCB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成本较高,如不预先检查材料和信号,后续的制造过程将面临巨大的风险。通过采用“已知良好层”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风险,确保后续的制造流程更加高效且成本可控。

感应压合技术

沪士公司已采用感应压合机长达25年。特别是在汽车领域,沪士用感应压合机制造非常厚的四层板,这种工艺适合对平整度要求不高的应用。由于物理上缺乏较厚的层压钢板(图像转移),通常通过优化表面层解决问题,但其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沪士公司拥有一套能够旋转铜箔并将加载的叠层堆叠在一起的设备,在叠层之间放置不锈钢板。虽然该工艺的应用范围有限,但其性能较为优越。此外,沪士的层压机配备了超过10个开口,这使其利用热油和厚压板的优势,在保持高产量的同时,实现高效的生产。

在大规模生产中,感应层压技术并不常见,尤其对批量生产的制造商来说,这并不是优先考虑的技术,但该技术较为适合小批量、高阶的单次层压叠层。如需为高阶机器人LiDAR构建60层的混合板(见图4),热油和厚压板必不可少,需采用高产能的压机来完成。

63a3c0a2-ee65-11ef-9310-92fbcf53809c.png

图4针对0.45~1.0mm间距的高阶HDI和机械PCB互连解决方案(来源:沪士)

减成法蚀刻工艺的现实与限制

加成低轮廓铜技术通过电镀形成完全加成的低轮廓铜,非常规铜箔,该项技术正处于快速进步阶段。如采用传统的减成法蚀刻技术,则较难在低轮廓铜箔上实现50μm的线宽和线距,这并非由于蚀刻能力不足。

沪士拥有高效的气体蚀刻、真空蚀刻能力,可在铜的顶部和底部进行有效蚀刻。但光滑的低轮廓铜箔与介质的粘附性较差,尤其是在制造914 mm×220mm(36英寸×48英寸)等大尺寸薄板时,粘附性差的问题将影响芯板的结合和积层技术。此外,走线下的玻纤束可能导致结合不良,引发侧蚀现象。不仅影响蚀刻分辨率,更会影响整体良率,包括线路从上到下的变化,线路侧面的侵蚀。尽管通过减成法工艺,可生产出线宽和线距小于60μm的PCB,但目前,沪士采用的是载体技术,先制造载体,处理完毕后进行封装,可使信号处理在封装后更加简便。

在这种结构下,BGA中的电源分布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在节距小于0.9 mm的BGA中,使用薄铜作为电源层时,无论是18、35μm(1/2、1oz) 还是70μm(2oz)的铜,都会遇到问题。

由于互连的高密度和小间距,70μm的铜网在向BGA内部分配电源时成为主要的限制因素。对大尺寸BGA封装,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例如,一个多排列焊球的BGA,其电源层可能由尺寸为35μm或70μm的铜箔构成,通过这些区域到达连接的可用电流通道,受铜箔(即电源层网)宽度和厚度限制。Dickson指出,他观察到当前大多数GPU的电源需求约为700W,使用0.9mm间距的BGA。在更小的间距(小于0.9mm)条件下,沪士能够实现接近2000W的功率输出。该项技术的开发耗时近3年,同时有4家合作伙伴共同参与设备、材料和工艺测试。

Dickson详细解释了铜厚度对分辨率和电流承载能力的影响。18μm的铜虽然能提供高分辨率,但由于厚度不足,导致电流承载能力有限。使用35 μm铜时,电流承载能力提高,但分辨率下降。

70μm铜的使用则导致更严重的分辨率损失。即使在70μm铜上使用真空蚀刻,分辨率下降的现象依然存在。实际上,从70μm转向105μm铜并不值得,因为减成法蚀刻后的差异几乎相同。35μm和70μm铜网中的实际铜质量差异并不明显。

为了不损失与铜厚度无关的网宽,沪士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这不仅需要新的制造设备和工艺,还需与主要层压板供应商合作,开发“液态半固化片”(liquid prepreg)。该材料不仅用于沪士的电源解决方案,还用于封装无源元器件和耐CTE材料。目前,沪士在亚洲已经拥有一家成熟的供应商,以及两家正在研发这项技术的供应商。

Dickson还提到,对224GHz及以上频率的应用,保持通孔连接的低介电常数(Dk)至关重要。其他大多数技术为了实现这一点,须在电源层中使用高端的SI材料。而沪士采用FR-4材料,在通孔附近仍能维持较低的介电常数。

使用减成法电源工艺,通常需要堆叠多个冗余电源层,以满足电源工程师对大铜面积的需求。沪士通过实现BGA内部的高分辨率电源网络,能够减少冗余层数,降低封装厚度。这项工艺能够实现0.9mm节距的105μm高分辨率网络,未来技术预计可以将节距缩小至0.6mm或0.7mm,在保持相似或更优电源分布的同时提高成本效益和整体性能。

Dickson指出,减成法电源层技术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降低孔到金属(D2M)距离,可能会造成导电阴极丝(conductive anodic filamentation,CAF)通过玻璃束,进而引发故障。这种故障通常在2种金属之间距离过近,且玻璃纤维之间存在分离、裂纹或空腔的情况下发生。经过热循环后,有时会形成一条路径,一旦建立路径,如果金属之间存在偏压,可能会发生短路。这是D2M技术在行业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即孔与金属特征之间的距离问题。须消除玻璃路径的可能性,确保金属更靠近孔。否则,将无法缩小节距,或彻底改变互连方式。如现场故障少,或许不会出现严重问题,但当单个电路板上出现这种情况,无筛查手段可预测同一批次其他板是否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供应商对“召回”这个词极为敏感。

HDI层对CAF(铜迁移)的影响虽不显著,但在子板的通孔中仍然存在。HDI的间距常为55~100μm,而高阶供应商的D2M值(孔到金属距离)变化较小,通常为0.20~0.25μm,具体取决于功率和应用的不同。沪士采用机械手段,沿玻纤路径,消除钻孔与最近反焊盘的间距,再使用液体半固化片回填。这种半固化片是一种可印刷的介质材料,通过高真空度涂布机涂布,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与层压板一致,但不含玻纤,且填充物更多,具有CTE优势。因此,D2M可缩小至约0.13mm。如需实现0.60mm的节距,可通过优化信号处理和电源来实现。

西方国家电路板产业困局

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中,西方国家电路板产业主要服务于国防和一些样板领域。亚洲与西方之间技术性能差距正在不断拉大,当商业产品的性能显著超越现有的军事产品时,这将成为一个重大的技术挑战。部分国家试图通过政府立法和资金支持来应对这一挑战,但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这并非是最合理的解决方案。Dickson认为,应将重点放在技术、芯片和软件的实际区分上。实际上,一张简单的包含剖面切片PCB技术的X射线图片就能揭示电路板的所有技术细节,而这一点与其制造地点无关。

随着过去三十年的产业转移,西方国家如美国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或闲置工业用地,即所谓的“棕地”。未来或许会看到更多对专属工厂的投资,但小型加工厂不会竞逐大型商业项目。对此,Dickson表示同意,并强调在投资方面需要更加坦诚和务实,投入到真正需要的地方,而不仅仅局限于少数几家公司。韩国和越南正在大力资助先进封装技术,视其为获得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随着这些国家的大规模投资,这些工厂将具备巨大的产能,而美国在建造技术水平较低的设施上将逐渐失去竞争力。这种局面不符合任何国家的利益。

Dickson还提到,如英特尔AMD等公司表示,确保安全的唯一方法是制造保密的芯片,并在美国保护知识产权。Dickson对此表示赞同,并指出这是高层面临的问题。然而,他指出,目前没有听到有人提出“我们需要在美国制造电源”,尽管电源在整个制造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部分,能够直接影响产品的成败。但西方在电源类产品上完全没有竞争力,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以低价购买可靠的电源,并将其集成到产品中。

综上所述,Dickson认为,未来PCB技术的下一个重大趋势是转向封装载板加工。只有极为关键的分层部分需要在高成本、高性能的工厂中完成,而大部分制造将依然向更加经济高效的方向发展。(印制电路信息、电子首席情报官)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pcb
    pcb
    +关注

    关注

    4371

    文章

    23527

    浏览量

    410888
  • 印制电路板
    +关注

    关注

    14

    文章

    968

    浏览量

    41968

原文标题:印制电路板制造业的全球演变转移

文章出处:【微信号:深圳市赛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深圳市赛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制造业变频器联网困扰如何破?这个转换方案值得一看

    制造业日常生产中,你是否遇到过设备通信难题?新采购的变频器采用DeviceNet协议,而工厂现有生产线却是CC - Link IE网络,就像两个人说不同方言,信息传递困难重重。其实,通过耐达讯CC
    发表于 06-09 15:28

    开关电源的PCB版图设计及其电磁兼容分析

    工艺,从1964年美国光电路公司使用新的加成法制造印制电路板,到1998年使用积层法,印制电路板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虽然20世纪90年代前期,印制电
    发表于 03-17 13:53

    电路板打标机相较于传统打标机的优点

    PCB打标机(Printed Circuit Board Marking Machine)是用于在印刷电路板上进行永久性标记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3-13 16:14 ?350次阅读

    全面解析:7种PCBA电路板性能测试方法

    PCBA电路板性能测试的重要性在电子制造业中,PCBA(印刷电路板组装)电路板的性能测试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七种常见PCBA
    的头像 发表于 12-16 17:13 ?1551次阅读
    全面解析:7种PCBA<b class='flag-5'>电路板</b>性能测试方法

    从智能工厂到工业 4.0:制造业工控机的演变

    从早期的过程控制和自动化到当前的工业4.0运动,工控机在制造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工控机使制造商能够实现自动化、优化和改进生产流程,而工业物联网、机器人、数据分析和预测性维护等最新技术已经
    的头像 发表于 12-09 17:01 ?690次阅读
    从智能工厂到工业 4.0:<b class='flag-5'>制造业</b>工控机的<b class='flag-5'>演变</b>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制造业面临数据标准问题和数据安全问题,亟需完善制度环境,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0:27 ?877次阅读
    <b class='flag-5'>制造业</b>数字化转型的难点

    沪电股份43亿投建AI芯片配套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

    近日,沪电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将调整原有半导体芯片测试及高频高速通讯领域的高层高密度互连积层研发与制造项目,转而投建人工智能芯片配套高端印制电路板扩产项目。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17:19 ?948次阅读

    制造业巨头空客计划裁员2500人

    近日,全球飞机制造业的领军企业空中客车公司(空客)宣布了一项重大裁员计划,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削减2500个工作岗位。这一举措旨在应对公司航天业务遭遇的巨额亏损以及一系列供应链问题,再次凸显了全球
    的头像 发表于 10-18 17:13 ?1781次阅读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向好

    据国家税务总局13日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亮点很多,比如先进制造业发展向好。在今年的前三季度,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5.3%,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3.5%、
    的头像 发表于 10-14 14:53 ?1500次阅读

    如何提高PCB电路板抗干扰的能力

    印制电路板(PCB)是电子产品中电路元件和器件的支撑件,提供电气连接。随着电子技术发展,PCB 密度越来越高,其设计好坏对抗干扰能力影响大。如设计不当,会对电子产品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
    的头像 发表于 10-07 14:32 ?670次阅读

    PCB 电路板材质全解析

    在电子领域,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 PCB 的材质种类丰富多样,不同材质各具特色,适用场景也千差万别。
    的头像 发表于 09-26 11:24 ?4294次阅读

    5G高速印制电路制造技术及信号完整性研究

    5G高速印制电路制造技术及信号完整性研究
    发表于 09-25 14:45 ?0次下载

    欧姆龙推出《面向制造业全球服务指南》

    全球生产体系下进行支持时,制造业的最终用户和设备制造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课题。
    的头像 发表于 09-23 14:13 ?617次阅读

    激光钎焊技术:电路板制造的精密焊接新纪元

    本文深入探讨了激光钎焊技术在电路板焊接领域的应用,这一技术以其高精度、低热影响和高效率的特点,为电子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文章详细介绍了激光钎焊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在电路板制造中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8-30 11:28 ?990次阅读
    激光钎焊技术:<b class='flag-5'>电路板</b><b class='flag-5'>制造</b>的精密焊接新纪元

    精密制造的未来:探索激光焊锡机在电路板生产中的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电路板在智能化工业制造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激光焊锡机如何通过其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为电路板制造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文章分析了电路板
    的头像 发表于 08-06 18:00 ?1082次阅读
    精密<b class='flag-5'>制造</b>的未来:探索激光焊锡机在<b class='flag-5'>电路板</b>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