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碳基射频电子器件的研究进展

DT半导体 ? 来源:DT半导体 ? 2025-01-22 14:09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引言:6G时代呼唤新型半导体材料

随着6G时代的到来,现代通信技术对半导体射频器件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更低延时:信息传输速度需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更大功率:支持更远距离、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更高速度:满足海量数据传输需求。

更大带宽:容纳更多设备同时接入网络。

然而,传统硅基器件受限于材料本征特性,难以满足上述需求:

载流子迁移率有限:难以实现更高的频率和更快的开关速度。

击穿电压不足:难以在高功率应用中保持稳定。

集成度提升困难:难以实现更小尺寸、更低功耗的器件。

8d7b87c8-d7f6-11ef-9310-92fbcf53809c.png

材料和器件示意图: (a) 单晶金刚石衬底和金刚石 MOSFET 结构图; (b) 单层及多层石墨烯光学图和石墨烯 MOS‐FET 结构图; (c) 阵列碳纳米管 101.6 mm(4 英寸)晶圆材料和碳纳米管 MOSFET 结构图图源:论文

碳基材料:后摩尔时代的希望之光

为了突破传统硅基材料的瓶颈,碳基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后摩尔时代”备受瞩目的半导体材料之一,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 三维金刚石:终极半导体材料

(一) 优异特性:

超宽带隙 (5.4 eV):本征载流子浓度极低,器件可在更高温度下工作。

耐高温: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性能,弥补传统材料在大功率高温场景下的不足。

深耗尽特性:在高反向偏压下形成深耗尽区,击穿电压更高,漏电流更低,效率更高。

超高热导率 (2000 W/m·K):可快速散热,降低器件工作温度,提高可靠性。

超高载流子迁移率:

电子/空穴迁移率:4500/3800 cm?/(V·s)

饱和速度:2.5×10? cm/s

相比传统硅锗材料,速度优势明显。

(二) 制备挑战:

大尺寸高质量单晶金刚石生长困难:

CVD法:可实现大尺寸衬底制备,但位错缺陷密度较高。

HPHT法:可实现低位错密度,但难以实现大尺寸晶圆级制备。

外延生长:存在晶格常数不匹配问题,导致缺陷密度高。

掺杂难题:

n型掺杂:常见掺杂元素(N、P)形成较深施主能级,常温下难以电离,且掺杂原子在金刚石晶格中稳定性差,引入大量缺陷。

p型掺杂:B掺杂相对成熟,但n型金刚石制备仍面临挑战。

表面终端处理技术有待提升:氢终端金刚石(H-diamond)表面p型导电性依赖于外界环境,如何提升其高温稳定性至关重要。

(三) 射频器件应用现状:

高温高功率应用优势明显:

金刚石MOSFET 在 450°C 下仍能保持良好稳定性。

氢终端金刚石MOSFET 在高温下表现出优异的电学性能。

射频性能优异:

栅长 100 nm 的金刚石MOSFET 电流截止频率 fT 和最高振荡频率 fmax 分别达到 45 GHz 和 120 GHz。

栅长 50 nm 的金刚石MOSFET fT 达到 53 GHz。

氢终端金刚石MESFET fmax 达到 103 GHz。

高功率输出能力突出:

栅长 450 nm 的氢终端金刚石MOSFET 在 2 GHz 下获得 1.04 W/mm 的输出功率密度。

采用 T 型栅结构和 Al2O3/Si3N4 双层介质钝化的金刚石MOSFET 在 10 GHz 下实现 2.1 W/mm 的超高输出功率密度。

(四) 未来展望:

材料制备:

突破大尺寸、高质量单晶金刚石生长技术。

提升掺杂效率,特别是 n 型金刚石制备技术。

器件工艺:

改善金刚石与栅介质界面质量,降低界面态密度,提升载流子迁移率。

开发更稳定的表面终端处理技术。

2. 二维石墨烯:高频领域的明星材料

(一) 独特性质:

超薄结构:有效降低寄生电容电阻,拥有更好的高频响应能力。

超高载流子迁移率 (>100,000 cm?/(V·s)):接近理论值,在射频领域极具应用潜力。

零带隙特性:

优点:在频率变换(倍频、混频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缺点:难以实现良好的开关比,限制了在功率放大器等领域的应用。

(二) 制备方法:

自上而下:

机械剥离:制备的石墨烯质量高,但产量低,难以大规模应用。

液相剥离:难以控制石墨烯层数和均匀性。

电化学剥离:可实现层间剥离,但可能引入杂质。

自下而上:

CVD法:可制备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但转移过程可能造成污染和损伤。

SiC 高温升华法:可直接生长高质量石墨烯,但成本较高。

(三) 射频器件应用现状:

射频晶体管性能优异:

首个石墨烯MOSFET 截止频率 fT 达到 14.7 GHz。

栅长 67 nm 的石墨烯MOSFET fT 达到 427 GHz。

金属 Au 覆盖转移结合 T 型栅工艺的石墨烯射频晶体管 fmax 达到 200 GHz。

射频电路应用:

倍频器:利用石墨烯双极性特点,可实现高效的二倍频和四倍频。

混频器:可实现高效的频率转换,例如 24 dB 损耗的下变频混频器。

(四) 未来展望:

材料制备:

提升大尺寸、高质量石墨烯的制备工艺,包括生长、转移和清洗工艺。

带隙调控:

开发更有效的带隙打开方法,扩展石墨烯MOSFET 在射频领域的应用范围。

器件工艺:

降低接触电阻、栅电阻和寄生电容,进一步提升器件性能。

3. 准一维碳纳米管:CMOS架构的先锋材料

(一) 独特性质:

超高载流子迁移率 (100,000 cm?/(V·s))和超薄体 (1~3 nm):有望延续摩尔定律的发展。

带隙多样:

宽带隙碳纳米管:开关比大,可用于数字逻辑电路。

窄带隙碳纳米管:具有双极性,可用于频率变换应用。

CMOS架构优势:可实现高集成度电路设计

(二) 射频器件应用现状:

射频晶体管性能优异:

首个碳纳米管射频晶体管 fT/fmax 达到 8 GHz/10 GHz。

碳纳米管薄膜射频晶体管 fT-int 达到 30 GHz。

碳纳米管阵列射频晶体管 fT/fmax 达到 100 GHz/70 GHz。

碳纳米管网络射频晶体管 fmax 首次超过 100 GHz。

射频电路应用:

倍频器:可实现高效的倍频功能,例如利用双极性特点实现 2 kHz 输出信号

放大器:碳纳米管射频晶体管在功率放大和线性度方面展现出应用潜力。

混频器:可实现高效的频率转换,例如 200 GHz W MMIC 混频器。

(三) 未来展望:

材料制备:

突破大尺寸(>203.2 mm )、高纯度(>99.9999%)、高密度(>200根/微米)、高取向和低缺陷的碳纳米管材料制备技术。

器件工艺:

提升碳纳米管与高k 栅介质界面质量,降低界面态密度。

解决沟道区域电阻较高的问题,例如通过掺杂或改进栅结构实现间隙区碳纳米管低阻化,同时避免引入过多散射。

总结

碳基材料以其优异的电学性能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射频电子器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金刚石:在高压、高温和大功率应用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石墨烯:在高频和频率变换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碳纳米管:在高频器件和CMOS 架构应用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然而,要实现碳基射频电子器件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化,仍需在材料生长、器件制备和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

    文章

    29090

    浏览量

    241121
  • 射频
    +关注

    关注

    106

    文章

    5780

    浏览量

    170798
  • 电子器件
    +关注

    关注

    2

    文章

    606

    浏览量

    32877

原文标题:一文带你全面了解碳基射频电子器件研究进展

文章出处:【微信号:DT-Semiconductor,微信公众号:DT半导体】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国内首条集成电路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营

    近日,北京大学重庆集成电路研究院在重庆宣布,国内首条集成电路生产线已正式投运,并进入量产阶段。这一里程碑式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10:06 ?742次阅读
    国内首条<b class='flag-5'>碳</b><b class='flag-5'>基</b>集成电路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营

    【案例集锦】功率放大器在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测试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的“守门人”。关于光电子器件电子器件是一类基于半导体材料光电效应等物理机制,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相互转换的电子器件。当光线照射半导体材料时,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产生
    的头像 发表于 06-12 19:17 ?1055次阅读
    【案例集锦】功率放大器在半导体光<b class='flag-5'>电子器件</b>测试领域<b class='flag-5'>研究</b>中的应用

    氧化镓射频器件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 Ga2O3在射频器件领域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然后综述了近年来 Ga2O3射频器件在体掺杂沟道、AlGaO/Ga2O3调制 掺杂异质结以及与高导热衬底异质集成方面取得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6-11 14:30 ?874次阅读
    氧化镓<b class='flag-5'>射频</b><b class='flag-5'>器件</b><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射频系统先进封装技术研究进展

    通信、雷达和微波测量等领域电子信息装备迅速发展, 对射频系统提出了微型化、集成化和多样化等迫切需求。先进封装技术可以将不同材料、不同工艺和不同功能的器件进行异质集成, 极大提升了电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09:37 ?854次阅读
    <b class='flag-5'>射频</b>系统先进封装技术<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电机控制器电子器件可靠性研究

    控制器电子器件在储存状态下的可靠性。纯分享帖,需要者可点击附件获取完整资料~~~*附件:电机控制器电子器件可靠性研究.pdf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
    发表于 04-17 22:31

    电力电子器件的换流方式

    由于采用电力电子器件作为开关器件,各支路间电流的转移必然包含着电力电子器件开关状态的变化,它包括关断退出工作的已处通态的器件和接通进入工作的原处断态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3-12 09:58 ?643次阅读
    电力<b class='flag-5'>电子器件</b>的换流方式

    新成果展示:发光-探测双功能AlGaN集成光电子器件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开发了 发光-探测双功能物理模型 ,同时提出并设计了具有非对称多量子阱结构的AlGaN发光-探测双功能集成光电子器件:在发射区中采用极化自屏蔽的有源区结构,在探测区中采用常规有源区结构。 ? ? ? 图1展示了LED与PD原位集成光
    的头像 发表于 03-03 11:45 ?389次阅读
    新成果展示:发光-探测双功能AlGaN<b class='flag-5'>基</b>集成光<b class='flag-5'>电子器件</b>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香港科技大学陈敬课题组揭示GaN与SiC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于宽禁带半导体氮化镓,碳化硅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成果覆盖功率器件技术和新型器件技术: 高速且具备优越开关速度控制能力的3D堆叠式GaN/SiC cascode 功率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1:23 ?772次阅读
    香港科技大学陈敬课题组揭示GaN与SiC材料的最新<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中山大学:在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研究进展

    研究内容】 ? ? 中山大学衣芳教授团队在" 科学通报"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研究进展”的最新论文。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17:03 ?1138次阅读
    中山大学:在柔性触觉传感<b class='flag-5'>电子</b>皮肤<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ESD对于电子器件的破坏机理分析

    静电放电(ESD)是电子设备和组件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静电现象。当带电物体与电子器件接触或靠近时,电荷快速转移会形成瞬间高电压和大电流,这种现象可能对电子器件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以下将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10:24 ?1593次阅读
    ESD对于<b class='flag-5'>电子器件</b>的破坏机理分析

    碳化硅SiC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和热学性能,成为了许多高性能电子器件的首选材料。 碳化硅的基本特性 碳化硅是一种由和硅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具有以下特性: 宽带隙 :SiC的带隙约为3.23 eV,远高于硅的1.12 eV,这使得SiC器件能够在更高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1-25 16:30 ?2014次阅读

    上海光机所在多路超短脉冲时空同步测量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图1.超短脉冲时空同步实验的光路图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在多路超短脉冲时间同步与空间叠合度测量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precision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06:25 ?554次阅读
    上海光机所在多路超短脉冲时空同步测量方面取得<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电子器件可靠性失效分析程序

    电子器件可靠性失效分析程序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1:08 ?1859次阅读
    微<b class='flag-5'>电子器件</b>可靠性失效分析程序

    电力电子器件IGBT的选用与保护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电力电子器件IGBT的选用与保护.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0-24 10:43 ?1次下载

    AI大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

    AI大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体现在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其最新进展的介绍: 一、技术创新与突破 生成式AI技术的爆发 : 生成式AI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其强大的生成能力使得AI大模型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的头像 发表于 10-23 15:19 ?1652次阅读